未来的世界,国内国外市场都很繁荣,既然李长生封死了天和出口的路,为什么不能试着打开国内市场。
彭城回忆起工坊初创,也不过一间小店铺。前面铺面售卖,后面工坊制作。彭耀祖、陆开明、李长生三个师兄弟学艺、经营、扩建,慢慢成了今天的模样。
当初的小店面和现在摆地摊也没什么不一样。
“你说得对,我们不应该一直盯着上面给机会,要自己创造机会才好。地摊儿就地摊儿吧。我去把于方林、张少坚和王敬国叫来,我们商量下做什么,怎么摆。”彭城站起来,出去叫人了。
几个大男人听说做小玩意儿摆地摊儿,嘴角抽搐,有点难以启齿。
张少坚大着胆子问:“我们到底要做什么小东西,在哪儿摆摊儿?”
陆青予笑着说:“根据我去年摆摊儿的经验,珐琅镜子最好卖。可用低温珐琅制作,不用烧制,颜料干了就行。摆摊儿就在人流量大的地方最好。”
于方林搓着手:“做东西我们还行,摆摊儿就,就有点困难了。”
陆青予笑着:“师傅们还是负责带大家做,选几个年轻人和我一块儿去摆就行。”
王敬国松了口气:“我外宾服务部的售货员给你两个嘴巴利索的带去。”
“好!就这么办。”彭城一拍大腿。“到时候我也去帮着叫卖。”
“啊?师兄你真去啊。”张少坚傻眼了。
“真去啊!工坊是大家的,没有小姑娘冲锋陷阵,大老爷们在家看的道理。”
“那,我也去!”王敬国积极参与。
于方林也说:“我,我也……”
“师傅,您和张师傅就别去了吧,总要有人组织生产的。现在工坊不需要那么多精品,我带着我们特级车间的年轻人去吧。”陆青予笑着说。
彭城终于露出舒心的笑容:“我们分工合作,各司其职,这次的困难一起克服。”
所有人都笑了,陆青予心里想:真是风水轮流转,摆摊儿永流传。任何时代,摆地摊儿都能解决经济上的燃眉之急。
经过大家的商量,首先做的地摊儿商品是镜子和梳子。这两种东西姑娘们每天都要用,东西小巧方便携带,也非常适合带出去显摆。
设计这两个东西,是姑娘们的专长。黄玉琴设计了牡丹花,罗斐设计了玫瑰花,邓思诗设计了菊花,覃莉设计了梅花,文华设计了水仙花,殷丽设计了莲花、陆青予设计了荷花。
正好七个花色,七种颜色。配套的梳子也是一样的。
大家不明白为什么设计这么多,但是陆青予告诉她们,集齐7个可以召唤幸运。大家稀里糊涂照做了。
于方林定制了镜子和梳子的外壳材料,花去不少钱。
张少坚担忧地问:“这个月我们还有工资发吗?”
彭城对越来越少的余额已经麻木了,他笑着回答他:“这个月还有,下个月不好说。所以,大家抓紧做了,去摆摊吧!”
陆青予白天在工坊做镜子、梳子,晚上在家复制图纸。周二周四的课,她匆忙去应付了一节。上过第一轮,她也算培训界的老教师了。
在学生安排上,周二全是中小学生,周四是毕业生和待业青年。周二全是收费生,周四基本上是免费生。
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陆青予准备开展不同的教育方式和课程。
周二以基础绘画为主,写生、素描、色彩逐步上手。周四以实用为主,陆青予带着他们做海报,还能挣点零花钱。
唯一特殊的是林家姐弟。陆青予走进教室看着林天浩坐在第一排得意扬扬的样子,开门招来林招娣坐在后门旁听。
就算她的家人放弃了她,陆青予也不会放弃。
这是个好苗子,将来学好了成就会超过很多人。到时候让他们的父母看一看,谁才是真正值得培养的艺术家。
一个星期后,第一批镜子梳子做出来了,因为样式简单,全是由两个车间的年轻人完成的。
老工匠闲话,为什么做的都是些女人用的小玩意儿,太掉价了。
“能卖出去吗?”王敬国小声问陆青予。
“能啊!我去年这个时候,一天就能卖出去好几个。特别好看的花纹镜子,还有好多姑娘求购呢!”陆青予把镜子用皱纹纸包好放进箱子,再把箱子放上三轮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