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在这一代,就哥三个,留下俩,在府中算是家生子里不错的了。
只是兄弟俩都成了亲,且经常需要往外跑,故而没在府里的下人房居住,而是在府外后面隔了一条街的平安坊那里住。
那里也住着定国公府的族亲,虽然就三个,但周围都是定国公府的人,倒也安全且团结。
且这两兄弟家人口也不少,媳妇儿能生的很,他们两家也不缺吃喝穿戴,各自都有好几个女儿儿子的,自然,也都是靠着定国公府。
女儿还小,且府里不缺丫鬟,但儿子却可以搏一搏,万一真成了长生少爷的长随,那可是个肥差啊。
日后长生少爷出府,独自顶门立户,肯定重用他们这样知根知底的人。
老太太跟夫人们对他的态度且不说,就定国公府这三代以来唯一的表亲,以后不管是定国公还是世子,都不会让他没了着落。
给他做了长随,等于是抱上了铁饭碗。
马胜家里和马三儿家里都有合适的小子。
“那倒是,但是你家孩子,识文断字吗?”薛鼎听了这话,也琢磨了一下,他家也有合适的小子,就是他本打算,让自家的三小子给世子做个长随来着,或者亲兵也行。
一般做了亲兵有了军功之后,主家都会放了奴籍,转成军籍,日后再有军功还能转成官籍。
直接走仕途的路子。
如果是奴籍转良籍,那需要三代之后才能科举考试。
且其中说法,麻烦多多。
仕途最看重出身,军旅却不拘一格,全看战功说话。
薛鼎提了这个条件,马三儿犹豫了一下:“认识字儿,不是睁眼瞎,但要说学问,肚子里还真没多少墨水。”
“那希望不大啊!”薛鼎这一点就比较有底气了,他家的男孩儿,他都从小教的认字,大了之后还特意调去了小学堂那边,站在学堂门口充当小厮,顺便蹭先生们的课,先生们给少爷们讲课,他们就在外头听。
甭管偷学了多少,好歹能说两句之乎者也,子曰诗云。
别人没这么便利的条件,他有啊!
“选长随又不是选书童,干嘛非得识文断字啊?”马三儿郁闷了,谁兴致勃勃的时候,被泼了一头冷水,都会如此。
“那是长生少爷,你以为是咱们家的少爷们啊?”薛鼎却道:“长生少爷聪明伶俐的很。”
“薛大管家你这么看好长生少爷?”马三儿有些惊讶呢,薛鼎这位大管家,那心气儿高的很,一般人他都看不上眼。
对长生少爷以前都是轻描淡写,不会如此夸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