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城这边要预备丧事,要举办国丧,还得准备田浩登基。
礼部可算是有了用武之地,兴奋地不得了,马上就与孔师商议了帝号的问题。
“要登基称帝,总该有个年号吧?”孔师亲自找了田浩:“礼部拟定了几个好的你要不要看看?”
“就叫长生帝,长生大帝!”田浩早就想好了:“这个就不错,不用想旁的了,我一直以此为号,又是我姥姥给起的小名,自打有了这个小名,被人时刻叫着,我这些年都没怎么生病,挺好。”
虽然听起来有些玄幻,但他喜欢!
“这、这么随便的吗?”孔师都有些惊讶了。
“不随便,这是老太太对晚辈的一番祝福,晚辈十分喜欢。”田浩乐了:“所以您老能不能忙点有用的事情啊?这样无意义的事情就别让礼部的人忙来忙去了,忙一下郑太后和代王的丧事……代王的身世,没在邸报上写,毕竟,这是皇家丑闻。”
“知道,为尊者讳。”孔师点头:“你不曾住在宫里是对的,宫里还有三位公主没有出嫁,都已经及笄了,十五六岁的年纪,须得避讳一些才行。”
“对,还有公主,哦,还有宫妃们。”田浩一捂额头:“只能麻烦清一公公他们照顾一二,皇宫,皇宫我是不会住的。”
“你上次说,不住皇宫,要开放皇宫,放人进来参观,卖门票?”孔师还记得田浩说过的话:“那哪儿成啊?”
“怎么不成?”田浩正色道:“旁的不说,维护皇宫,每年的开销最少也得二百万两银子,上哪儿搞那么多银子来?我看了先帝时期的记载,每年皇宫开销是三百六十万,再有内府的开销,是四百万两,前前后后加起来,上千万两白银。”
孔师等人目瞪口呆。
他们都是文人雅士,当官也是清廉的很,哪儿知道这些开销?
田浩只管往多了说:“这还不包括一些婚丧嫁娶,一个皇子出宫立府,就需要五十万两白银,除此之外,要是有太皇太后、皇太后等等,开销更大,孔师啊,学生虽然有钱,但这天下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兵饷翻倍,就得多拿出去多少啊?”
“谁让你兵饷翻倍了?”孔师没好气的怼他:“你知道这得多少钱?别说你不明白啊!”
“兵饷翻倍,高薪养廉。”田浩适时地抛出一个十分有利的条件:“以后啊,大家三节两寿之类的灰色收入就免了,也别想着贪财,学生这个皇帝啊,旁的没有,给的钱多是真的,有了钱就不会被拉拢腐蚀,就能真的做到两袖清风,清正廉洁。”
“高薪养廉?”这个新词儿,彻底转移了这帮文臣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