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这番话,倒是让徐谦对他刮目相看。 这位皇帝身边的大红人,居然会主动退让? 但不管怎样,徐谦此行的目的算是达到了。 “那徐某就代替那几家先行谢过王公公。” 随后是宾主尽欢。 徐谦开心,这事说出去,那是越王府帮这些勋贵出头,赢得了名声。 王振也开心,你越王府面子再大,那也不是我王公公做事留一线? 等徐谦走后,王振转身回到书桌上,拿起了一份文书。 那上面的情报,就是他最终决定对徐家让步的重要决定。 王振任司礼监掌印后才知道,皇室的内库实力如此雄厚。 虽然在皇城的日常采购上,一群王八蛋已经尽力上下其手,给自己捞好处了。 可是每年却有海量的进项,再加上从永乐帝开始,皇家就没什么铺张浪费的习惯,所以这些钱根本就花不完。 这么多年积累下来,内库的金银已经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进一步查实,王振才明白,这些钱从何而来。 都是那个无处不在的四海商会进献的。 而这个商会除了皇家外,最大的股东,明面上是总会长唐达,实际上却是越王徐闻! 王振还没当太监有进宫之前,就听说过徐家权势滔天。 光是一个活着的异姓王,就属大明朝开国以来第一遭。 但他没想到,徐家是如此有钱! 简直富可敌国! 顺着这条线查下去,王振越看越心惊。 天下第一商会的四海商会。 天下第一的情报组织暗卫。 以及战舰战船遍布全球的大明海军。 全都受越王府节制! 知道这些后,王振对越王府越发的心怀畏惧。 也难怪自己的大靠山,小皇帝朱祁镇,对待越王徐闻都是毕恭毕敬。 现在手头这份情报就提到几年前的那场叛乱旧事。 那时整个海军,十多万人齐齐动员起来,就为了肃反。 这样的动员能力,还有武力,让王振如何不心惊? 报告中虽然没有具体提及海军的情况,但王振也不笨。 想象得到,当永乐帝授予大明海军自主权,宣德年间进一步加强后,这股力量就不可抑制了。 它们和沿海的海商,还有南洋众多种植园捆绑在一起,这是一股多么庞大的力量。 皇家现在也要依靠由大明海军保护的四海商会利润来维持,就现在内侍们的捞钱程度。 没了这笔主要收入,可能马上就会产生亏空。 而且一时半会王振还找不到对海军的下手机会,自己手边根本就没有懂海战的啊。 而且经过上次肃反后,整个海军改善了自己的制度,严查各种违规行为,自己另成一个系统,就连现在的小皇帝都插不上手。 因此对于徐谦这个现在徐家明面上的代表人物,王振只能顺着。 反正只要不惹徐家,还有大把下手的机会。 这件事情之后,大家也都明白两个道理。 第一,现在的王公公已经是朝堂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哪怕是徐谦徐阁老,也要对人客客气气; 第二,徐家哪怕是越王不在,以徐阁老和武国公两位,家族威望尤在。 双方可谓各取所需,谁都没输,皆大欢喜。 内阁依旧把持着帝国的大方向不会走歪。 至于其他的细节部分,内阁侯府杨士奇也没有徐闻那种压制力。 加之年岁已大,他根本就管不过来,这也就给了王振施展的空间。 靠着皇帝朱祁镇的支持,王振在朝中的势力越来越大。 这当然也是小皇帝逐渐长大后,夺回皇帝权力的一个过程。 正统七年。 太皇太后张氏病故。 内宫之中的唯一稳定因素,彻底消失了。 十六岁的朱祁镇,身上的枷锁一重重被打开。 张太后在世时,虽然疼爱自己的乖孙,但还没有到溺爱的程度,在有些方面还是对朱祁镇起到了制止作用。 这让王振哪怕是坐到了内相这个位置,真正当家作主的还是张太后。 王公公实际上就是一个朱祁镇的帮闲。 如今,能压住孙猴子的老佛爷没了,主仆二人彻底放飞自我。 王振作为皇帝的第一忠犬,行事也更加肆无忌惮。 反正出什么事情,都有皇帝兜着。 他只要把自己的主子服侍好就行,其他的事情,朱祁镇根本就懒得管。 那么多奴才,只要有一个最听话,自己能够控制就行,他也算弄清楚了这个道理。 正统九年。 大明官场再度迎来一场大动荡。 三杨之首,一代名臣,内阁首辅杨士奇病故。 内阁中三杨配二徐的局面,在正统朝坚持了这么些年后,终于土崩瓦解。 站在亦师亦友的灵位前,徐谦心中满是悲凉。 如今的他,也是四旬之龄的中年人。 眼看着陪伴自己一路走来的永乐、宣德朝的老臣,杨士奇,杨荣,夏元吉,蹇义他们一个个的离世。 徐谦心里堵堵的。 回到越王府,呆呆看着空荡荡的主屋,心中更是五味杂陈。 就连父亲也是说走就走,毫不留恋。 说什么要走遍大明的大好河山,现在都不知道旅游到哪去了。 父亲快古稀的人了,身体感觉比自己这个儿子还要硬朗。 杨士奇病故数日后,皇帝命内阁推选首辅。 徐谦毫无意外的全票当选。 这让想搞事情的朱祁镇闷闷不乐,十分不爽。 却只能亲自下旨,任命徐谦为新任内阁首辅。 毕竟,徐谦如今是帝师,即便朱祁镇再不爽,也不能当众说自己老师的不是。 更何况还是所有阁臣一致推举的。 内阁中。 一身大红绯袍的徐谦,并没有荣升首辅的喜悦。 如今内阁中,宣德时期的阁臣,就只剩下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 不仅如此,内阁中又有新成员了,是皇帝下旨塞进来的。 两年前,朱祁镇就到了亲征的年龄。 张太后病逝后,小皇帝正式亲政,有资格任命内阁大臣。 朱祁镇也是长大了,没有像以前那样迫不及待的发展自己的势力,而是徐徐图之。 趁着内阁少一人,名正言顺的任命新的内阁大臣补进来。 第二年,又补进来一个。 第三年,再任命两个。喜欢成为御史后,我怒喷建文帝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成为御史后,我怒喷建文帝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