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折服 胡惟庸怎么也没有想到,今天来喝茶的除了他想也想不到的刘基,还有满朝的文武百官。 皇上的手段实在是让他从内心深处感到一阵惊悚。 矫旨谋害刘基,结党营私,大肆敛财等这些罪证他已经认了,而且是百官面前认的,怎么洗都洗不清了,不可能再有任何一点翻身的机会。 更关键的是,除了让他在百官面前认罪以外,还借与他谈话的契机,敲打满朝的文武百官。 什么是新事物? 松江特区就是新事物,而与它相作对的就是旧事物,譬如他胡惟庸。 皇上已经定调了,而且他胡惟庸的下场就在眼前。 从今往后,谁还敢对松江特区有非分之想?恐怕连说三道四都要三思了。 胡惟庸实在是愈思愈恐。 如果自己刚刚提到任何一个人的名字,那都是直接将对方拖入泥潭。 还好还好…… 不对! 皇上完全可以设局引诱自己说的的,可是他并没有,他这是有意的控制了这次事件的影响,否则……不敢想象。 胡惟庸望向朱元璋的目光,满是骇然。 而两侧一直跪在帘幕后的文武大臣亦是战战兢兢,满脑袋的冷汗,大气不敢喘。 他们当中有不少和胡惟庸都有过交往,有些更是交情不浅,因为胡惟庸算是淮西党的主心骨之一,淮西党人多势众,交好胡惟庸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对于松江特区,他们亦有不少人有过颇多非议,而刚刚皇上的话,则是指桑骂槐,不仅是说胡惟庸,也是说他们是旧事物。 还有新事物,王朝更迭的历史规律等这些知识,同样超出了他们所有人的认知。 乍一听有些难以接受,但仔细一想,越想越感觉逼近真相,无可辩驳。 皇上真的变了,变得深不可测。 其实很多人心里都明白,皇上的身后必然还有人,而皇上都已经这样了,那个人是有多么的恐怖,不是他们能够探测的。 而此时,胡惟庸已然面如死灰,颓然的坐下。 完了。 他知道一切都完了。 从皇上派他去松江府探望刘基开始,他就感觉到有只无形的手在操控了自己的命运。 可是不对啊。 他谋害刘基并非处心积虑,而是到了松江府后的临时起意,刘基怎么会不死? 难道说皇上…… “皇上,您是不是从一开始就提前知道了一切?” 朱元璋却是答非所问:“胡惟庸,说吧,你想怎么死?” 胡惟庸知道自己是不可能得到答案了,不过他仍旧是硬气的回道:“皇上想让臣怎么死,臣就怎么死!” “好,够硬气,咱喜欢!” 朱元璋点了点头:“咱听说,你最怕痒了,要不,就痒个痛快,怎么样?” 闻言,胡惟庸一下子瘫软在地。 满朝文武同样是一激灵,浑身起了鸡皮疙瘩,下意识的感觉全身都痒起来了…… …… 很快。 胡惟庸被带到了一处深山密林,这里终日湿热,满是墨蚊,才刚到便可听到嗡嗡嗡的叫声,让人头皮发麻。 胡惟庸被脱光了上身,五花大绑在了树上。 “胡大人,对不住,在下告辞了。” “走吧,回去交差吧。” 胡惟庸仍旧保持着他的气度,让押他来的毛骧回去。 然而…… 当毛骧走了以后,胡惟庸终于知道什么叫生不如死了。 无数的墨蚊密密麻麻,闻着他身上的热气和血腥味就来了,嗡嗡嗡嗡,光是听着这个声音,就已经让他浑身颤栗。 “啊——” 胡惟庸撕心裂肺的的大吼,但无济于事。 无数的墨落在了他的身上,就像是一把芝麻撒落在他身上一样,一个个黑点,密密麻麻,布满了全身。 瘙痒一点点传来,最后是全身上下无一处不痒。 有些蚊子甚至钻进了他的口鼻中,体表的蚊虫已经不是密密麻麻了,而是层层叠叠,像是穿上了一件由蚊子织成的衣服。 而胡惟庸四肢被绑,无能为力,只剩下痛不欲生的大喊。 “啊,啊,啊——” “痛快!痒得痛快啊!” “我胡惟庸应是古往今来被痒死的第一人吧!” “朱元璋,我搓你早八,为什么?为什么从一开始你就想整死我胡惟庸!为什么?!” “啊,啊,啊……” “……” 渐渐地,喊声越来越低,直至再没有声音…… …… 胡惟庸死了后,围绕着他的清算也开始了。 他的背后其实是李善长和淮西党,胡惟庸目前的定位只不过是一杆枪罢了。 朝野上下,人人自危。 特别是李善长。 他还清楚的记得,洪武三年,朱元璋曾有过劝他告老还乡的意思,但是他贪恋权势,还想着要安排他退出朝堂后的一切,朱元璋索性就不让他退了。 他现在悔不当初。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如果他当初退了,也许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惶惶不可终日。 万幸的是,朱元璋这一次并没有打算大开杀戒。 李善长深谙朝堂之道,自然是敏锐的察觉到了皇上有意放过他的意思,如果皇上不想放过他,早就在和胡惟庸对话的时候,随便提及一下自己,自己十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看来皇上还是念旧情的。” 李善长感激涕零,在第一时间便递上了辞呈,皇上既然给了梯子,他不可能不顺势下去。 这一次,李善长不再多话,而朱元璋也不再卡他,同意了他的辞呈。 李善长顺利辞去丞相之位,告老还乡。 与此同时,丞相之位一并被撤掉。 在华夏大地,传承了长达上千年的丞相之位,从此成为历史。 按照原本历史的轨迹,胡惟庸案牵连甚广,包括宣国公李善长、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永嘉侯朱亮祖、靖宁侯等一公二十一侯,一共被斩杀的人数高达三万余人,堪称历史牵连最广的大案之一。 但是这一次,朱元璋却节制了,只处理了少部分确实和胡惟庸一起犯事官员,至于李善长他们,朱元璋决定暂时放他们一马,。 因为这一次,他不再害怕李善长他们,甚至他都不再把他们放在眼里,而且就像他对胡惟庸说的那样,他要留他们看一看,他是如何带领大明走向历史前所未有之高峰的。 武英殿中。 朱元璋心情很好。 “刘基,从今往后,不会有人再敢搞小动作了,你放心大胆去做就好了,咱说过,咱会在背后支持你的!” “谢皇上,皇上英明!” 这一声皇上英明,刘基发自肺腑。 他为朱元璋这一次的手段所折服,一旁的朱标亦然。 上一次他们去书店的时候,朱辰说过,从上至下的改革,在权威性,统一协调性、高效执行和资源集中等方面具有显着优势,但同样存在缺点,那就是过度依赖高层权威,下级可能消极应对,甚至暗中抵制,影响改革推进,基层参与不足等问题。 就像现在,执行大明这场重大变革的人,仍旧是他们几个人而已,而他们手下能够用的人其实也不多。 然而经过此事,朱元璋已经开始向百官输出新的观点和认知,不管有没有用,至少是一个开始,而且,经过朱元璋的这番敲打,执行力应该会得到不小的提升…… …… 这时,午门外。 一名信差正骑着一匹快马飞奔而来,风尘仆仆,神态焦急,高高的举着一封文书。 “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 很快。 这名信差便被送到了朱元璋的面前。 “报,鄂西土司反!”喜欢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