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盛才的建议,陈昊完全可以置之不理。 但是顾炎武开口了,陈昊还是要回应一下的。 先是摆摆手,示意已经站起身的顾炎武落座,随后陈昊才慢慢开口道: “内查部不得用刑,这是在朝会上明文宣布过的事......” “今日事急从权,一旦开了这个口子,以后就有了成例......” “譬如前朝的锦衣卫和东西二厂,起先也不过是替陛下张耳目的作用,后来却演变成尾大不掉之势.......”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啊......” 陈昊话音落下,李雷直接跪了下来。 没办法,拿内查部和锦衣卫、东西二厂做对比,借李雷个胆子,他也不敢啊....... “微臣惶恐......” 李雷只是跪地磕头。 陈昊皱着眉头瞪了一眼李雷,对方吓得赶紧爬起身来退到了一旁,再也不敢跳出来添乱了...... 不过经过他这么一打岔,顾炎武也反应过来了。 他也是经历过大明朝的,自然知道东西二厂和锦衣卫的危害。 只是他实在想不到什么法子,能解决眼下的困局,一时之间竟然急的满头大汗....... 陈昊把他的反应全都看在眼里,心思转了转,反倒是不去看他,而是对着金盛才道: “你刚刚说,仿前朝旧例,详细说说,到底是什么旧例......” 听见陈昊问话,金盛才赶紧开口道: “回陛下的话,臣记得前朝大明时期,共有两桩假钞的案子影响较大.....” “一是明太祖时期的句容县宝钞制假案......” “大明朝初期,明太祖发行大明宝钞以解决小额交易货币不足的问题......” “由于宝钞全国大量发行,用纸不稀有且防伪工艺不算复杂,给了不法之徒可乘之机......” “句容县村民杨馒头伙同银匠、纸匠,经过两年研究临摹,制作出印刷板,开始秘密印刷假钞谋取暴利......” “后来假钞被人发现,相关人员被抓获,此案牵连甚广,沿途被处斩者的尸体被竹竿立起来以警醒世人......” “二是大明嘉靖年间的假银案......” “大明朝嘉靖三十四年,户部统计发现,市面流通的 5000 万两白银中,竟有 3500 万两是假币.....” “这些假银多为 “水银锭”“铅包银”,甚至能通过官府验银流程......” “彼时是拥有盐引特权的徽商集团,利用漕运网络将铅芯假银分销全国......” “当时假银的大量流通导致米价三年暴涨四倍,苏州甚至爆发了“银贱米贵”暴动......” “大明边军军饷掺假率达六成,因此引发了大同兵变......” 对于自己领域内的典故,金盛才信手拈来,言简意赅的把大明朝时期发生的两桩案子叙述了一遍。 随后他整理了一下思绪,继续说道: “当时两桩案子案发后,大明中枢迅速缉拿相关案犯,并严惩涉案的人员,起到了极大的警示作用......” “对于假钞案,明太祖命人迅速升级了宝钞的防伪,修改了相关律法,对参与制假贩假的人员从重处罚,而且下令作废假冒的宝钞......” “假银案,大明嘉靖帝也是采取了类似的做法......” “不过两案对大明影响甚深,百姓和朝廷都损失惨重.......” “假银问题甚至一直延续至明末,成为加速明朝财政崩溃的诱因之一......” “因此罪臣建议陛下,迅速缉拿相关案犯,查明银票造假方法的同时,改进银票工艺......” “对于假冒的银票,朝廷下旨进行作废处理,避免银钱大量损失.....” “如果贼人不能迅速抓捕归案,一旦对方狗急跳墙,在短时间内发出大量的假银票,到时候或是百姓,或是朝廷,将会损失惨重......” “甚至会影响到物价,造成物价大幅度上涨,出现陛下您说过的,通货膨胀现象.......” 当初为了提高金管局的金融管理能力,陈昊特意和系统兑换了不少金融方面的专业知识,还临时充当了老师,给金管局的骨干人员培训过不少次...... 至少金管局的处级以上管理人员,都是人手一本陈昊专门编纂的《华朝金管入门指南》的...... 金盛才一口气说完了自己的建议,随后神情忐忑的站在下首,等着陈昊的反应。 顾炎武听得也是直点头。 虽然他并不像金盛才一般,通晓前朝案例。 但是对于如何解决当下的困局,他的思路和金盛才却是相同的。 甚至金盛才还想到了不少他没想到的点...... “陛下......” 一想到贼人狗急跳墙,大规模假银票流向市场后,造成民不聊生的情景,顾炎武就心急如焚,忍不住再次开口......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陈昊这次却是摆了摆手,制止了顾炎武的话头。 “金盛才,我来问你,刚才李雷读的电报中,有说到李正国的口供......” “关于那三张疑似的假银票,他是怎么说的?” 对于陈昊的问话,金盛才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回陛下,罪臣刚才听的仔细......” “李正国说,当日的华朝银行主管在笔录中称,那三张疑似假的银票,明记、暗记、花押、印章、纸张等等全部和真银票一致......” “他是通过对银票上的编码号段推断,判断那三张银票可能是假银票.....” 陈昊点点头,随后再次问道:“那你觉得,什么样的贼人,能把假银票做到和真银票完全一致,甚至连华朝银行的人员,都无法通过银票本身,辨别真伪?” 金盛才愣住了。 他刚刚关心则乱,现在才来得及思索这种可能性。 当初设计这款银票时,金盛才是全程参与并提出过很多建设性意见的。 譬如明记、暗记的样式,花押的种类等等,他都参与了制定...... 再三思索之后,金盛才还是老老实实的摇头道: “回陛下的话,银票本身的纸张是科学院最新研究出来的,里面夹杂了金属丝和棉纺丝,已经不是单纯的桑皮纸了......” “一张银票上共有明记五处、花押三处、暗记三处、签章两处......” “若说这世上有人能把这么多处的防伪手段都做全了,罪臣是不信的......”喜欢穿越锦衣卫:我不想再用加特林了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穿越锦衣卫:我不想再用加特林了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