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人靠上的是大唐皇帝陛下,这个自不必提,新罗女王都给大唐皇帝生孩子了,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对于新罗人来说,百济人的麻烦之处在于,他们靠上了吴王李伏威一系。 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吴王李伏威率军登陆朝鲜,先征服的就是百济,又在百济驻守了一年这才离开。 吴王李伏威走是走了,可他的部下们还在,尤其是水军将领们大多都是吴王旧部,如此一来,百济各部因为受过吴王统辖,只要有意攀附,那么自然而然的便与吴王一系亲近一些。 至于说战争期间所产生的那些仇恨,在新罗人压迫之下,谁还会去计较? 所以这几年百济各部和大唐来往不比新罗人少,尤其是百济的商队,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随着大唐的船队行事,一些贵族都慢慢变成了海商。 底层的百济人则更愿意做水手,如果能加入唐军的水军编制,那肯定是被佛祖保佑过才能得到的结果。 不过现在情形又不一样了,新罗人跟着大唐朝鲜都护府在辽东跟突厥人交战,伤亡惨重,被俘的就有数万人之众,连两万唐军也只回来了不到一万人。 去年冬天,唐军增兵朝鲜,来的是大唐皇帝的妹夫,正经的皇亲国戚,而其一到朝鲜,朝鲜都护府立即传令,再次征召新罗,百济出兵。 新罗人叫苦不迭,百济人却从中看到了机会,各部首领稍微商量了一下,便踊跃出人出力。 到了今年年初的时候,百济人聚集在都护府帐下的已超过五万人,连粮草都不用都护府出,百济各部拿出了家底,只求将来都护府能能对百济人多加照顾。 本来有那么几个首领想借此向都护府提出战后让百济复国的请求,却被其他人阻止,他们怕要求太过分,惹得唐人翻脸。 唐人的凶名早已传遍东海,别说海盗了,就算是海盗的大本营倭国也被唐人所灭,把倭国人都变成了奴隶。 然后就是北边的高句丽,唐人和他们仇恨最深,做的也最绝。 高句丽的贵族大多被唐人砍了脑袋,剩下的人被一拨拨的运去了大唐,连躲在山林里的高句丽人都不能幸免。 几十万上百万的人经半岛西边的渡口被押上海船,那一眼望不到头的队伍,响彻天地的哭声,百济人和新罗人见了都会产生兔死狐悲的情绪。 这个年月最惨的事情莫过于妻离子散,背井离乡。 高句丽人在辽东和半岛北部生活了几百年,隋人来了,几十万人死在了辽东和半岛之上,然后更凶更狠的唐人又来了,杀了不知多少高句丽人,活下来的都被让人捉走了。 百济人不想步高句丽人的后尘,又反抗不得,那就只能加入,这是自古以来颠扑不破的道理。 百济人的身段其实比新罗人更为灵活,也更喜欢跟外来人交往,不然也不可能联合倭国矮子打新罗。 ………… 朝鲜都护府后堂。 徐世绩和李年坐在塌上,一边饮酒一边说着话。 “此次动兵北上还是得瞧辽东城那边怎么行事,该说的该做的咱们这里都已说了,做了,贤弟做事确实周全,比为兄我强。” 李年说着话,跟徐世绩碰了一杯,神色郁郁,显然心情不好。 一个冬天下来,两人已经相熟,说话没什么顾忌。 他们两个算是亲戚,徐世绩要管李年叫上一声大兄,这是从李破这边论的,因为李年是李靖是侄儿,李碧的堂兄。 去年李年败回朝鲜半岛,在床上躺了一个多月,听说是左武候卫大将军徐世绩率兵来援,就知道自己的兵权悬了。 徐世绩出身汉王亲军,本就是皇帝的心腹之人,后来更娶了长公主,摇身一变成为了驸马。 以前李年和徐世绩见过几面,知道此人很有领兵之能,可这厮身份变幻很快,再加上是河南降将,难免给人以善于钻营,反复无常的印象。 要不然一个河南降将,怎么能娶到皇帝最宠爱的妹子?肯定没用什么好路数,羡慕嫉妒恨之下,自然是谣言纷纷。 若非如此,徐世绩当年也不会那么拼命,孤身入洛阳说人来降,不就是因为憋着一口气呢吗?要不他一个上过瓦岗的人,怎么可能冒那么大的风险? 李年其实已经做好了面对一个春风得意,甚至出口就冷嘲热讽,挟诏让他交出兵权的小人的准备。 可事实上李年想多了,和徐世绩相处过的人都知道,徐驸马比长公主要好说话的多,不论做人还是做事都滴水不漏,更不可能仗着身份随意的得罪一位开国功臣。 