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恭喜陛下(1 / 1)

宇文善离开后。 上善殿响起宇文衍爽朗的笑声。 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前进。 只要解决了社会稳定,百姓温饱,国家经济这三大难题。 朝廷就可以腾出手来,逐个处理卧榻之侧的问题了。 突厥,吐谷浑,西域诸国,高句丽,百济,新罗,倭国…… 每一个名字,都是中原王朝心中的一颗钉子。 宇文衍凝视大周舆图。 嘴角上扬。 弯成一道美妙的弧度。 …… “陛下,醴泉宫来报,皇后娘娘身子突感不适,已经传太医署医官了。” 心情甚好的宇文衍闻讯心中一沉。 抬脚便向后宫跑去。 司马令姬在小皇帝七岁时成为正宫皇后。 到如今。 已经陪伴他十年整。 自从六月带她上终南山避暑,成其好事后。 小两口整日如胶似漆。 特别在贵妃木兰身怀六甲,淑妃萧婉儿生产不久的当下。 两位十七八岁的少男少女,极尽欢愉。 小皇后温柔贤淑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狂野之心。 宇文衍沉浸其中,难以自拔。 好几次,都萌生了不晨练的念头。 好在。 十年如一日的习惯,战胜了自我堕落。 醴泉宫。 伺候的宫女有些慌乱地向皇帝行礼。 皇后身体不适,她们也怕因此受到责罚。 宇文衍摆摆手,径直进了司马令姬寝宫。 “媳妇,你没事吧,哪里不舒服……” 宇文衍三步并作两步。 快步来到凤榻前,握住皇后的玉手,急切地问道。 “陛下,臣妾无碍,就是有些呕心想吐!” 司马令姬俏脸通红。 含情脉脉地望着一脸关切的宇文衍,幸福的表情爬上面庞。 宇文衍一听,心下安定了许多。 他如今也是当爹的人了,一路上就是这么猜想的。 很快。 太医令甄权亲自赶来。 向皇帝见礼后,第一时间给司马令姬把脉。 南北朝时期的民风,还是相对比较开放的。 医官给皇后把脉。 不用隔着纱帐,更不用虚头巴脑的“悬丝诊脉”。 只是在手腕处盖了一块轻纱,以示尊重。 几息时间。 甄权便站起身来,满面笑容地向宇文衍拱手道: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皇后娘娘这是喜脉……” 得到医官的确认,宇文衍最后一丝担忧也没了。 “哈哈,好,好啊!” “爱卿,随朕上善殿说话。” 宇文衍吩咐醴泉宫的贴身宫女好生服侍。 同时。 命人给两位太皇太后,朱太后,以及贵妃,淑妃传讯。 甄权留下安胎金方。 并表示会安排两位女医官进宫照料皇后。 君臣二人来到上善殿。 一边喝茶,一边就太医署的事务进行了一番交谈。 淑妃萧婉儿的剖腹产手术非常成功。 三个月过去。 伤口愈合良好,没有出现感染现象。 亦没有其他并发症。 此次成功的案例,给太医署手术堂的医官带来巨大的信心。 开始培训更多的外科手术医官。 其中,有十数位女性医官。 随后。 手术堂又进行了两例剖腹产手术,均取得成功。 手术本身已经没有多大问题。 关键点还是在术后的感染之上。 后面两例,就有一人在术后出现发烧的症状,伤口久久不能愈合。 “陛下,您说的那个青霉素真的比大蒜素还有效?” “在研制成功前,朕也不敢说百分百。” “你让他们放手去试就是了,失败是成功他娘,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萧婉儿手术后。 宇文衍吩咐,要加快青霉素的研制进度,给参与医官带来很大的压力。 甄权见皇帝并没有规定期限,内心也是松了口气。 对于皇帝在医学方面的见解,他是很服气的。 自己也从两人的交谈中获益良多。 至于天子小小年纪为什么懂得那么多? 朝堂上下早就形成了共识。 那就是皇帝乃紫薇星转世,天赋异禀,天才绝伦,生而知之! 宇文衍提议成书的《大周百姓药典》。 如今已经大量普及开来。 在雕版印刷的加持下,流向民间的已达数十万册。 对于乡野医师,以及偏远地区缺医的百姓来说,就如上品秘籍一般。 另外。 太医署在各道设立医署,传播医学,造福百姓。 特别是在岭南道,规模已经数百上千人。 针对岭南潮湿闷热的气候。 确立了一系列适合岭南人体质的药方。 尤其是物美价廉的“凉茶”,深受岭南百姓钟爱。 太医署成立的“药坊”,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风油精,清凉油,正骨水,活络油,跌打酒,各种膏药,阿胶补血膏,小柴糊,六味地黄丸,安宫牛黄丸…… 数十上百种中成药研制成功。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药坊批量生产出来,由华夏商行进行统一售卖。 在商品贸易中,这些药品的占比正在逐年增加。 太医署作为官方医药学教育机构。 在宇文衍的要求下,几年前便扩大了招收规模。 如今。 太医署教学部招收的习医者近万人。 这些都是从全国各地遴选出来的好苗子。 在太医署的培养下。 再不济也可回乡开个小医馆,为一方百姓治伤瞧病。 哪怕成为一名游医,也一样能造福天下百姓。 太医署在宇文衍的支持下。 规模和地位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每年都举行一次医学大会。 广邀天下医师,不论名气,传承,大家共聚一堂。 交流医术,分享心得,传扬华夏医学。 宇文衍很清楚。 不论什么时候,都会有“敝帚自珍”,“留一手”的情况。 华夏医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逐渐走向没落。 他也无法彻底改变这种现象。 但是。 可以凭借官方的权威,引导民间师承、家传的医师进行相应的交流。 以他后世的认知。 很清楚“闭门造车”,最后只会是一个落后或淘汰的下场。 且不论这样做的结果如何? 做了肯定比不做的强! 太医署的医官在接触宇文衍所说的一些看法后,对医学的观念产生了相应的变化。 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病症的分科。 以太医令甄权为首的医官,正在讨论儿科,妇科这种群体性的分类。 宇文衍知道。 有时自己轻飘飘的一句话,就能给有些人带来启发性的触动。 古代先人。 除去少了一千多年的见识,不比后世人笨。 能创造几千年璀璨华夏文明。 老祖宗们聪明着呢!喜欢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我的修仙模拟器 我的师父什么都懂亿点点 戏假成真:演癮君子这么像?查他 大明:如此贪的駙马,朕杀不得? 混沌仙途,我以无道斩天命 爆发吧,武医生 全球游戏:开局百亿灵能幣 天道神监 九域劫主 神罚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