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找朱辰? 事实上,朱元璋不是没有想过,但是他知道,朱辰之所以在朱标和刘基眼里宛若神明一般的存在,是因为朱辰来自于后世,他知晓前面发生的一切,并且拥有后世的知识。 可是现在,大明朝廷现在是没有钱啊,朱辰还能变出钱来不成? 朱标刚刚说,由于自己听信朱辰,这才使得国库最后一点存银被掏空,但其实这并不能怪朱辰,是自己心急了,因为自己看到了后世的一切,他迫切的想要改变,改变必然要付出代价的。 “哎——” 朱元璋轻叹一声,道:“标儿,恐怕朱辰也不会有什么好办法。” 朱标却是道:“不试试怎么知道呢,反正现在咱们也没什么好办法,不是吗?” “嗯。” 朱元璋点了点头:“那事不宜迟,咱们现在就去找一下朱辰。” “好,儿臣这就去让人备马。” 朱标言罢便去准备了,在这件事情上,他对朱辰的信任反而似乎超过了朱元璋…… …… 另外一边,宣国公府。 李善长和胡惟庸也在议论这件事情。 “相国,您说皇上他最近行为异常是因为背后有人蛊惑?” “嗯。” 李善长点头:“我跟了皇上几十年了,可以说是最了解皇上的几个人之一,以前的皇上绝不是这样的,他最痛恨的就是商贾,现在却一夜之间像变了一个人,不仅从国库掏钱成立特区,还支持纺织商贾的发展,简直不可想象。” 胡惟庸沉吟片刻,压低声音,神秘的道:“皇上他……不会被夺舍了吧?” “嘘!” 李善长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这种胡话不要乱说!” 胡惟庸微微尴尬,连忙点头称是。 确实。 夺舍之类的话只存在民间神话故事里,这种想法简直荒谬,连他自己都觉得有些可笑。 “皇上最近跟刘伯温走得很近,您说会不会是刘伯温那老东西搞的鬼?” 李善长摇了摇头:“说实话,我觉得不像是刘伯温,我和刘伯温也算当了十几年同僚,他并不是那种跳脱之人,很多时候,他比我还守规矩。” “对了,刘伯温现在不是去松江府了吗?”李善长突然想到了什么。 胡惟庸回道:“对啊,怎么了?” 李善长道:“现如今河北遭遇天灾,朝廷一筹莫展,如果这一次皇上还是出宫的话,那就说明,皇上的背后另有其人。” “嗯。” 胡惟庸深以为然的点头:“那我找个机会去打听一下,看在节骨眼上,皇上是不是又出宫了。” “慢着。” 李善长抬手止住胡惟庸。 胡惟庸一怔,只听李善长道:“不需要你去打听,你只要找个人去把皇上可能要出宫的这个消息不经意的透露给钱唐,他可比咱急,他会替咱们去验证皇上是否出宫,还有出宫后究竟去了哪里。” 听了李善长的话,胡惟庸不由得眼神一亮。 最近这段时间皇上总爱往宫外跑,特别是朝廷碰到棘手之事的时候,皇上经常是一出宫就是一整天,人都找不到,钱唐对此意见可是相当的大。 上一次还因为这个,钱唐认栽自罚了半年的俸禄。 钱唐是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硬骨头,如今灾区上百万灾民嗷嗷待哺等待救济,如果皇上再在这样的节骨眼出宫,钱唐一定会出面质问朱元璋。 “高!” 胡惟庸对李善长竖起了大拇指:“假手于人,相国此举实在是高,我这就去安排……” …… 出了宫的千步廊上。 朱元璋和朱标果然被钱唐给拦住了。 “皇上!” 钱唐一脸焦急的上前:“您带着殿下出宫,这又是要去哪啊?” 朱元璋实在是有些烦这个钱唐了,没好气的出声道:“钱唐,咱上次放过你,你是不是觉得你现在有能耐了,能管咱了?” 钱唐一顿,语气也不复上次的强硬,回道:“皇上,臣不敢僭越,但是臣也是为了大明好啊,现在正是赈灾的节骨眼上,千头万绪都要等您拿主意,您要是不在宫中坐镇,臣怕群龙无首,赈灾如救火,拖延多一日,灾区不知道又有多少灾民要遭殃啊。” 钱唐说得情真意切,朱元璋绷着的脸也是一下子松了下来。 朱元璋拍了拍钱唐的肩膀,感慨道:“钱老,咱知道你是为了大明好,咱知道你着急,咱其实比你还着急,咱出宫就是为了赈灾的法子去的。” “赈灾的法子?” 钱唐一怔。 皇上这话什么意思?不是应该和群臣商议吗?出宫找什么赈灾的法子? “咱也不知道有没有用,姑且一试吧。” 朱元璋感叹一声,随后和朱标一起离去,留下呆在原地的钱唐…… …… 知行书店。 朱元璋和朱标到的时候,朱辰正好也在,不过他倒是发现原本的三人行,现在却少了刘基。 再看朱元璋和朱标两人行色匆匆,朱辰敏锐的察觉到朱元璋的这一次到来应该是有什么急事。 “怎么了?有什么事吗?” 就像钱唐说的,救灾如救火,所以朱元璋也没有磨叽,刚一坐下,便开门见山道:“朱先生,是这样的,你之前不是说过大明正处于什么……小冰河时期吗?天灾比以任何一个时期的都要多,如果大明遭遇寒灾,你觉得该怎么办?” 朱辰微微沉吟,而后回道:“何不烧煤取暖?” 烧煤取暖? 朱元璋和朱标都是一怔。 这话说得让他们不约而同的想起了另外一句话。 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喜欢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