再说了,他们两人都是皇亲国戚,天然就属于一个阵营派系,再加上徐世绩还是李靖的弟子,两人之间的牵系比李年想象的还要紧密一些。 徐世绩来到这里之后,就住在了李年的都护府中,兵权肯定是要移交给徐世绩的,这个在诏书中说的很明确。 另外徐世绩还去金城见了新罗女王金德曼,新罗人的近况不太好,但金德曼的王位却是稳固无比,没有人敢于为难她。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金德曼对徐世绩表达了坚定的支持,不支持也不行,新罗就像是一个把老本摆在赌桌上的赌徒,想撤下牌桌都不可能。 而且一场大败虽然让新罗伤筋动骨,可助唐军进据辽东的利益依旧诱人。 几个月以来,李年陪着徐世绩马不停蹄的见了很多人,眼瞅着徐驸马游刃有余的和各色人等打着交道,言明利害,做出承诺,拉拢人心,鼓舞各方士气。 尤其是在军中,只要有空闲,每隔几日徐世绩就会拉着李年带着人巡视各部军营,和军中将士们同吃同住,用不了多长时间,就把军中的校尉以上的将领都认全了。 跟将领们商议军事,整顿军纪,挥洒自如,潜移默化间便在军中建立起了威望,这种老练的治军之能,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得到的。 至此李年已经意识到自己和人家的差距,都是多年征战,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人物,眼里不揉沙子。 什么样的军伍能打胜仗,什么样的人领兵最难对付,掺不得假的,那些夸夸其谈却没什么本事之人进了军营几天下来就得原形毕露。 而徐世绩这样的人,李年估摸着,大家都带一千人正面较量的话,李年有信心一个冲锋就打崩了他。 五千人的话胜负就可能说不准了,若是统领数万十几万的大军,面对徐世绩这样的对手,李年觉得防守将是个不错的主意。 这就是常年领兵,屡经大战的将军们所拥有的信心,即便之前战败,却也不足以击垮他,甚至于让他更希望与突厥人大战一场,一雪前耻。 当然了,李年知道自家的短长,他还是比较喜欢突厥人这样的对手,非常明显,徐世绩属于心眼最多的那种家伙,哼,河南人…… 如果徐世绩能听到李年的心声,他一定会告诉李年,咱祖籍山东,不比你们关西人差了。 ………… 不管怎么说,两人还算处的来,主要是徐世绩和谁都能处得来,他的情商比李靖高出不止一个层次。 就算在当年的汉王府,他也能时常邀来赵世勋喝酒,罗士信是真没办法,因为张须陀死在了河南,罗士信对瓦岗匪那叫个深恶痛绝,找到机会就要殴打他一顿。 弄的徐世绩都不敢在罗士信面前露面了,后来去了元朗身边,才算逃脱了罗士信的魔爪…… 这是徐世绩的人生污点之一,比当年上瓦岗在翟让,单雄信面前卑躬屈膝更让他印象深刻。 因为他把翟让,单雄信那两个蠢货耍弄的团团转,最后还亲手砍下了单雄信的脑袋,可罗士信却能用最单纯的暴力打的他怀疑人生。 即便是跟妻子对练的时候,妻子拿根木棍戳他这一下戳他那一下也很痛苦,可也无法消除他对罗士信那个混账东西给他造成的心理阴影。 ………… 即将动兵之际,李年和徐世绩饮酒,酒到半酣,李年终于露出些对去年战事的不满,对谁不满那自然是不用说了。 三路大军齐进,就他娘的尉迟偕没动地方,所部还是攻伐辽东的大军主力,按理说应该是尉迟偕在辽东城下吸引阿史那多闻。 结果尉迟偕迟迟没有进兵,最终是他李年抗下了一切,你说李年得有多窝火? 徐世绩微微一笑,“小弟能比大兄强在哪?都是听诏行事罢了,陛下其实也说了,去年退兵的诏书下的太急,不然也不会让突厥人得了便宜。 你看今年还不是让我和大兄领兵再战,哪有半点怪罪的意思?反而是小弟我,平白落了个辽东都护府大都护的职位,惭愧惭愧啊。” 徐世绩说话好听,说的李年也笑了,他也清楚,徐世绩过来还真就有点捡便宜的意思,不过谁让人家是驸马呢?羡慕不来的…… 徐世绩没有趾高气扬,能这么放下架子叫他一声大兄,人品已经算是不错了,换个旁人试试,不定是什么嘴脸呢。 “这次进兵咱们还得快些,不然……” “大兄莫急,听小弟说几句怎么样?”喜欢北雄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北雄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