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满朝的老大人们,谁有定国公的军中经历足?
他一开口,剩下的武将,不论是不是定国公府阵营的人都支持定国公。
尤其是独眼狼,他更狠,一开口不止是要练习火枪,还得练习火炮。
一百把火枪,射出去的子弹,都不如一发炮弹贵好么,还要“时不时”的练习,这哪儿练得起啊?
郑太后急的不行,她趁着定国公没在京城的时候,卡着军需的火器和子弹供应,总算是攒了点银子出来,又监守自盗、偷梁换柱的四处搂钱,给自己培养势力,如今内府的麻烦还没解决,这军中又要大规模演练火器,上哪儿有那么多银子浪费去啊?
而且这钱费没了,还什么都得不到。
她纵然看重兵权,却不是看重旁人手里的兵权。
兵权还不在她手里呢!
皇室宗亲们在这件事情上,更没有发言权,敏郡王一开口,御林将军独眼狼就摆了摆手,把他给堵了回去:“郡王不知兵事,还是不要发言了,免得闹出笑话来。”
其他武将们更是连看都不看他一眼,兀自商讨的热火朝天。
敏郡王讨了个没趣儿,也不敢再开口。
加上平国公冷冷的看着他们,定国公也注意到了这群不安分的皇室宗亲,压力太大,敏郡王明智的选择了“哑火”。
“哪有那许多银钱……。”郑太后一看这样不行啊,于是她亲自上阵,但刚开口,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就一起说应该是有的,每年都有军费预算,全都留了出来。
气的郑太后咬牙切齿,偏偏此等大事,绝非她一个深宫老妪能左右的,此事商量的十分容易,且容不得她半个“不”字儿。
等到人散了后,郑太后回到后宫,气的头疼欲裂:“真真是白养了这些东西,自打定国公回来,一个个就成了缩头的王八,不敢吭一声,都说定国公乃是忠臣良将,就是这么个忠臣法儿?”
四个女官面面相觑。
兰女官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劝慰郑太后:“太后娘娘且息怒吧,那是定国公啊,不说西北,就是天下人都知道,定国公乃是忠臣良将,比镇国公和安国公可强多了。”
“是啊,太后娘娘,您往好处想,如今咱们大兴可是有定国公和平国公在,四位国公都是国之柱石,但咱们可有两位,还有长生公子,这不是比东都西京都有底气么?”
“那他们也不是真心要帮哀家的。”郑太后虽然消气了一些,却依然不甘心:“派人去东都和西京,告诉他们,动手吧!既然不能在大兴城行事,那东都和西京总可以吧?叫鸟儿们动一动。镇国公和安国公,也该去拜见先帝了。”
“是。”四位女官神情一凛,低头应声,各自去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