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他看聂家堡普普通通,也不甚富裕,准备席面什么的,有点子过了。
但又想到王破是平国公,预备席面接待,也情有可原。
“亲家老爷们早就预备好了,平国公与您过去吃就是。”管家娘子笑着道:“并不是什么珍馐美味,只是本地的八大碗,吃个趣味,据说这可是秦汉时期就传下来的东西,夫人想着,您两位可能想尝一尝。”
其实,早在来之前,亲家女眷们就叽叽喳喳的商量了半天,夫人是国公夫人,但也是世子夫人的婆母,自然不会挑拣亲家的伙食。
可来的是旁人就不同了。
尤其是他们并不想在长生公子的面前丢份儿。
长生公子的大名,他们是如雷贯耳!
年纪轻轻,才华横溢,整个天下谁不知道长生公子啊?
西北这边文风不盛,聂家堡唯有两个秀才,一个垂垂老矣,炕都起不来了。
另外一个聂秀才考了三次举人,都没过去。人到中年,也在聂家堡私塾里当个先生,一边教导学生,读书识字,一边自己用功努力,争取考个举人。
西北本来就少读书人,他们这边更是上百年没有出过举人了。
“八大碗!我知道!”田浩顿时开心了:“一定要去尝一尝。”
前世去西北吃过这“八大碗”,名头统一但里头的说法颇多。
而且不同的地区,这八大碗的内容也不同,但的确是传自秦汉时期,只是多年过去,当初传下来的菜谱变了又变。
旁的不说,秦朝的时候还没胡萝卜呢。
“好,一起去看看,这八大碗。”话题被打断,王破也没辙。
且看田浩这么想吃,那就去呗。
他们到的时候,发现聂家堡已经忙碌了起来。
外头太冷,且有风,所以这席面是摆在屋里的,简单实用的八仙桌,上头摆着人头那么大的八个大碗。
嗯,这就是八大碗席面儿了。
聂大伯担当了介绍人,毕竟丁兰氏是个妇道人家,不方便出面。
而亲家大伯就成了唯一的人选,他不好去拉着人家平国公,也不敢去碰一下长生公子,于是就叫人走马灯似的在俩人跟前儿晃一遍:“这是凤娘的二叔……这是凤娘的堂叔……。”
介绍来介绍去,田浩没等开席呢,已经见过了聂氏有头有脸的人。
其实也没多少人,有资格在他们面前站一站的,与他们俩同席的就更少了。
只有六位。
聂大伯和两个老人家,是聂氏最年长的老人了。
以及两位聂家堡里资深的长辈,一位聂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