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5章 囚徒困境(1 / 1)

众位士绅最终还是散去了。 席散人退,厅中熏香尚未散尽。 几盏残余未尽的黄桃罐头还摆在桌角,泛着微微光泽,甜腻气息尚存。 可无人在意了。 所有人心里都清楚,宴席这一关,虽然算是熬过去了。 可真正的较量,其实才刚刚开始。 从李北玄宣布要张榜开始,他们就已无路可退。 那一道道榜文,将每一家每一姓的田亩仓粮、捐数写得明明白白。 字字句句不动声色,却比刀剑更锋利。 而更可怕的是,这榜不是给他们自己人看的。 而是贴在街头巷尾,贴在米市粮铺,贴在百姓每日进出的市坊门口。 是的,百姓要看,百姓要议论,百姓要拿着榜单去指点评说。 谁家出了几百石,谁家只拿了几十石,谁家拿的是陈粮老米,谁家只肯拿匹布。 而从这一刻起,士绅们的较量,就不再是与朝廷的周旋,而变成了彼此之间的角力。 一个微妙、危险却无比真实的囚徒困境由此成型。 若人人都不捐,那谁都不丢脸。 若有人先多捐了,那其他人便不能不捐。 张榜的事情,已经被官署公布了出去,此时民情也被撩拨了起来。 从此,便再不是“捐不捐”的问题。 而是“谁捐得多”、“谁捐得少”、“谁捐的快”、“谁捐的慢”的问题了。 谁捐得多,谁捐得快,谁便是“士林典范”、“乡绅表率”、“仁人义士”、“以身济世”的代表。 朝廷不一定会立刻褒奖。 但百姓的口碑,地方的风评,士族子弟未来的出身与功名,都能沾上光。 甚至那些准备明年入学、再三年应举的族中子弟,只要榜上有名、士望显着,说不定便能在乡试中获得那一点点“德声之助”。 而谁捐得慢、捐得少,谁便是“为富不仁”、“避义藏粮”、“冷血观火”的代名词。 至少十年,都会被钉在耻辱柱上。 然而,这还不算完。 真正让士绅们如芒在背、夜不能寐的,是这局之中,藏着的那一点互信崩塌。 他们表面上同属一阶,是“乡绅”、“大户”、“书香世家”、“世袭甲族”。 可实际上,这些名头之下,是彼此争斗了几代的旧仇新恨,是科场争位、学田相轧、婚姻明争暗抢的历史积怨。 在这场风暴里,他们或许有相似的立场,却绝无同样的心思。 当然有人愿意咬牙坚守,固守着士绅阶级最后的体面与壁垒,誓不向朝廷低头。 但也肯定有人,愿意就此搏个顺民名头,借着士绅之首的招牌,换一张进京的门票,或者图一桩朝中新贵的联姻。 这种人不需要多,一个就够了。 只要有一家带头捐了上千石,那其他家也得咬牙跟上。 毕竟谁若不出,不换,那日后风评尽毁、门前唾骂可就是家常便饭了。 而他们这些人,最怕的,就是风评。 没人敢落后。 没人愿做吊车尾。 这才是李北玄这招最阴险的地方。 更何况,没人知道李北玄手里到底还有多少招。 是,他说“愿还不逼”,但谁敢赌? 万一明天再来一波“感恩百姓跪谢士绅”的表演,把换罐头换得多的几个老爷,供起来磕头谢恩呢? 那几个风头一出,其他人连门都别想出。 于是,虽然表面上各家士绅离席时都不言不语,甚至连头都不回,但他们心里都已开始盘算。 是要赶早,还是等一等? 是联合商议,还是各自为战? 是多换几个罐头,还是忍着脸面少掏点粮? 有人打算明早就派人偷偷去府署登记,也有人已经在备马调车,准备连夜清仓。 而更多的人,则在回去后立刻召集族中管事,关起门来商量对策。 夜已深。 潞川城西,李家府邸。 一间雅致偏厅中,檀香袅袅,灯火晃动。 厅中坐着五人,俱是潞川本地声名赫赫的士绅宿望。 李家老爷李庸端坐主位,身旁分别是冯家、赵家、杜家与何家几位当家人或长子。 李家虽不如王家那般富甲一方,但在地方学宫、书院中声望极高,子弟中不乏贡士、监生,更有数人在长安有门路,是实打实的文林中人。 他一开口,便点出今日之局的棘手:“各位,今日之事,你我心中都明白,若不商议一条章程,只怕明日一早,便有人趁势抢了风头。” 闻言,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色都不太好看。 “李老哥说得不错。” 开口的是冯记绸庄的大掌柜冯鹤年。 他年近六旬,素来精明。 今日席上被李北玄点了名,捐了布匹,被当众拿话戳穿,脸面上早已挂不住,顿时咬牙道:“这李北玄,真他娘的阴险,这是逼咱们内斗!” “对,不能中他的奸计!不出!一斗谷都他娘的不出!” 赵家庄的赵志远也点头,表情同样难看。 但等他气势汹汹说完,环视四周后,心里却突然打了一个突。 因为在座五人,除了他以外,每个人都同一个表情。 低着头,沉默不语。 就连方才火冒三丈,大骂李北玄的冯鹤年,都是一副闪躲之色。 见状,赵志远顿时急了:“诸位,你们这是何意?” 然而他问完,却无人应答。 等待良久后,才听李庸苦笑一声,道:“今日赴宴者,起码双十之数,皆是潞川本地大户,然而,此时此刻,聚在我家中商议的,只有你我五家而已。” 他话未说尽,已是满座心照不宣。 而赵志远的脸色,也由愤怒转为难堪。 眼中渐渐泛起警惕与惊疑:“李老哥的意思是……有人想要主动换粮了?” “不知,但只要有一人先动,我们就得跟。” 李庸缓缓地说道。 而杜家的杜兴业,忍不住骂了一句粗话,随即神情凝重道:“老李,我看这事不能拖,咱们得立个章程,再不济,也得探探别家的口风,看看明日一早,咱们是跟还是不跟,要跟的话,跟多少。” 李庸沉默片刻,点了点头,道:“正是此理。我们几家在潞川虽说也有几分声望,但若真论地头实力,还得看王家,我这就派人,去请王家三郎。”喜欢从负债百万到最强锦衣卫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从负债百万到最强锦衣卫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三国渣男,开局捡尸华雄 重生六9:倒爷翻身路 民间精选惊悚鬼故事 翼动九霄 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 我欲修仙神魔不渡 我的同寢校花 星路仙踪 开局一把破剑,我在异界砍疯了 化身二次元萌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