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此乃大国之担当(1 / 1)

“你说得有道理,阿米尔此行,凶多吉少。” “我倒觉得阿米尔能大功告成。” “为何?” “这任务,可是皇上钦点让李威远执行的。” “你们察觉到了吗?近期皇上犹豫不决的事情,看似荒诞,但结果总是令人满意。” “我们曾以为皇上选当初的赵王之子,立为现今的皇太孙,是极为荒谬的决定,然而事实证明,皇太孙身体尚可,最重要的是他极具孝心,且极为重情重义。” “我们曾以为皇上面对瓦刺的埋伏,选择正面迎击,是愚不可及,会连累我们一同丧命,但结果呢?那一战,我方伤亡不足十人,却将瓦刺全歼!” “这一件件,一桩桩。难道还不能证明皇上英明神武,远超当年的靖难之战?” “你不说,我还真没往这处想,你一提,确实如此。” “对啊,对啊,没想到皇上如此厉害,真是令人瞠目结舌!” 在一旁,听着这些贵族的各种夸赞。 李靖不禁面露赧色。 这些贵族不知其中真相,以为出谋划策的都是他自己。 实际上,李靖哪有那等能耐? 他这段时间之所以能如此顺利,全靠那小机灵鬼赵渊啊! 若非听到赵渊的心声,他恐怕还在为阿鲁特部的事情头疼,又怎会眼见整个草原即将统一? 但这些贵族并不知道这其中的内情,竟然开始夸赞起自己来,即便是以李靖的厚颜,此刻也只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但很快,他已无暇顾及这些。 因为,赵渊来了。 不止赵渊来了。 黔国公穆峰,也来了。 “你们怎会来此?” 李靖眼中闪过一丝诧异,淡然问道。 这时, 那些私下议论纷纷的贵族才发现,原来皇帝不知何时已站在了他们身后。 天呐,我们背后议论的主角,竟然就在我们背后, 还听到了我们的议论内容, 而且对方还是我们的上司,掌握着我们的生死大权! 这可如何是好? 焦急万分。 “不过还好,我们没说什么让皇上不快的话。” “是啊,是啊,我们都在夸皇上呢。” 想到这里,这些贵族心中稍安。 他们却不知,正是因为他们夸得太过火, 以至于皇帝李靖有些恼羞成怒, 若不是看在他们是跟随自己打天下的老兄弟的份上, 李靖早就发火了。 或许已遭不测。 “启奏陛下。” “多个海外国度已向大夏送来求援信!” 镇海侯李威面容凝重地禀报。 海外国度? 何方神圣? 赵桓一时未解其意,疑惑何国之名如此古怪,但转念即明。 海外国度并非单指一国,而是众多国家的统称。 能让镇海侯这位大夏一品重臣,亲自向他赵桓通报此事, 显然涉及…… “是否为那些在大夏北征中,慷慨捐赠军粮的国度?” 赵桓淡然问道。 “正是他们!” 镇海侯李威郑重点头。 他难以不严肃,因他性情中人,重情重义。 昔日因与赵桓交情深厚,即便原本与他无关,他也毅然决然地投身靖难之役,对抗建文帝。 这些海外国度与大夏交情甚笃。 尽管他们国家或许微小,国力或许薄弱,但民众纯朴,贵族友善。 他们与大夏的首次正面交往,始于镇海侯李威奉赵桓之命征讨东瀛之时, 这些国家主动伸出援手。 尽管李威对这份热情颇不适应,但他们确实曾助他一臂之力,亦曾助力大夏。 东瀛一战,首次相助。 捐赠粮草,二次援手。 正因他们的粮草支援,此次北征方能粮草充足,得以在饮马河畔,演练赵桓传授的新式军阵。 从而一举击败鞑靼! 这份恩情, 李威铭记于心。 不仅李威铭记,赵桓亦铭记。 而且, 赵桓所记,不仅限于这些国家对大夏的援助。 他深知,这些国家之所以援助大夏,源于对大夏的好感。 这份好感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源于其孙智谋之士赵渊的精心布局。 “赵渊于沿海小国布局,显然是受他先前所言,能缩小大国与小国差距的神器启发。” “为了赵渊口中的未来国际关系。” “因此,这些海外国度的安全,以及他们对大夏的信任,绝不能轻视,更不能任由他们对大夏失望!” 赵桓已下定决心。 但在此之前,他需掌握更多情报。 譬如,那些海洋上的国度缘何向强盛王朝求助,他们所面临的困境究竟是什么? 是因资源匮乏,还是遭遇了自然与人为的灾难,又或是异国军队的侵袭? 强盛之主亟需洞悉此事对王朝利弊如何,一旦王朝介入,是否会招致损失。 不久, 经镇国公林浩的阐述, 强盛之主已然洞悉一切。 “你是说,这些国度骤然遭遇了若干舰队,且舰队中人极为跋扈,欲在他们沿海建立商贸之地。”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却不允许他们征收商税,甚至欺凌当地民众。” “连当地的执法机构也无法行使职权?” 