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征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坚实的桥头堡。 鉴于于谦在新疆河中两镇建立时的卓越表现,他迁至兵部左侍郎,负责重设交趾布政使司的事宜。 这也是在徐闻的提议下,朱瞻基首肯,由内阁推动的一项改革。 主要针对需要跨部门的复杂事项,设立专门工作组,由专人负责,统领整件事情。 然后对分管的内阁大学士汇报,重要事项再由大学士呈报给朱瞻基决定。 针对现在大明越来越复杂的各式政务,需要这种能够跳出各种条条框框的工作小组,来打破部门之间的藩篱。 考虑到交趾本就是新收复地区,需要进行军管,所以由于谦来挑头。 也没人奇怪,他刚接过任务,就被徐闻叫去。 徐闻交代了一番注意事项,并且表示接下来对南洋的各项行动,都直接由内阁首辅,也就是自己负责。 南征牵扯面太大,朱瞻基最信任的,就是徐闻。 而且宣德帝也打听清楚了,徐闻在内阁主要就是负责一些决策工作。 那还不得给越王加点担子? 毕竟越王才五十岁,正是奋斗的年纪。 于谦听后大喜。 他还怕别的大学士来负责这些事情。 虽然现在大明的内阁,在徐闻有意操作下,真正可谓是群英荟萃。 三杨此时都已入阁,还加上徐氏父子,皆是国之栋梁,但于谦就是觉得越王对自己的胃口。 这位首辅能跟得上自己的思路,同时还能查漏补缺,每次都能说到重点上。 最重要的是,在徐闻手下,自己毫无掣肘,一心做事就行。 于谦主持交趾布政使司重设的首要大事,并没有如朝中其他人所料,重设交趾卫所,反而是拉着吏部和户部进行改土归流。 这也算是他在新疆镇和河中镇工作中得来的经验。 不管是军镇,还是卫所,能够设立,同时长久存在下去。 关键点有当地人的配合。 新疆歪思汗已经被彻底驯服,加上仅有不到一千亲卫,其他部族和居民,还能分享丝绸之路带来的红利,当然举双手赞成新疆镇成立。 河中镇也是同样的理由,强敌环伺,只有大明能够救他们,还能带来各种好处,河中镇的设立也顺理成章。 甚至在这过程中,撒马尔罕和其他河中重要城市,还在争抢军镇驻地。 想让明军都在自己的地盘上保护自己,同时还在垂涎明军带来的海量后勤供应需求,那都是钱啊。 两个军镇能够顺利建立,都是和当地有了共同利益,总结了成功经验,自然要将它发扬光大。 前交趾布政使司是黄福和张辅一手建立,两人精诚合作,其实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但因为这两位威望足以压制交趾的重量级人物先后离职,后继者再无此等威望。 而交趾本地士绅势力抬头,被一些野心家利用,这才有了黎利的壮大,驱逐当地明军。 于谦要做的,就是要拔除当地本土残余势力,把云桂和交趾交界土司改土归流,利用他们来压制交趾的本土势力。 这些人在利益驱使下,绝对会是明军的铁杆支持者。 他还遍访前任布政使司军政主官,黄福和张辅也很愿意接待这个后辈。 特别是黄福,他主政期间,大力推动了交趾布政使司的改革,极力推动交趾各项文化,教育工作。 目的很明确,想让这块和华夏若即若离的汉家故土,最终成为大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可终因身体问题,黄福必须回国养病。 再就是时间确实太短,自永乐年建立交趾布政使司,不过十多年,无法做到从根本上改变这片土地。 也就是这些残余问题,才有了后来的黎利反叛。 当听闻交趾叛军四起,境内明军节节败退时,内阁还没有做出决议,黄福就拖着病体,以詹事府事身份上书。 他从邸报中得知,朝廷在西北大胜,前后拓地万里。 怕朝廷短时间内不想再次用兵,所以在奏折中力劝不能放弃交趾。 作为西南藩篱,不管是国防,还是经济,人口上,交趾对大明都有重要意义。 直到柳升平定交趾,力克黎利的消息传来,这位老臣才放下心来。 现在于谦这个晚辈来请教,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几乎是把知道的交趾情况,都全数告诉于谦。 越听于谦越觉得,交趾还是得这位老前辈去镇守啊! 就是不知道他自己的意愿如何,和身体是否撑得住。 他试探地问了下,黄福拍着胸脯说没问题,自己是老毛病了。 这次回京以后,御医院那边应该是有了新方子,自己调理了这么长的时间,已经恢复了不少。 如若朝廷不嫌弃他老,黄福愿意再次上任。 于谦连连称他不老,这位前辈可是十多年前就升任刑部尚书的老资格了。 而且还是以尚书之衔,统领交趾十多年,这等资历,估计能超过他的。 也就越王寥寥数人,自己这种官场新人,对老前辈还是要保持尊重的。 随后于谦又造访了英国公张辅。 在张辅看来,于谦是自己大哥徐闻提拔起来的人,那就是自己人,对小伙子热情有加。 得知黎利的反叛,张辅破口大骂,表示没有早点看清这人的真面目。 要不然在自己任上,就把人宰了,哪还有这种问题。 交趾的一些具体情况,张辅和黄福一样,毫无保留,全部都告诉于谦。 徐闻最后收到于谦对于重设交趾布政使司的计划时,看着厚厚的一摞文件,很是欣慰。 于少保用起来就是舒心,只要给他足够的信任,就能够把事情做好。 其实现在朝中颇多实干家,老中青三代都有,黄福就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 甚至于他去交趾布政使司,也是徐闻推荐。 但是这些人性格都比较执拗,于谦也是这种人。 没有徐闻的提拔,和庇佑,他虽然靠着对朱高煦的一骂,也会升职,但官途不会这么顺利。 对于自己默默改变了这些人的命运,徐闻觉得很开心。 于谦的计划,他没有改多少,便直接交由朱瞻基。 老师同意,宣德帝也没多少意见,同意黄福二任交趾,将既定政策执行下去。喜欢成为御史后,我怒喷建文帝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成为御史后,我怒喷建文帝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