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想老四了?(1 / 1)

距离朱棣离开大明,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多。 朱棣是洪武八年初出的海,时间一转,就已经来到了洪武九年的端午节。 端午节的来源,自古到今说法不一,主流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而来,发展到了后来,端午节就成了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朱元璋一大家子也一样,在端午这个佳节团聚在一起,一起吃个饭。 按照原来的历史轨迹,除了朱标以外的皇子都要前往封地就藩,而且前往封地就藩以后,就不允许轻易的返回京师。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当初刚刚封王以后,朱元璋就机缘巧合下去到了朱辰的书店,一切都因此改变了。 现在这些皇子们虽然还保留着相应的称号,但是却没有实际性的就藩。 没有就藩,但并不代表着没有安排或者说没有事做,相反的,现在每一位皇子都有自己负责的东西,而且他们负责的东西对于大明而言都至关重要,他们能够发挥的作用也比去封地就藩大多了。 太子朱标自不用说,坐镇京师,辅佐朱元璋处理军政要务。 老二朱樉当初去山西那边搞煤炭,现在已经成为了大明煤炭的负责人。 而老三朱棡则是负责钢铁,最初的时候,是他和叶伯巨去搞的钢铁,后来钢铁实在是太难搞了,朱标和徐达这才去接手,现在那边的钢铁已经进入了正轨,也就继续交给朱棡去负责。 还有老五朱橚,现在则是专攻医学方面,和萧九贤一起执掌太医院,负责在全国范围内医学推广教育和医学系统建设方面的工作。 朱元璋和马皇后所生的五位皇子中的四位,都已经有了自己的事业和目标,都有着光明的未来,而且也都留在朱元璋的左右,唯独老四朱棣,去了海外。 现在老朱家一大家子齐聚一堂,共渡端午,也是独独少了朱棣一人。 “父皇,近来山西那边的煤炭开采日盛,平朔、大同诸地的矿井深入地下数百尺,矿工昼夜轮作,以镐斧凿岩取煤,年出已逾百万吨。” “现在那边大家都管它叫做黑金。” “此黑金由河道和陆路源源输往蓟州、松江特区,使工厂蒸汽机昼夜不息,织机轧轧,铁厂炉火熊熊。” 晚宴上,朱樉一边吃饭,一边向朱元璋汇报,颇有几分自得与骄傲。 朱元璋听得连连点头。 煤炭从一开始用于制作蜂窝,供百姓取暖,到现在,已经成为了大明其他产业能量来源,称之为黑金,朱元璋觉得恰如其分。 而随着煤炭一起成长的还有朱樉,这一次他并没有长歪。 按照原来历史的轨迹,朱樉到了封地就藩后,整个人性情大变,大兴土木工事,劳民伤财,作恶多端,即便是在朱樉死后,朱元璋命礼部尚书定丧礼谥“愍”,仍认为他死有余辜、德行不良。 而现在的朱樉,则是大明煤炭产业的负责人,为大明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这让朱元璋如何不欣慰? 见朱樉简单的汇报了煤炭的情况,朱棡自然也不甘示弱。 “父皇,自平炉炼铁之法推行以来,蓟州钢铁厂一直都是稳步提升,厂区内现在已经高炉林立,烈焰昼夜不熄,年生铁产量已逾两百万吨,熟铁及钢亦达数十万吨。” “钢铁用以锻造刀剑、枪炮、蒸汽锅炉等,皆坚固耐用。出口东南亚的冷兵器产量每年都在创新高,今年……” “……” 听着几个皇子的汇报,朱元璋脸上堆满了老父亲式的笑容。 “好啊!都是咱的好孩子!” 朱元璋真的是老怀欣慰,甚至眼角都有些泛酸。 他欣慰的不仅仅他的几个孩子,同时还有大明。 大明是他一手创立,而今已然今非昔比。 除了几位皇子汇报的煤炭,钢铁还有医疗方面以外,大明在民生方面同样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首先是红薯的推广,解决了百姓们吃的问题。 由于红薯有着适应力强,无地不宜,产量高,易存储的优良特性,所以就算是荒年,百姓们也能依靠红薯能快速填补粮食缺口,减少饥荒,成为灾荒年的“救命粮”。 其推广堪称是一场“粮食革命”。 其次是纺织业的发展,解决了们穿的问题。 纺织业不仅为朝廷创造了可观的收入,同时也使得百姓们的穿衣避寒成本大大降低。 在最重要的吃和穿上,百姓们都算是有了基本的保障。 其三是赋税的改革。 赋税的改革大大减轻了百姓们的负担,让百姓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而百姓们的生活变好,最直观的体现,便是在人口数量上。 大明创立之初,全国的人口堪堪两千万,到现在已经翻了一倍,特别是最近这两年,人口已经开始有了爆炸性增长的趋势。 按照圣人之言,爱民如子,朱元璋爱百姓当然比不上爱他的儿子。 但是现在,儿子们好,百姓们也好,这让他如何不开心? 只不过…… 朱元璋笑着笑着,却是有些失神。 “怎么,想老四了?” 一旁的马皇后一眼就读懂了朱元璋的神色。 朱元璋并不否认的点了点头,轻叹一声,道:“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喜欢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我有一具葬天棺 都市阴阳逆袭录 穿成反派的金手指后,我把他掰正 童话崩坏后,我成了恶魔猎人 穿越古代,艺术生的科举之路 记忆缝补师与时间锚点的守护 大秦血衣侯:我以杀敌夺长生 全民船娘:我的船娘全是BUG级! 替弟为质三年,归来要我让战功? 大唐:身为太子的我只想摆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