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后…… 公元前230年*秦王政十七年。 一只雄壮的大雕振翅高飞,掠过咸阳城的上空,俯瞰着这座巍峨壮观的王城。 在章台宫内,秦王嬴政威严地扫视着满朝文武,沉声问道:“国尉,我大秦历经数年休养生息,如今兵力几何?” 注意:据《战国策》所载,战国时期。 兵种其精锐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 “奋击、带甲、苍头、厮徒”。 奋击者,乃精锐中的翘楚,诸如秦时中秦国的龙虎禁卫军、黄金火骑兵、百战穿甲兵、白甲军以及魏武卒等,皆是属于奋击。 带甲之士,则为大秦的主力部队。 人数众多且精锐异常,尤以秦国黑铁甲军为代表,他们身披重甲,手持长戈,戴着头盔与面具,所向披靡。 苍头历史上是没有披甲的地方军队,但秦时明月里士兵都有甲胄的,只是有些身穿低廉的甲胄和没有面具这种特点,所以这里也是按照秦时明月里为准,苍头为没有面具和低廉甲胄的军队。 至于厮徒,则涵盖了治安军、后勤军、奴隶军乃至叛军等,种类繁多。 历史上,章邯曾率领二十万骊山徒。 东击起义军,屡建奇功,足见厮徒之中亦不乏英勇之士,然而,厮徒军往往因兵器甲胄之不足而处于劣势,其战斗力亦因人而异,但并非绝对不堪一击。 国尉麃公挺身而出,恭敬地回答道: “启禀王上,我大秦现有奋击之士三十六万,带甲之士逾有百万之众!” 秦王嬴政闻言,微微颔首,目光如炬: “时机已至!” 长公子扶苏面露疑惑,轻声问道: “不知父王意指何方?” 嬴政神色坚定: “寡人决议挥师东进,一扫六合、天下一统!”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议论纷纷。 文臣武将各执一词,或赞同,或反对。 扶苏之舅昌平君,虽未明言,然其心中反对之意,已是昭然若揭。 反观武将一方,皆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毕竟战争是他们晋升的绝佳契机。 扶苏见状,挺身而出,跪于殿前。 言辞恳切:“父王,儿臣斗胆进言,我大秦与诸国和睦共处,贸然兴兵,实无道理!” 嬴政闻此,面色微沉,不悦之情溢于言表。 武将们亦是面面相觑,心中疑惑丛生,毕竟他们与扶苏交情匪浅,多数更是对其鼎力支持。 这些年,昌平君为了扶苏,也是花了很大气力,要么升官要么赏,都是打着扶苏的名义,使得武将们对扶苏是死心塌地。 尤其是蒙家与王家,近来扶苏与王翦之女交往甚密,王翦本欲寻机向嬴政进言两人婚事。 而今,他们支持的长公子竟成了他们晋升路上的绊脚石,武将们心中自是五味杂陈。 嬴政厉声道:“你竟敢违抗寡人的命令?” 扶苏连忙回应:“儿臣绝不敢,但此事关乎天下,儿臣不得不为!” 见秦王动怒,众武将心中亦是愤懑不平,然而这一切,早已在扶苏的预料之中。 强忍悲痛,眼眶泛红,声音哽咽道: “父王,想当年嫪毐之乱。 儿臣亲眼目睹雍城之内,秦军英勇奋战,血染沙场,大秦上下,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卒,皆为儿臣心中最伟大的英雄。 他们英勇无畏,是大秦的脊梁,是儿臣的家人,儿臣实在不忍见他们再次出事!” 言罢,扶苏叩头痛哭,其情真意切,瞬间触动了在场一众武将的心弦。 要知道,战国时期的武将,大多出身贫寒,凭借一身武艺与血性,从底层一步步攀爬上来。 他们从未得到过如此高的赞誉,更未曾被王室子弟视为家人,战国时期血统论是主流。 这也就是嫪毐即使成功了,他的子嗣也无法立刻成为秦王的原因,因为他儿子不是秦王室的血统。 出身不佳的人,你再有才能,也会被人看不起,哪怕再往后推数百年的汉末时期,袁绍也是一口一个四世三公,出身极其重要。 所以此刻,听一个王室长公子说将他们视为英雄,视为家人,这份认可,是前所未有的,各国没有一个公子可以说出这话。 一时间,这些五大三粗的武将们,眼眶泛红,有的甚至感动落泪。 就连殿内站岗的秦兵,望向扶苏的目光中,也充满了敬仰与感动,泪水在脸颊上悄然滑落。 嬴政微微颔首,沉声道: “你可曾想过,若不挥师东进。 这天下何以归一? 不统一这天下,你可知道,七国之间,每日有多少无辜的生命因战火而消逝? 自春秋以降,直至今日,这天下究竟经历了多少场战役,你又是否知晓?” 扶苏泪光闪烁,轻轻摇头,哽咽道: “儿臣愚昧,实不知晓。” 嬴政缓缓起身,右手紧握剑柄,语重心长地说道:“自公元前475年,东周末年,战国纷争拉开序幕,直至如今,大小战役已不下三百余次。 然则,其中诸多皆为小规模冲突。 为严谨,寡人不将其计入。 除去这些,真正能够称得上大战的,在这二百四十五年间,竟高达二百一十八次。 几乎年年烽火连天,可见战争之频繁。 若不统一天下,此等局面又将何时方休? 春秋之时,三百载光阴,亦爆发了三百九十五场战争,较之战国,有过之而无不及。 自春秋以降,这天下已然战火连绵五百余载,岁岁烽火,最终承受苦难的是谁? 非是那高高在上的贵族,他们只知享乐,不顾苍生,而是那些底层的百姓与士兵,他们才是战争的真正受害者。 更不必说那些无数的小规模战争。 难道它们就不会夺人性命吗? 唯有天下一统,方能平息战火,减少无辜牺牲,寡人今日所言,尔等可曾明白?” 扶苏再次躬身施礼,心中暗喜自己的演技,表面上诚恳言道:“儿臣愚昧,已明父王之意,恳请父王治儿臣不恭违逆之罪!” 扶苏心中想道:“父王呀父王,你所做的事,是极其伟大的,是利在千秋的伟业,但也触动了全天下贵族的利益。 儿臣以后只有反对你,才能赢得天下人之心,只要赢得天下之心,儿臣就能保大秦不灭!”喜欢大秦之迎娶诸子百家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秦之迎娶诸子百家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