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北玄听完,抬眼看了梁士林一眼,语气不急不缓地问道:“嗯?怎么个不尽然法?” 梁士林本是小吏出身,惯于看人眼色吃饭。 此刻见李北玄语气宽和,心中稍松。 顿了顿,斟酌着词句。 小心却又带点跃跃欲试地开口道:“小人瞧着您的意思,似乎对这崔光耀颇为在意。” “毕竟您前脚才问完刘知府的去向,后脚就跳过来问他,又追着问他跟清河崔氏有没有关系……这就不寻常了。” 他说到这,嗓音不高,却难掩一丝小得意,“所以小人斗胆猜了一下,这崔光耀八成是在哪儿,在您面前,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让您起了疑心。” “而能让您起疑心的,那可就不只是‘脾气太软’,也许这人……根本不是个软弱之辈,反倒是装出来的。” “他先前说自己病、躲债、不露面,可能不是怕事,而是另有图谋。” “比如藏着人、藏着账、藏着事儿,又或者……藏着一颗不那么安分的心。” 李北玄一听,顿时“啧”了一声。 饶有兴味地看着梁士林,挑了挑眉。 “哟,厉害啊。” 他眯起眼睛,意味深长地盯着那小吏,语气里带着几分戏谑:“你这脑子,不去做缉事,不去查讼案,可惜了啊。” 梁士林赶忙低头赔笑,嘴上说着“不敢不敢”,可脸上的那点小得意,却怎么都藏不住。 而李北玄看着梁士林,也是越看越满意。 嘴角都微不可察地翘了一下。 满意的原因很简单。 第一,这家伙比他原先以为的,要聪明一点。 不多,刚刚好。 脑瓜子不蠢,眼色到位,还能从只言片语中嗅出弯绕。 顺着李北玄一问再一猜,竟也能把个大概掂出来。 这在寻常吏员中,已算不俗了。 然而,他又不至于太聪明。 要真是那种心思通透、古灵精怪的滑头人物。 头一回被叫来审问时,就不会那样急巴巴地讨好、上赶着出头了。 而梁士林呢? 明明慌得发抖,却还忍不住想多说几句显摆显摆。 他那点心思…… 怕、谄、慌中带着想搏表现的意图,实在是太容易看穿了。 太聪明的人,反而不会这么干净利落地暴露自己。 所以他恰好卡在那个“可用”与不“构成威胁”的交界线上。 对于李北玄这种,眼里容不得沙子的性子来说,正合心意。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这家伙性格里,还有个极其可贵的特征。 嘴碎。 问他一句,说三句。 不问他,也憋不住。 一有点机会就往外倒料,生怕自己说得少了,错过了邀功请赏的机会。 这种人不是那种惜言如金、城府极深的奸佞,反倒是最适合留在手边打探风声、清理杂务的好工具。 甚至可以说,这样的人,虽然不堪大用,但却极好用。 既然如此…… “小梁啊,那你说这晋阳城……” 李北玄拉长嗓门,语气吊着。 话没说完,眼神却意味深长地往梁士林那边一瞥。 果不其然。 梁士林立刻像被点了穴一样,眼神一亮,身子前倾。 哪怕还跪着,也下意识往前挪了半寸。 嘴皮子一抖,就止不住了。 “大人您是不知道啊!这回的晋阳城,真是我在衙门二十年,从没见过的光景!” “按理说,每年冬里闹灾,谁不晓得?十年九灾嘛。下雪、冻粮、堵路、饿死几个,那都算寻常。但这回不一样!” “今年的雪,是下得早、下得猛,可再猛,它也不过就是雪!可自打去年刚进十一月,还没进腊月的时候,就开始有人跑了!” 李北玄眉头一动:“十一月就开始跑?” “对啊!” 梁士林连连点头,“一开始我们也没当回事,想着可能是乡下人嘴馋,跑来城里讨点吃食。或者是附近几个贫户扛不住,想着往南边投亲。” “可后来不是了,大人,是真的不对劲!” “到了腊月初,不是一家一户,是一村一村的跑!一庄一庄的走!” “前几日在东市帮您清点物资的那批人您还记得吧?里头有两个叫刘三、潘狗蛋的,就是我老乡。他们老家在大屯村,是西北边紧挨着丘岭的村子。” “那地儿……大人您可能没去过,地方虽偏,可是有水有地,有庙有市,往年虽不富,也不至于穷到要举村外逃的地步。” “可这次,从腊月初六那天开始,大屯村就开始收拾家什,连夜往西边跑。” “整整一个村子,二百多口人,说走就走,剩下的不是跑不动的,就是没来得及反应过来的老病残。” 听到这里,李北玄的目光,渐渐沉了。 “往西边跑?” “对!” 梁士林像是抓住了重点,一连串点头,“可问题就在这儿了,谁都不知道他们干嘛往西去,谁也不知道他们要哪儿!” “您说,这些跑荒的人往年也有,大多是成群结队往东南方向跑,去靠近汴州、洛口那边的大埠靠点运气,哪有往丘岭、西陲那头跑的?” “那边是山啊,是贼匪出没的破地方!而且大人您也清楚,那边山林多,气候还比晋阳更冷,跑去那儿不等于找死吗?” “可偏偏他们就是往那头跑!” “而且不止一个村,是一连串,一片一片的!像是有人……提前打好了招呼一样!” 说到这,梁士林忽然压低声音,眼神里多了一丝诡异的惧意。 “而且小人怀疑,刘知府失踪,似乎也跟这事儿……有关系。” “年初那会儿,咱们衙门里出了个案子,是个佃户告地主失踪的,说是家里人都跑了只剩他一人。” “当时刘知府就派人去查了,可还没查出个结果来,陆陆续续又上报了好几回村人集体迁走的事情,刘知府当时忙的焦头烂额,派人到处去查。” “可……” 梁士林抓了抓头发,压低了声音:“可不知道是刘知府查到了什么,还是引起了什么人的疑心,亦或者是什么巧合……” “就在咱们衙门调查这事儿没几天之后,麻谷岭那边就出了兵粮失落的事儿,知府大人这么一去,就再也没回来过。”喜欢从负债百万到最强锦衣卫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从负债百万到最强锦衣卫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