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知夏纤细的手指划过尸身表面,触感如风干的皮具:“死者的肉身已渐呈皮革化,像是死后四个月的变化。 如果石壁上写的是真的,死者二月还在上工劳作,三月倒春寒后尸体腐败会加速。 今天是九月廿九,按照已知情况来分析,七月底这块寿山石在苏州装船。 凿石封尸需月余,若浸泡尸体与凿洞同时进行——死亡时间应当在三月初。” 林知夏停了一下:“是有人在六月份,也就是死者去世后四个月内,将尸体挖出浸泡在铜油中,使尸体一直保持现在这个状态,不再继续腐化。” 一旁的樊老默默点头,刚想说话,他枯枝般的手指突然顿在死者颅顶。 那里有一个凸出的圆点。 他费力地扒开那死死粘连在一起的头发,看到死者颅顶有一个镶嵌进脑的铁钉。 樊老浑浊的眼里闪过一抹怒意,他拿出钳子,费了一番力气,才将那铁钉夹出来。 铁钉长三寸,厚帽宽顶,像是雕刻用的工具。 拔出来时还带着血肉,与铁钉的锈迹粘黏在一起。 樊老打开他的工具箱,从里面拿出一个瓶子,将里面的糯汁浇在锈迹斑斑的钉帽上。 糯汁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渗入,这说明,这根钉子是在死者活着时钉入的。 这样的酷刑让众人倒抽一口气。 这么长的铁钉钉入,换了谁都必死无疑。 几人都沉默下来。 不管是那荒唐不经的工单,还是这残忍的虐杀手法。 都是在控诉死者遭遇了怎样非人的苛待。 林知夏眼底闪过寒芒:“这种情况,绝不是个例。” 江南应奉局的人不会这么傻,在送太后的寿礼中藏尸体。 原来他们还在想,幕后之人是怎么避开应奉局的人,将尸体塞进去的。 现在看来,这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事,这是一群人的反抗。 林知夏忙道:“要看着那三个提举,不能让他们将消息传回苏州采石场!” 官吏剥削匠人,不是什么新鲜事。 就拿朱磊来说,他已是顶级匠户,在文思院做事,天子脚下都被层层剥削,更何况远在天边那些最低阶的采石人。 刘光瑞也想到对方灭口的可能,腾地一下站起身:“我这就回大理寺!” 樊老在死者的背上,发现了很多纵横交错的鞭痕,并且这些新伤旧痕的边缘都不是平整的。 这说明,鞭子是带着倒刺的,并不是普通的鞭子。 林知夏脑子里不由自主地浮现,监工用倒刺藤鞭抽打匠工的场景。 他们不是罪犯,只是普通百姓,是被强行征为匠户的。 樊老命人将尸体抬回开封府。 禁军见尸体已抬走,便招呼人要将这寿山石抬出宫去。 林知夏听对方说,要将这石头扔了,心头不由火冒三丈。 在江南应奉局的账册上,这样一块巨型太湖石,造价要一万贯。 当年,她在湖州任通判时,湖州也有一个采石点。 她曾听知府大人提过,就太兴十年这一年,潜水采石工死亡一百八十人,近六成的死亡率。 原本她以为凿石匠和运石夫,风险没有那么高,日子会好过一些。 现在看来,在层层官吏的压榨下,也没有好多少。 这太湖石好端端在水里泡着,本身并无任何价值,只是因贵人说这太湖石是天赐神物,文人争相模仿。 就变成了如今这般,让普通百姓拿命去换。 耗费财力物力,如此天价的石头,就因一句不祥,就随意弃之! 当真是不把老百姓当人看! 他们的命在权贵眼中,还不如御花园里一片残叶。 林知夏呼吸渐重,他们催了那么久,慈德殿的掌事宫女都未将宫人内监集合起来。 明显就是不想配合。 她正想找机会开溜,就见一个内监匆匆跑进慈德殿。 没多久,太后便在宫人的簇拥下走了出来。 连看都未看二人,凤撵就朝着御书房去了。 林知夏和池翰一商量,直接出宫。 至于这寿山石,现在还是物证,他们让禁军将石头搬到开封府。 从宫门出来,二人看到禁军统领一脸严肃,正在集结军队。 “又发生什么大事了?”池翰疑惑出声,“最近怎么这么多事,真应了那句多事之秋。” 林知夏没有理会,自顾自地出宫。 阿昼早已回到马车上。 “太医说,金疮方主要是治疗急症出血的,这种药治疗摩擦伤倒是很少,多数是...治后庭痣...一般不会伤及性命。” 林知夏愣了一下,有些似懂非懂,其实很多事情她都不明白,她也不理解。 但有一点她很肯定,兄长的日子不好过。 林知夏很想先回一趟江府,看看江成回来没有。 但是现在,她还得先去一趟大理寺。 孟俞和周正已经见过江南应奉局提举朱坚,他声称自己一直在都城,不知道工单的事。 至于那些扣除的乱七八糟的甲头钱和脚钱,也说自己完全不知情,从头到尾一直装傻。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说都是底下的人在做这些事。 他们规定的就是每人每月三贯钱,至于匠工最后能拿多少,要看实际情况。 他作为江南应奉局的最高主事人,居然连工单上的扣款名录都不清楚。 孟俞看他逃避那态度,心里隐隐明白,那石壁上刻的多半是真的。 就是因为是真的,朱坚才不敢给个准话,怕落人口实。 想到那石壁上的血迹斑斑,孟俞就气得把桌子拍得啪啪响。 这时,大理寺直卫从船舶司带回来两个船工,他们常年运送太湖石,在两地往返,对于采石匠工的情况还算了解。 据他们说,这甲头钱是保护费,上交保长的。 而这脚费就更匪夷所思了,这是工钱运送费。 匠工们钱没拿到,还要出工钱运送费。 至于那个欠偿钱,是朱坚推行的十人一甲,逃一人,余下九人代偿十年役。 而陈大那八百欠偿钱,就是其他给逃匠垫的。 而那些食耗和铁器损耗也不是根据实际情况来的,反正每个月就是要扣这么多。 你就算是个运石的,用不上铁器,每月也要扣铁器损耗钱。 经过这么层层剥削下来,匠工哪里能拿到钱。 难怪会有匠工逃离。 孟俞和周正都很是气愤,当即决定要派人前往苏州调查。 还没等两人商量出个结果,蔡雍突然到访。喜欢汴京诡案手札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汴京诡案手札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