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座所有人都是一愣,纷纷看向了李世民。 没想到十岁的李承乾竟然批评起了李世民,而且好像很对的样子。 为了几个使臣,失去金山银山,确实不太划算。 按照目前大唐的处境,打仗是不太可能,特别是这种跨越大海的仗,先不说大唐有没有合适的水军将军,就如此长的补给线也不现实。 李世民面红脖子粗的看着李承乾,愣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感觉这是他当皇帝以来最丢脸的一日,而且还是在这些臣子面前丢脸,他都能够想象得到不出几日,大唐皇帝陛下李世民......哦,不,那个时候估计要叫李二了,被太上皇用腰带抽,还被儿子教训了。 丢人丢到姥姥家去了。 场面片刻寂静,静的可怕。 可李承乾却丝毫不惧的跟李世民对视着,试图读懂对方眼神中的意思。 其实看对方眼睛是为了更好的逃跑。 万一李世民抽出腰带,李承乾就能用最快的速度逃跑。 就在此时,门外的内侍心惊胆颤的再次走进来,看了看张阿难,希望这位平日里讨好的上司能够帮自己一把。 张阿难读懂了内侍的意思,内心问问叹气,表面却愤怒的质问道:“如此莽撞,平日里是怎么教你们做事的?快说,有何事。” 一句话,瞬间让场面不再那么寂静。 同时也让内侍松了口气,恭敬的开口道:“启禀陛下,京兆尹郑仁基请示陛下,说......说京兆府大牢的倭国使臣醒了,请求见陛下。” 呵呵! 听见这话的李承乾挑了挑眉,嘴角挂着冷笑。 真是不作死便不会死。 没想到倭国使臣这么急着求死。 李世民也是想到了今日的委屈,正好没有出气的人,连忙道:“呵呵,要见朕,好,那就让他来见,朕倒要看看小小倭国使臣是如何敢捏造事实的,朕何时说过......那些话。” 废字如今已经成了李世民的梦魇。 恐怕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李世民都不想听见这个字了,想都不想。 “喏......” 内侍正要离开,却被李承乾抬手阻拦住:“慢着。” 闻声的内侍站定了脚步,额头的细汗立马沁了出来。 本来都要离开了,难道自己哪里惹到这位小祖宗了? 紧张的脸立马变得委屈起来,小内侍看向了张阿难求助。 见此,张阿难也是抿抿唇,内心把小内侍骂了十万八千遍,这胆子或许真不适合在甘露殿伺候了。 回去以后一定要好好的教训一顿,有多远扔多远,这胆子别说甘露殿别伺候了,其它主子也别想伺候,唉~ 李承乾转身,对着李世民拱手道:“父皇,召见使臣也有召见使臣的规矩,如果每个遣唐使都私下召见,父皇不觉得是非常浪费时间的事情吗?” 额...... 又被教训了。 李世民快发毛了,可长孙顺德这个时候站出来支持李承乾道:“陛下,太子殿下所言有理,哪怕陛下此时在有气,召见倭国使臣还是需要等到上朝的时候才行。”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房玄龄、杜如晦、高士廉均是上前拱手附议道。 毕竟朝堂有朝堂的规矩,何况此时太上皇和长孙皇后还在,召见外臣,本来就是要避讳后宫之人。 何况还是遣唐使。 李世民深深吸了一口气,对手李渊那张似笑非笑的脸,一肚子的恼火,可没处发:“行了行了,那就明日召见,对了,让郑仁基好好的‘关照’他们......” 此‘关照’非彼关照。 这种口气说出来的‘关照’,小内侍很明显的明白了:“喏。” 就在小内侍离开的时候,张阿难不放心的跟了出去,怕小内侍没听懂意思,特意嘱咐一番。 李承乾看着怒火中烧的李世民道:“父皇,关于倭国遣唐之事还希望父皇慎重,小以惩戒便可,切勿误了国之大事。儿臣已经教训过他们,并且儿臣相信母后知晓缘由之后,也会宽宏大量,以国事为重,不会斤斤计较如此小事。” 话毕,他还扭头看向了长孙皇后。 接收到自己儿子的眼神,长孙皇后也落落大方的起身,对着李世民行了一个万福礼:“望陛下以国事为重。” “望陛下以国事为重。” “望陛下以国事为重。” “望陛下以国事为重。” “望陛下以国事为重。” 。。。。。。 听着长孙皇后和大臣们的话,李世民突然发现怎么在李承乾嘴里,他像是一个昏君? 