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点点头,从抽屉里拿出一本小册子:"这是安全操作规程,今天你先熟悉环境和规章制度,明天安排师傅带你。" 她转向吴红梅,"你先带她到处看看,注意安全。" 走出办公室,吴红梅松了口气:"主任人其实不错,就是看起来严肃。" 孙梅点点头,还沉浸在刚才的震撼中。她跟着红梅在车间里转了一圈,红梅边走边介绍各种机器的名称和用途——并条机、粗纱机、细纱机... "你运气不错,"吴红梅大声说,"听说要给你安排王婶当师傅,她可是厂里的老标兵,技术好,人也和气。" 中午,红梅带孙梅去食堂吃饭。食堂里人声鼎沸,工人们排着长队打饭。 孙梅端着铝制饭盒,好奇地打量着四周——墙上贴着"艰苦奋斗抓革命促生产"的标语。 窗口里,穿着白大褂的炊事员正麻利地给工人们盛菜;空气中弥漫着饭菜的香味,混合着纺织厂特有的棉絮气息... 打好饭,红梅找了个角落的位置坐下。孙梅打开饭盒,里面是二婶准备的玉米面馍馍和咸菜,还有两个煮鸡蛋。 吴红梅的饭盒里则是食堂打的菜——白菜炖粉条和一小勺炒鸡蛋。 "来,尝尝食堂的菜。"吴红梅夹了一筷子炒鸡蛋给孙梅。 孙梅尝了尝,眼睛一亮:"真香!" "食堂每周二、四有肉菜,"吴红梅笑着说,"到时候我带你来早点排队。" 吃完饭,吴红梅又带孙梅参观了厂里的其他设施——澡堂、医务室、小卖部...孙梅像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每一样东西都让她感到新奇。 下午,吴红梅要去上班了,她把孙梅安排在车间的一个角落,让她先看安全手册。孙梅认真地读着,不时抬头观察工人们的工作。 她注意到每个女工的动作都那么熟练、精准,像经过千百次排练的舞蹈。想到明天自己也要加入她们,孙梅既期待又忐忑。 下班铃声响起时,孙梅已经看得头晕眼花了。 她跟着人流走出厂门,夕阳将每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路上,吴红梅问她:"感觉怎么样?" 孙梅望着窗外渐渐远去的厂房,轻声说:"嫂子,真好..." 这一天,她从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丫头,变成了纺织厂的一名工人。 这个转变如此突然,又如此自然,就像春天里的一粒种子,不知不觉就破土而出了。 孙梅突然意识到,从今天起,她的生活将彻底改变,她不再是那个只能在地里刨食的农村姑娘,她有了新的身份、新的未来。 巷子口,孙母已经站在那里等候多时了。 看见两人回来了,她快步迎了上来:"怎么样?还顺利吗?" 孙梅跳下吴红梅的自行车,一把抱住孙母:"二婶,我明天就正式上班了!" 夕阳的余晖洒在三人身上,将她们的影子融合在一起,孙梅知道,从今天起,她的人生将走上一条全新的道路。 而这一切,都要感谢玄子哥。 1968年5月的清晨,空气中还带着一丝凉意。孙玄起了个大早,轻手轻脚地穿好衣服,生怕吵醒了还在熟睡的妻子叶菁璇。 "得赶紧把工作的事情落实了。"孙玄在心里对自己说。 他俯身轻轻吻了吻妻子的额头,叶菁璇在睡梦中皱了皱眉,翻了个身继续睡去。 "突突突"的发动机声在清晨的街道上格外响亮。 孙玄小心翼翼地驾驶着,生怕吵醒了街坊邻居。 五月的晨风带着槐花的香气拂过脸庞,道路两旁的大字报在风中轻轻摆动,上面"抓革命,促生产"的标语已经有些褪色。 嫂子吴红梅昨晚说已经跟育儿所的刘所长打过招呼了。 "你明天直接去找她就行,我都说好了。" 吴红梅拍着胸脯保证,"菁璇那么喜欢孩子,去育儿所工作再合适不过了。" 孙玄心里明白,等孩子出生后,如果能在育儿所工作,带孩子也方便。想到这里,他不由得加快了车速。 育儿所位于城东的一处老院子里,原是某位资本家的宅邸,解放后被收归公有。 青砖灰瓦的建筑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庄重,门口挂着"红山育儿所"的木牌,漆已经有些剥落。 孙玄停好摩托车,整了整衣领,他今天穿了那件藏蓝色的中山装,衣服虽然洗得有些发白,但干净整洁,袖口和领子都熨得笔挺。 "同志,请问刘梅刘所长在吗?"孙玄向门口值班的大爷询问道。 大爷推了推老花镜,上下打量了孙玄一番:"你是?" "我是吴红梅介绍我来找刘所长的。"孙玄从口袋里掏出嫂子给写的介绍信。 大爷接过信看了看,态度立刻热情起来:"哦,是小吴介绍的啊,刘所长在后面的办公室,你从这边过去,第二个门右转。" 孙玄道了谢,沿着指示的方向走去。 育儿所的院子里种着几棵高大的梧桐树,树下散落着几个木马和跷跷板,几个穿着统一蓝色小围裙的孩子正在阿姨的带领下做早操。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一二三四,二二三四..."稚嫩的童声在院子里回荡。 孙玄不由得驻足观看,想象着以后自己的孩子也会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嘴角不自觉地扬起。 "同志,你找谁?"一个三十出头的女同志从办公室探出头来问道。 孙玄回过神来:"您好,我是刘梅刘所长,我是吴红梅介绍我来的。" “我们所长在那边,”女人边说着边给孙玄指明了方向。 孙玄谢过后朝着女人指的方向走去。 阳光透过育儿所斑驳的窗户洒进来,照在一排排小木床上。 刘梅站在育儿所的院子里,望着那些面黄肌瘦的孩子们,眉头紧锁。 她今年三十五岁,眼角已经爬满细纹,灰白的头发用一根黑色发卡别在脑后,身上的蓝色工作服洗得发白。 "刘所长,孩子们今天的早饭..."保育员小王走过来,欲言又止。 刘梅叹了口气:"还是稀粥?" "比昨天更稀了,掺了一半的野菜。"小王低声道,"面粉实在不够了..." 刘梅咬了咬嘴唇,感觉一阵酸涩涌上眼眶。她转身走向办公室,脚步沉重得像灌了铅。 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办公室里只有一张旧桌子和两把椅子,墙上贴着"为人民服务"的标语,已经褪色发黄。 她坐在桌前,从抽屉里取出一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着育儿所的物资情况。 翻到最后一页,她写下今天的日期,然后在"面粉"一栏画了个大大的问号。 "咚咚咚"——敲门声打断了她的思绪。喜欢穿越60年代,不留遗憾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穿越60年代,不留遗憾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