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 刘焯,宇文术,宇文衎三人离开京城前往扬州。 准备开启前所未有的环球航行壮举。 与他们同行的还有新科探花郎石彤。 首次殿试中榜的十八名进士。 年前的时候被宇文衍丢进新军营地。 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军训。 整个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思想上也发生了一微不可察的变化。 结束后。 状元窦建德进了冶铸司机械署。 探花石彤去了天文地理馆。 全程参与了刘焯他们改进六分仪的工作。 榜眼陈延之进了农学馆。 成了贾仲明的助手。 他也一起出发了,前往建康的杂交水稻培育基地。 用实际行动兑现他为农学尽一份力的诺言。 二、三甲的另外十五名进士也去了各自专业对口的行业。 有冶铸,造纸,纺织,烧瓷,桥梁等。 …… 宇文衎则是前往朝廷新设的南瞻部洲道。 与之随行的还有吏部任命的一些官员。 以及冶铸司调派的工匠。 工部也派出数十名矿匠组成的探矿小队同往。 另外。 还有近千名自愿前往新疆土的关中百姓。 这些都是看了大周邸报的宣传后,上书请愿的年轻人。 宇文衎一行从扬州启航后。 还将停靠广州港。 从岭南招募一万府兵,永驻土澳大陆。 保护这方新纳入华夏版图的疆土。 当然。 皇帝许诺的两万名倭国小娘子,也会陆续送往。 以后。 华夏商行和九洲商行都会开通前往南瞻部洲道的商贸船队。 进行商品贸易的同时。 顺便把土澳大陆毛皮和冶炼好的钢炼运回中土。 朝廷也把南瞻部洲道纳入了统一的移民计划中。 往后日子。 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中原百姓移民过去。 为新领地的开荒发光发热。 …… 时光荏苒,四季更迭。 转眼间。 两年一闪而过。 时间来到天元二十年八月。 皇宫内苑。 大周皇帝宇文衍双手背负,立身神龙宝塔观景台。 俯瞰威严庄重的皇宫,以及气势磅礴的长安城。 玉玺在手,天下我有! 睥睨天下,傲视寰宇,指点江山,决断苍生。 心中豪迈之情油然而生。 一个月前。 第二次殿试如期进行。 大周皇帝学院的一百三十二名贡士生通过选拔。 前五十名获得殿试资格。 这也是首批未能上榜的三十二名学子最后一次殿试机会。 而且。 还得与后来的一百名学弟竞争殿试名额。 不论结果如何。 都得结束六年皇家学院的求学生活。 能参加殿试且中榜的学子,朝廷将会重点培养。 在大周皇家学院招生数量有限的情况下。 哪怕名落孙山,也能得到朝廷的安排。 就算是从未获得殿试资格的学子。 朝廷也会依据各自擅长,以予妥善安置。 也就是说。 暂时。 大周皇家学院的学子是包分配工作的。 特别是在宇文衍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制造,鼓励商贸、手工业的背景下。 各行各业都大量需要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文化人。 随着朝廷对外开拓不断进展。 华夏版图越来越大,各式治理人才都有极大缺口。 或许,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 皇家学院的学子都将成为炙手可热的香饽饽。 宇文衍暂时也不打算让这些人做官。 而是把他们当种子一般撒出去。 任其在百业实践中成长。 待到时机成熟,便可择优者提拔成基层官员。 如此做。 既是对他们的锻炼,也是一种考验。 同时。 也避免刺激传统世家贵族的敏感神经。 虽说迟早有一天,皇帝的意图会大白于天下。 不过。 真到那时,宇文衍已经不把他们放眼里了。 既不靠你养家,也不靠你治国。 失去绑架皇权筹码的世家贵族,成了没牙的老虎。 还有何狗胆要求与皇帝“共天下”? …… 第二次殿试结束后。 当阅卷官将获标“〇”符号前十的卷子呈到御案后。 宇文衍顿时眼前一亮。 在这十位考生里,他赫然见到三个熟悉的名字。 来自灵魂记忆中的熟悉感。 他们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魏征,李密,单雄信。 魏征那自不必多说。 有史以来第一头铁谏臣,一代名相。 一个让二凤恨得咬牙切齿,又爱得死去活来的男人。 魏征,河北巨鹿县人氏。 其父魏长贤,曾任北齐屯留县令。 后因官场争斗被贬彭城。 魏征年幼时,父亲便去世了。 从此家道中落,孤儿寡母相依为命。 自幼博览群书,胸怀大志,喜爱纵横家学说。 这也是其言辞犀利,直言不讳的根源所在。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密。 历史上隋末瓦岗军的首领。 秦琼,程咬金,魏征,徐世绩,单雄信等人都是其手下得力骨干。 李密还是妥妥的世家子弟。 其曾祖父乃是太祖宇文泰座下八大柱国之一的李弼。 557年。 大周第一位皇帝孝闵帝宇文觉受禅即位,建立北周。 任命李弼为太师,晋封赵国公。 不过,他在受封当年便去世了,享年六十四岁。 朝廷追封为魏国公。 李弼长子李耀,受封开府仪同三司,邢国公。 其魏国公爵位由其次子李晖承袭。 李晖娶了宇文泰的女儿,和阁臣于翼乃是连襟。 李耀的长子李宽,正是李密的父亲。 随着李弼,李耀故去。 李家虽说仍是关陇贵族,但影响力却是大不如前。 李宽没能承袭父亲的邢国公爵位,受封蒲山郡公。 历史上。 李密率领瓦岗群雄争霸天下。 众人都以“蒲山公”称呼,他本人也很是受用。 如今。 北周未被杨坚摘桃子。 李密作为八柱国之一李弼的长房长孙之子。 身份地位不在李渊之下。 宇文衍一开始看到他的名字时,还以为是重名。 询问户部尚书苏威后。 才知道还真就是京城勋贵李府的那个李密。 这小子自幼聪慧,不输李靖的神童之资。 他觉得府上私塾先生教授的东西千篇一律,索然无味。 每天面对那些枯燥的说文解字、之乎者也。 一点意思也没有! 于是他瞄上了宇文衍设立的三馆。 天元数字,天元字母,新算术,珠算,拼音等新学识让其眼前一亮。 皇帝大力推行的官学科考。 也让其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喜欢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