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艰难推进(1 / 1)

长安皇庄的晨雾还未散尽,管事太监王有德已带着二十余名老农在新垦的田垄间忙碌。 钦天监绘制的种植图谱被小心翼翼地钉在田头木桩上,墨迹未干的朱砂批注在晨露中泛着微光。 王有德捏着玉米种子的手微微发抖,这几粒比金豆子还珍贵的种子,承载着太子詹事府的殷切期望,更关乎着大明未来的粮食命脉。 "都仔细着!"王有德扯着尖细的嗓子喊道,"这可是陛下钦点的宝贝,出了差错,咱们脑袋都得搬家!" 老农们不敢怠慢,按照图谱上的指示,将种子一粒粒埋进松软的泥土,每一个动作都透着十二分的谨慎。 与此同时,江南行省的官衙内,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行省长官王大人望着案头的试种文书,眉头拧成了一个死结。 窗外,金黄的稻浪随风起伏,丰收在望的景象却丝毫无法缓解他心中的焦虑。 "大人,这事儿风险太大了。"师爷凑上前,压低声音说道,"咱们江南可是鱼米之乡,稻米种植代代相传,从未出过差错。这突然要改种什么洋玩意儿,万一失败,百姓没了收成,到时候民怨沸腾,咱们如何担待得起?" 王大人长叹一声,在书房里来回踱步:"是啊,这简直就是拿乌纱帽和百姓的命在赌。朝廷的文书虽然措辞严厉,但也没说强制执行。咱们还是稳妥些,就以地力不适为由,婉拒了吧。" 湖广行省的议事厅内,同样弥漫着紧张的气氛。当地百姓世代以种植水稻为生,对陌生的异域作物充满了本能的抗拒。官员们围坐在一起,激烈地争论着。 "诸位,这新作物咱们见都没见过,习性、产量一概不知。" 一位年长的官员忧心忡忡地说,"要是盲目试种,来年颗粒无收,百姓必定怨声载道。到时候发起民变,我们谁能承担这个责任?" 众人纷纷点头,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维持现状,按兵不动。这个决定虽然保守,但在他们看来,却是最稳妥的选择。 与这些持观望态度的行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都凤阳的义惠侯刘家庄园。义惠侯后人刘承祖站在广袤的田野前,望着远处起伏的山峦,眼神坚定如铁。 "想当年,陛下落魄之时,我刘家虽不富裕,却也倾尽全力相助。"义惠侯对族人们说道,"如今太子殿下有令,就算前方是刀山火海,咱们也得迎难而上!" 在他的感召下,刘家上下迅速行动起来。老农们虽然心中忐忑,但看着主家坚定的眼神,也只能硬着头皮开始翻整土地。 "这玩意儿真能长成?"一位老农一边犁地,一边小声嘀咕,"我活了大半辈子,从没见过这种作物。要是种砸了,这一季的收成就全泡汤了。" "别瞎操心!"另一位老农呵斥道,"主家自有主张。咱们只管把地种好,其他的不用管。" 各地皇庄也在接到命令后迅速行动起来。皇庄管事们深知,这是讨好皇帝的绝佳机会,即便心中充满疑虑,也不敢有丝毫懈怠。 他们四处招募经验丰富的老农,按照钦天监提供的种植方法,小心翼翼地种下玉米种子。 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生怕出半点差错。 在海外藩国,晋王朱赞煊在朝鲜半岛的封地内,正亲自指挥着试种工作。他站在田埂上,望着眼前忙碌的农夫,心中充满期待。 "父亲从南洋带回这些作物,就是为了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 朱赞煊对身旁的幕僚说道,"如果能在朝鲜半岛试种成功,不仅能造福当地百姓,更能为大明的粮食安全立下大功!" 然而,现实很快给了他们沉重一击。朝鲜半岛的气候与土壤条件和南洋大相径庭,玉米苗种下后生长缓慢,叶片逐渐发黄,眼看就要枯萎。 朱赞煊心急如焚,连夜召集当地农学家和从大明来的农技师,商讨对策。 "殿下,经过仔细观察,我们发现是土壤肥力不足的问题。"一位农技师汇报说,"这里的土壤偏酸性,而且缺乏必要的养分,需要大量有机肥来改善土质。" 朱赞煊当即下令,收集封地内所有牲畜粪便,制作农家肥。 同时,他还根据当地气候特点,调整了灌溉方式,确保玉米苗能得到充足的水分和养分。 在众人的努力下,玉米苗终于逐渐恢复生机,开始茁壮成长。 其他几位藩王也在各自的封地内积极开展试种工作。 秦王在中亚的封地,气候干旱少雨,他命人修建水渠,引高山冰雪融水灌溉农田。 燕王在日本列岛,根据当地多山、土壤贫瘠的特点,选择在向阳的山坡开辟梯田。 周王、楚王、齐王也都因地制宜,采取了不同的种植措施。 然而,藩王们的试种行动很快就传到了朝中守旧派大臣的耳中。 御史大夫张大人坐不住了,他连夜起草奏章,联合数十位大臣联名上书。 "陛下!"张大人言辞激烈地说道,"藩王插手农事,本就不合祖制!如今又让他们试种这些来历不明的作物,万一引发变故,后果不堪设想!望陛下立即叫停试种,以正纲纪!" 朝堂上,附和之声此起彼伏。这些大臣们引经据典,搬出各种祖宗礼法,试图说服朱元璋放弃试种计划。 朱元璋看着这些弹劾奏章,脸色越来越阴沉。他猛地将奏章摔在地上,怒斥道:"你们整天把礼制挂在嘴边,可曾想过百姓的疾苦?” “这些年,各地灾荒不断,多少百姓饿死街头!藩王们愿意为咱分忧,为百姓谋福祉,你们却在这里百般阻挠,到底安的什么心?" "陛下息怒!"张大人依然据理力争,"祖宗传下来的农耕之法,历经千年考验,从未出过差错。如今贸然引进这些洋玩意儿,岂不是自毁根基?" "住口!"朱元璋拍案而起,"当年咱起兵之时,何尝不是打破常规?若一味墨守成规,哪来的大明江山?这件事朕意已决,试种必须继续!谁再敢阻拦,休怪咱不客气!" 朝堂上一片寂静,大臣们看着朱元璋愤怒的神情,都不敢再言语。 这场关于农政革新的争论,注定还将继续,但朱元璋推行新作物试种的决心,已坚如磐石。喜欢大明:朱元璋的好大侄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明:朱元璋的好大侄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我是杀毒软件 一刀劈开生死路 全能修炼至尊 异世之召唤文臣猛将 咫尺之间人尽敌国 我夺舍了魔皇 铁骑红颜:大秦霸业 开局诗道圣子,将科学融入玄幻 系统逼我在北宋当反王 弟子全是卷王,硬把我抬成了万古第一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