而且什么话都被你说完了,教训你教训完了,你出完气了,到朕这里就要忍气吞声,以国事为重? 李世民强压着怒气,气息已经不稳了,感觉在这样下去,他自己都快被气的驾崩了,挥挥手道:“既然如此,朕不会为难倭国使臣,你们都退下吧,朕乏了,需要休息。”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臣妾告退。” “儿臣告退。” “臣告退。” 。。。。。。 刚走出甘露殿,长孙皇后便跟房玄龄和杜如晦微微颔首打了个招呼,和长孙顺德和高士廉浅聊了两句,主要还是感动亲人能够为自己站出来而感谢。 可毕竟规矩放在这,他们也不敢多聊,匆匆几句长孙顺德和高士廉便告辞了。 “承乾,今日去母后那一起用膳吧?”长孙皇后满眼溺爱的问道。 李承乾受宠若惊,还以为长孙皇后会怪自己利用了他们呢。 毕竟聪明人谁看不出来,李承乾这招祸水东引的计策,很明显是揍了人,心虚的表现。 “母后,要不还是等等皇爷爷吧,皇爷爷还在里面没出来呢。”李承乾微微心虚道。 长孙皇后想了想, 确实要感谢感谢李渊,便点头笑着同意了:“好。” 整个甘露殿瞬间清静了,除了李渊这个太上皇还在,其余人都没走。 看着自己这个准备喊打喊杀的父亲,李世民头疼的皱眉:“阿爷,还有何事吗?” 语气生硬,就差把赶人两个字写在脸上了。 李渊冷笑的看着李世民,摇摇头道:“没事,朕就是想看看你千方百计夺来的皇位做的是否舒服。” 闻言的李世民表情瞬间变得复杂了起来。 曾经只是秦王的时候,只需要打仗,打好仗就行了。 如今的皇帝,不止要考虑打仗的事情,还需要考虑大唐方方面面的问题,有时候都庆幸长孙皇后在,才能让后宫没那么多琐碎之事,不然他肯定要被烦死。 不等李世民回答,李渊便自问自答的笑道:“朕今日看出来了,这皇位二郎你坐的不舒服。” 听见这话,李世民似乎找到知己一般感动。 可还没感动完,李渊继续道:“朕不可否认,你做将军是优秀的,做皇帝也是优秀的,可这真的是你想要的吗?” 似乎想到了伤心事,他笑容收敛,摇着头摆手道。 “罢了罢了,朕老了,事已至此也无法改变,朕回去了。” 李世民还沉浸在李渊几句话当中,李渊便转身离开了甘露殿,背影是那么的萧索,如同真的是一个孤寂的普通老头般。 刚走出甘露殿,李渊便撞上长孙皇后和李承乾。 “臣妾拜见太上皇。” “孙儿拜见皇爷爷。” 。。。。。。 “起来,都起来吧,你们怎么还没在这儿,还有事?”李渊收起了情绪关心问道。 如果他们还有事,李渊肯定不会先走。 今日本来就是给长孙皇后撑腰的。 他亲自挑选的儿媳,那是李世民说废就废的? 再说了这些年长孙皇后可比他任何的子女都孝顺,要是哪一日没有了长孙皇后孝顺,恐怕自己都活不了多久了,容易忧思成疾。 “皇爷爷,孙儿和母后特意在此等您,想让您一起用膳如何?”李承乾似乎没看见李渊的情绪一般,咧嘴笑道。 “哈哈哈。” 李渊面对李承乾的时候,都是笑口常开,拍了拍李承乾的胳膊道:“不了,你好好陪你母后用膳吧,朕回大安宫了。” 想到那些伤心事,哪还有心情用膳啊。 “那好吧,孙儿恭送皇爷爷。” “臣妾恭送太上皇。” 长孙皇后和李承乾对着李渊半弓着腰。 “哈哈。”李渊笑了笑,招呼了一声王德道:“王德,走,回大安宫。” “喏。”王德也是笑着回应。 等李承乾直起腰的时候,便看见一位迟暮的老人,身后带着几十位内侍和侍女,晃晃悠悠的远去。 历史上这位老人的寿命只到了贞观九年,还剩下七年的时间,李承乾内心也是焦急了起来。 毕竟长孙皇后重病和李渊的崩逝离不开关系。 虽然重要的还是太早生子,伤了身体,加上有旧疾,可好好调养不至于三十六就会离世,引发旧疾的病因就是贞观九年两位重要的亲人离世,才引发了旧疾,从而病重了一年。 靠孙思邈等太医属太医共同努力,才维持了一年的寿命。 不行,他得找个时间,督促一下孙思邈了,再等下去,不知道何时何日才能够让大唐的医术到达能够治疗李渊和长孙皇后的程度。 七年时间,也不知道够不够。 想着这些事,感觉时间都不够用,长孙皇后溺爱的不停给李承乾夹菜,后者也只是淡淡的回应。 一顿母后,和顿顿母后,李承乾还是分得清。喜欢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