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圣人为了黎民百姓,敢于亮剑的风骨。
在这个层面上,他跟兵圣之道是相通的。
也是林苏这个踏着兵家之道,步步走到如今的一代文豪所敬仰的。
然而,在这个时候入书宫,这个时候就书圣的丰功伟绩而谢,却有着另外的意味,他是否是向书圣示好?
他是否有拉拢书宫之念?
但无论是何种意味,都被他后面一句话冲淡,一份薄礼送于书宫。
林苏之礼,天下间何人能无视?
“老弟……这礼……却是何物?”常十八心思也是百变千幻,一时无法定型。
“一套书论,与我先前所写之《书论》同根同源,但却是实用之法。”
常十八心头大跳……
林苏之《书论》,写于当日的白鹿会战。
这本《书论》字字珠玑,当场被判定为传世青文,但这《书论》也是有缺陷的,就是它是纯理论,没有实用法门,所以它才是文,而不是典!
如果补上实用法门,这篇文瞬间就可以上升为典。
圣殿之典,乃是各宫立宫之本,典不怕多,越多越好……
今日林苏,要送给书宫的,是一部典!
这是常十八瞬间解读出来的,他的耳边传来一个声音,颇为急切:“赶紧请他入圣书阁!”
这是宫主的声音。
宫主都惊动了。
常十八缓缓点头:“来吧!”
圣书阁,一个很象书房的书房,金纸铺于桌面,宝笔虚空斜指,林苏接过空中的宝笔,提笔开写:
《笔势论》
凡斯字势,犹有十二章,章有指归,定其模楷,详其舛谬,撮其要实,录此便宜……
三百余字的序言写过,已是字字流香……
接着就是正文,创临章第一:夫纸者阵也,笔者刀矛也,墨者兵甲也,水研者城池也,本领者将军也,心意者副将也,结构者谋策也,扬笔者吉凶也,也入者号令也……
第一章写完,旁边的常十八眼睛大亮,这绝妙的书道之言,在他笔下竟如兵道一般,有张有驰有理有节,细思之,长期以来的困扰,竟如拨云见日一般,于他这个书道高人,实是比痛饮三杯白云边更加酣畅淋漓……
第972章 书道之上著宝典
第二章起笔:夫欲学书之法,先乾研墨,凝视静虑,思字之大小,偃卧、平直、振动……
这一章道尽笔势之妙,常人观字只看印象,而这一章写尽了字的大学问……
1第三章 起笔:视形象体,变貌犹同,逐势瞻颜,高低有趣,写尽了字之动感……
这一章结束,林苏笔下突然出现了青莲火,身后出现三重楼。
宝典将出之征兆。
林苏对此完全没有注意到,他的笔尖似乎也浸透了书道的灵魂,一淌汪洋……第四章 ,第五章,第六章……第十二章!
轰地一声轻响,桌上的十二章《笔势论》同时飞起,另外,另一篇文字似乎从天际而来,正是林苏曾经写下的《书论》。
两篇文字,同一种笔触,共同组成了另一个世界一代书圣王羲之的书道完整精髓。
书页虚空而合,化为一本金色巨书,盘旋升空,哗啦一声展开……
圣音传遍圣殿:“常行林苏写下《书势论》,奉为圣殿宝典……”
书宫正殿,殿门大开,一个高冠老人率领一群人同时走出,来到书圣阁下,同时鞠躬:“书宫宫主常永年率七十二长老,谢林常行书道厚赐!”
圣音流遍圣殿,各宫同时骚动。
乐宫宫主霍然抬头,盯着天上的宝典,虽然依旧平和,但眼神绝对与众不同。
洛无心推开了常行居的窗户,望着天空的宝典横空,面无表情,但他将衣服拢了拢,似乎觉得这窗外的风有些凉。
摘句楼上,照例五子齐聚,李庆诠拍案而起:“娘的,有完没完?”
“李兄慎言!”李逍遥赶紧将他拉住。
作为文人,你怎么能在宝典横空之时,表现出不耐烦?哪怕大伙儿都知道你对林某人一再出风头很不爽,但也不能表现出来。尤其是不能在宝典横空的时候有这幅表现,这幅表现如果落在外人眼中,随便给你安一个不敬文道之罪名,你怎么也得喝上一壶。
而白阁之中,白老依然跟李长盛对弈,看着上方的宝典,白老轻轻一笑:“现在宫主是否相信,他之本意,一直都在棋盘之外?”
李长盛轻轻点头:“果然如此!白老真慧眼也!”
有些迷雾,没有拔破之前,你是看不清的,但随着事情的步步展开,他能看清。
林苏博道入界,九大支柱,他一直都在补短板。
文墟之行补了三道。
乐峰之侧,补了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