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城阊门外的码头上,商船如织,漕运繁忙。然而,往日的喧嚣中却夹杂着一丝不安。 "听说了吗?辅政王要在江南推行工商税改革,以后咱们做生意,怕是要多交不少税了!"一家绸缎庄的掌柜压低声音对伙计说道。 "可不是嘛!"旁边布庄的老板凑过来,"摊丁入亩和士绅一体当差纳粮已经让咱们损失惨重,现在又要征商税,这日子还怎么过?" 消息很快传遍了江南的大街小巷。 各大商会的会长们坐不住了,纷纷聚集在应天府,商议对策。 "诸位,"徽商首领李直拍了拍桌子,"这辅政王分明是要断我们的生路!摊丁入亩让我们少了不少粮食收入,士绅一体当差纳粮又加重了赋税,现在还要征商税,这是要把我们往绝路上逼啊!" "李会长说得对!"晋商代表王有德附和道,"我们在北方贩盐,本就艰难。这些年朝廷对盐铁管控越来越严,好不容易有些利润,现在又要征税,这生意还怎么做?"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浙东商会的李富大声说道,"得想个办法,让朝廷收回成命!" 众人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最终决定联名上书,恳请朝廷暂缓征收商税。 同时,他们还联络了朝中的文官,希望能得到支持。 与此同时,在应天府的文庙前,一群士绅聚集在一起,举着写有"反对苛政,还我生路"的横幅,大声抗议。 "辅政王这是要把我们江南士绅逼上绝路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举人悲愤地说道,"摊丁入亩让我们失去了土地,士绅一体当差纳粮又让我们背上了沉重的赋税。现在还要征收商税,我们拿什么活下去?" "对!我们要见巡抚大人,让他给我们做主!"人群中有人喊道。 很快,消息传到了应天巡抚衙门。 巡抚大人王景弘接到报告后,眉头紧皱。他知道,这件事处理不好,很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动荡。 "来人,备轿!我要去文庙看看。"王景弘叹了口气,吩咐道。 当王景弘赶到文庙时,抗议的人群已经聚集了上千人。看到巡抚大人到来,人群中顿时骚动起来。 "王大人,您可要为我们做主啊!"一位士绅挤到前面,跪在地上哭诉道,"这商税一旦征收,我们这些小商户可就活不下去了!" 王景弘连忙将他扶起,安抚道:"大家先冷静一下。辅政王推行商税改革,也是为了增加朝廷收入,改善民生。你们的诉求,本官一定会如实上报。" "哼!说得好听!"人群中有人喊道,"朝廷增收,为什么总是拿我们老百姓开刀?那些达官显贵,怎么不见他们多交税?" 这句话引起了众人的共鸣,人群中顿时响起一片附和声。 王景弘见势不妙,赶紧说道:"大家放心,本官一定会向朝廷反映你们的意见。不过,在此之前,希望大家能够解散,不要聚众闹事,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混乱。" 然而,抗议的人群并不买账。他们坚持要王景弘当场承诺,一定会阻止商税改革的推行。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突然传来消息:朝廷派来的税监已经抵达苏州,开始着手征收商税。 这个消息犹如一颗炸弹,彻底激怒了抗议的人群。 "走!去苏州!找那些税监算账!"有人振臂一呼,上千人浩浩荡荡地朝着苏州城进发。 苏州城内,税监衙门刚刚挂牌成立。税监太监张祥坐在大堂上,看着面前堆积如山的文书,心中暗暗得意。 "大人,不好了!"一名衙役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外面有上千人聚集,说是要找咱们讨个说法!" 张祥脸色一变,问道:"怎么回事?" "听说他们是反对征收商税的商户和士绅,从应天府赶过来的。"衙役答道。 张祥冷哼一声:"一群刁民!敢来闹事?传我的命令,紧闭衙门,不许任何人进出!" 然而,愤怒的人群很快就包围了税监衙门。他们高喊着口号,要求张祥出来解释。见衙门紧闭,有人开始用石头砸门。 "反了!反了!"张祥气得满脸通红,"快,给我调兵,把这些刁民驱散!" 很快,一队明军士兵赶到。然而,当他们看到抗议的人群中有不少是当地有名的士绅时,顿时犹豫了。 这些士绅在江南势力庞大,得罪了他们,以后的日子恐怕不好过。 "将军,您还等什么?"张祥见士兵们不动,着急地说道,"赶紧把这些人赶走!" 带队的将军皱了皱眉头,说道:"张公公,这些人都是江南有名的人物,轻易得罪不得。还请公公三思。" 张祥大怒:"你这是抗命吗?本公公奉辅政王之命征收商税,谁敢阻拦,就是与朝廷为敌!"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突然有人喊道:"不好了!城西的绸缎庄起火了!" 众人转头望去,只见城西方向浓烟滚滚。原来,在混乱中,有人趁机纵火,几家绸缎庄顿时陷入火海。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一变故让局势更加混乱。抗议的人群中有人开始趁乱抢劫,街上顿时一片狼藉。苏州知府闻讯赶来,看着眼前的景象,急得直跺脚。 "快,组织人手灭火!派人维持秩序!"知府大声命令道。 然而,火势太大,加上街道狭窄,消防车根本无法靠近。等到大火被扑灭时,城西的商业区已经一片狼藉,数十家店铺被烧毁,损失惨重。 这场变故很快传到了京城。朱文正接到报告后,脸色阴沉得可怕。 "好啊!哭庙!苏州人的传统艺能!" 哭庙流行于苏州地区,刚开始是地方士绅秀才、生员监督官府的特殊方式。 当官府出现贪腐、暴政时,读书人会聚集于文庙(供奉孔子的庙宇),撰写《卷堂文》向孔子哭诉,随后发动民众向上级官府申冤。 后来逐渐发展为士绅碰瓷官府的方式,官府只要一不如他们的意,就祭出哭庙这一招。 这一招在大明屡试不爽,后来还是带清治好了他们的哭庙病。 1661年,苏州吴县县令任维初横征暴敛,杖毙欠税者,并盗卖官粮三千石中饱私囊。 生员倪用宾、金圣叹等撰写《哭庙文》,揭露任维初罪行,并于顺治帝哀悼仪式期间在文庙哭诉,聚集千人至府衙请愿。 巡抚朱国治将士子“震惊先帝灵位”“聚众抗粮”,定性为“大不敬”谋反罪。 金圣叹、倪用宾等18人被处斩,家产抄没;另有百余人牵连致死。 总之,士绅如此放肆,就是大明太给他们脸了。 "一群乱民!竟然敢公然抗税,还纵火抢劫!"朱文正拍案而起,"传我的命令,派锦衣卫南下,彻查此事!凡是参与闹事的,一个都不放过!" "辅政王,"中书省左丞相胡惟庸劝道,"江南士绅势力庞大,此事若处理不当,恐生变故。还请三思。" 朱文正冷冷地看了他一眼:"丞相是在为那些乱民说话?商税改革是朝廷大计,关乎国计民生。谁敢阻拦,就是与朝廷为敌!"喜欢大明:朱元璋的好大侄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明:朱元璋的好大侄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