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 听到这句话的朱棣不由得微微一怔。 一时间,他想到了很多。 大约在两三年前,父皇给了他一张世界地图,然后就在前不久,父皇又找他聊了一下地图的事情,还说了海外天竺的情况。 难道说,他早就知道了“仙器”说自己要反的事情?而这一切都是父皇的有意安排? 朱元璋看着怔住的朱棣,语重心长的道:“老四,你也是咱的儿子,咱对你也是一样的疼爱,标儿是名正言顺的太子,而皇位也只有一个,但咱从来也都没有忘记过你们,咱也想过,要给你们封王,让你们有自己的封地,拱卫大明,但这样,最终只会害了大明。” “为什么?” 朱棣抬起头看向朱元璋,此刻的他,经过了刚刚的惊惧之后,反而是平静了下来。 朱元璋苦笑,道:“你想想,如果咱和标儿还在的时候,你们这些藩王当然会是老老实实,服服帖帖,拱卫着大明,但如果咱和标儿都不在了,你们是不是就有可能拥兵自重,甚至是……造反?” 朱棣皱眉:“父皇,您和大哥不会不在的!” 朱元璋却是再次苦笑摇头:“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世事难料,就像二十年前,如果有人跟咱说,咱日后会成为皇帝,咱一定以为他疯了。” 朱棣沉默了。 是啊。 就像是现在,“仙器”说他日后会造反称帝,他又如何肯相信? 可有没有可能就是真的呢? 但至少现在的他,绝对没有这方面的心思。 “父皇,就算……就算是那样,儿臣也绝无造反之心,一样会忠心于新的君主,拱卫大明。” 朱元璋道:“可如果他要削藩呢?” “这……” 朱棣再一次被干沉默了,一时间没有了反驳的话语。 历史上因为削藩引发的动乱不在少数。 一个藩王,拥有封地,兵权等,相当于封地里的土皇帝了,这个时候你要削掉他,可以说没有藩王是愿意的。 就拿他自己来说,别说是到时候削藩了,就是现在他父皇说要取消封王,他都已经在下意识的在反驳了。 朱元璋幽幽道:“一旦削藩,你们定然不肯,到时候必然起冲突,一旦冲突起来,很多事情就不好说了。” 朱棣默默点头。 突然…… 他反应过来了,他不会就是这样走上造反之路的吧? 不过朱元璋并没有在他造反这件事情上多说,而是继续道:“除此之外,分封藩王,还有可能给后期的大明造成尾大不掉,天下养朱的局面。” 天下养朱,朱元璋听得多了已经脱敏了,现在也不再避讳这个词,反倒是朱棣和徐达听得一阵心惊胆跳。 其实,朱元璋说的这些,都是朱辰跟他说的。 朱元璋一双虎目看着朱棣,认真的道:“所以,咱希望你们能够走出去。” 事实上,在这之前,朱元璋就曾问过朱棣,问他想不想出去看看? 朱棣当时的回答是想。 但其实,朱元璋说的出去看看和走出去的这两个概念可不一样。 出去看看,重点在看看,看完之后还是要回来的,而走出去,重点在走,走出去以后重心就在外面了。 华夏先民最初是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古人认为中原位于天下的正中间,所以叫中国,中国四周是蛮夷戎狄,按方向不同,分为南蛮、东夷、西戎、北狄。 在他们的观念里,最朴素的地理观就是:他们认为自己居住在世界的中心,所以叫中国。 因为这种地理观念,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无不以定都中原地区为己任,久而久之,在政治上也形成一种政治观念,只有占据中原才是中国,才是正统。 如果是占据南方,或者别的地方,在华夏的观念中叫割据,不是正统。 比如三国时期,诸葛亮为何明知蜀汉实力不如曹魏,为什么一个劲地北伐? 大概也是有这方面的原因。 当中原被外族占据之后,华夏族也曾衣冠南渡逃到南方建立政权,即使是定都南方的华夏政权,只要稍有作为,无不以北伐中原,还于旧都为己任,比如祖逖北伐、桓温北伐、刘裕北伐等,只可惜无法成功。 所以,在古代华夏的传统观念里,出了中原就相当于被贬或者说流放了。 而现在,朱元璋竟然让朱棣出海外? 看看他的确是很想去看一看的,但是让他长期性的出海,朱棣的心里多少都是抵触的。 只是一个“仙器”的预言,就让他远离中原,远走蛮夷之国。 这如何不让他抵触? 这一切,一直没有说话的朱辰其实也都是看在眼里。 朱棣不小心问出了自己的未来,而朱元璋也是够狠,直接就是忽悠朱棣走出去,因为有了“造反”这个预言,所以,朱棣即使心中再不愿意,最终恐怕也还是要出去。 但其实他还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其实很大,恐怕连朱元璋自己都不知道,所以,真没有必要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上争得你死我活。 而且,如果朱标不英年早逝,这恐怕也是朱棣最好的结局。 “老朱说得不错。” 朱辰终是开口,接着朱元璋的话道:“中国中国,你们以为中国物宝天华,是世界的中心,但其实并不是这样。” “因为这个世界其实是圆的,并没有说哪个地方是中心,又或者说每个地方都可以是中心。” 话音落下,朱元璋几人都是露出惊愕的表情……喜欢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