强盛之主闻言愕然。 不仅是他,在场众人,无论文臣武将,听闻此事皆面露困惑。 世间竟有这般行径? 这些人究竟是某国的商队,还是海盗之流? 海盗不过是掠夺即走,可这帮人竟欲在这些国度扎根,长期榨取。 “那些国度就任凭他们如此欺凌吗?” 一文臣忍不住发问。 “正所谓强权之下,别无选择!据说已有国度反抗,但这些舰队手握大量火器,非但未能夺回失地,将这帮名为通商、实为强盗之人逐出,反遭重创。” “这帮强盗还要求国度赔偿。” “称此为战争赔款?” “实在荒谬。” “这些国度万般无奈,才寄希望于我们强盛王朝,盼我们能伸出援手。” “尤为关键的是,这些国度中有一小国,是此次援助我们最多的国度之一,已正式成为我们的藩属。” 一听此解释,众人顿时明了,这场战事,强盛王朝必须介入。 不为其他,只为那藩属国。 此乃大国之担当。 保护藩属,乃强盛王朝之责! “火器!” “朕,还需更多情报!” “朕要知道这帮远道而来的强盗,人数几何,武器为何?与我国武器有何异同?战力又如何?” “朕欲知,击败他们后,其国度多久能派遣新的侵略者前来?” “此事皆交由锦衣卫处理。” “纪铭,告诉朕,你能否胜任?” 纪铭神色一凛。 “皇上,微臣定当竭尽全力!” “好,非常好!那你们且坐下准备,吾等继续在饮马河畔静候雅克里的音讯。” “期限仅为两月。” “两月后,若无雅克里的消息,我们便撤军回朝。然而,西宁侯,你需亲自前往兀良哈三卫,将雅克里带回。” 皇帝平静地吩咐道。 “遵命,陛下!” 西宁侯恭敬领命。 此刻,众人面色皆凝重。 他们深知,大明即将迎来新的挑战。 而这次的对手,不再是昔日的草原宿敌,而是全新的、未知的、来自海洋的威胁! 大明,究竟会何去何从? 皇帝在饮马河畔等待雅克里的同时,亦派遣使者前往东南沿海与余晖之地……昔日称之为倭岛,今已更名,寓意大明光辉所及,照耀其上。 岛上居民,需涤荡自身罪孽,使之成为大明不可分割的疆土! 据闻,在第二次北伐大军集结之际,皇帝曾与内阁重臣商议,探讨如何将东南沿海百姓迁徙至余晖之地。 然而,众臣皆以为皇帝意在同化余晖之地,实则不然。 皇帝早已决意,此次迁徙非为同化,而是让大明百姓前往耕耘,确保余晖之地军民粮食自给自足。 至于石见银矿……如今已更名为余晖银矿,这座以现有开采技术足以持续开采数百年的大银矿,将得以持续运作。 如此,即便运粮船只遭遇海啸、暗礁等不测,在海上失踪或供给中断,余晖之地亦能自给自足。 切莫轻视此等顾虑。 昔日余晖之地尚为倭岛之时,曾数次激怒大唐朝廷,朝廷遣数十万大军征讨,前后数次。 然每次皆因海难,大军未至倭岛便已消失在茫茫大海之中。 虽时过境迁,大唐已逝,大明崛起,历经数百年风雨。 期间更有海上贸易繁荣的宋朝,民间造船技术已远非大唐可比。 更何况大明官方的造船技术,如郑和下西洋之宝船,已然傲视天下。 时至今日,遭遇海难的风险相较于数世纪前的大晟王朝,已降至极低之境。 然而,正所谓安不忘危。 作为大晟朝的帝王,李煜不得不深思此点。 尽管他未曾明言,史馆亦无丝毫记载,多数朝臣皆浑然不知,他们被蒙在鼓中。 唯独镇守霞光岛的镇国公李刚,接到了锦衣卫连夜递送的密函。 此函阅后即焚。 函中内容,唯李刚与发函人李煜知晓。 普天之下,乃至历史长河,仅此二人明了如何处置霞光岛的前居民——不论男女老幼,皆需采矿至死,意在百年内彻底清除岛上异族血脉。 正如小狐狸李澈所言,此类劳役,自然应由大晟百姓承担。 百年之后,谁能断言,由百分百大晟血统百姓居住并统治的霞光岛,自古便非大晟神圣不可侵犯之领土? 岛上生灵,追溯根源,岂不皆源于大晟? 当然,此事只做不言,但李煜已有筹谋。 正因如此,霞光岛的兵力不可抽调。 尽管可能性微乎其微,但若岛上那些罪孽深重的东瀛遗民中,尚存一两位智者,一旦他们洞悉大晟的图谋,难以保证他们不会立即反叛。 即便一时之间对大晟无甚影响,但为解决海上诸国可能遭受未知国度侵袭的问题,大晟士兵被大量抽调,亦有可能引发危机。 为防患于未然,喜欢大庆:娶范妹妹,解锁盖世绝学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庆:娶范妹妹,解锁盖世绝学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我的修仙模拟器 我的师父什么都懂亿点点 戏假成真:演癮君子这么像?查他 大明:如此贪的駙马,朕杀不得? 混沌仙途,我以无道斩天命 爆发吧,武医生 全球游戏:开局百亿灵能幣 天道神监 九域劫主 神罚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