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乐呵呵的赞赏着文老的宝贝,惊叹之声不绝,让他更开心了。大家都是同行,很快每个人开始对器物的工艺技术和造型特点发表意见和见解。闻者或赞同或反对,大家说说笑笑,一个下午就这么愉快的过去了。
临走时分,陆青予才想起自己还带了礼物。把自己做的景泰蓝的小香薰炉送给了文昌明。
这个小香薰炉受到了庆芳县漆器老人的启发,采用鸭子的造型。鸭子俏皮噘嘴,身体饱满,憨态可掬,背上一个小翅膀伸着也是香薰炉的盖子。
香薰炉全身施蓝色珐琅彩底色,深红色、黄色花纹,红黄蓝三色搭配妙绝。燃香时,轻烟自鸭嘴飘出,宛如它在吐纳云雾。
“这个小鸭子很可爱!我很喜欢。”文老笑眯眯的,然后随手拿起玉雕的小象递给她。“那这是回礼,送你了。”
陆青予做的小香薰炉虽然辛苦,可这一看就是文物的玉雕小象拿着更烫手。
“我,我可以收下吗?”
许美华呵呵笑着:“文老让你收下就收下,不会犯法的。”
“那就好!”陆青予小心翼翼找了个布包起来,放进了自己的书包。
两个年轻人覃莉、侯镇看见陆青予收到古董礼物,眼睛都直了。
文老笑呵呵的对大家说:“明天早上六点,我带你们去琉璃厂转转?谁愿意来都来,把钱包揣好就行。”
“那我第一个报名!”许美华笑着伸手。
于方林虽然不知道为何,但是也点头同意。大家都表示参与。
于是第二天天微微亮,文老带着一群人去了琉璃厂。
80年代的琉璃厂,不是厂是一条街。整条巷子的店铺古色古香,充满文化气息,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在这里寻宝。
一得阁墨汁厂的店铺前,围满了前来购买墨汁的书法家、画家,也有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戴月轩笔庄内,湖笔摆放得整整齐齐,不少书画爱好者在挑选适合自己的毛笔,店员则热情地介绍着不同毛笔的特点和用途。
荣宝斋里,一幅幅名人字画挂在墙上,吸引着众多顾客驻足欣赏,有对书画艺术痴迷的文人雅士,也有附庸风雅的富商巨贾,他们或是细细品鉴,或是与店员讨价还价。
张砚林最喜欢这里,看到两幅吴昌硕的扇面,就走*不动路了。
“张老师喜欢这个吗?”陆青予轻轻问。
张砚林看了看标价,放下了手:“一般吧!”然后走出了店铺。
陆青予摸摸自己的钱包,一咬牙,买!张老师给了自己很多帮助,还陪着他们到首都,应该好好感谢他。她为公事花了钱,回头找彭城报销去。
于方林收到指示,帮忙买了扇面给张砚林送过去。张砚林用手指扶了一下眼镜腿,表示感谢。
中国书店里,前来淘书的人络绎不绝,有头发花白的学者在寻找珍贵的古籍善本,也有普通的知识分子在挑选各类旧书、画册,还有一些年轻人,他们对传统文化充满好奇,在这里寻找历史的痕迹。
许美华翻到好些有意思的古代画册,陆青予大手一挥,买。给许老师买一本,给自己也买一本,许老师看上的肯定是好书。
许美华惊呼:“小姑娘是和以前不一样了。”
财大气粗的小姑娘哼哼,这是我厂长的钱。
彭城在天和的办公室看报纸,莫名觉得鼻子痒,打了个超级大的喷嚏。
街边的古玩摊子上,一些收藏爱好者拿着放大镜,专注地鉴定着一件件古玩,希望能找到心仪的宝贝。这年代真货不少,假货更多,就看你的眼力了。
文昌明背着手并不挑拣,反复来回了几趟,特别喜欢的会摸上一模,并不还价。
“文老,这些东西您是没看上吗?我看价格不贵啊!”陆青予对着文老耳朵蛐蛐。
“嘘!”文老竖起食指,“别急!”
文昌明和大家在街上来回逛了好几遍,快中午的时候,文玩摊主准备收摊回家吃午饭。
这时候文老出手了,他指点着陆青予买买买。到手的价格比报价低三成以上,有些折扣竟然达到了七成,相当于三折就买到了。于方林不解,他眼睁睁看着陆青予画了几百块,眼睛都不眨的。
陆青予抱着可能将来会卖上上万的古董们,毫不争气地裂开了嘴,嘴角再也下不来了。文老太给力了,怎么没有早点抱上这大佬的大腿啊!
“明天还来吗?”文老看出陆青予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