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珪心中思虑万千,但他知道此时必须阻止魏征,以免再生变故。 他紧紧握住魏征的手臂,语气坚定地说道: “玄成,且慢。” “陛下既然已经下了诏书,必有其深意。” 王珪语气沉稳,试图说服魏征: “况且,陛下只是给越王殿下晋了封号,增添了食邑,并未增加封地。” “如此一来,就成了陛下的家事,你我虽为朝中重臣,但也没有理由干涉。“ “若贸然进宫劝谏,恐会惹得圣人不满,反而适得其反。” 魏征皱眉,显然对王珪的解释并不完全认同。 他深知李世民的每一项决策背后都有深思熟虑的考量,但这次的晋封之举实在太过突然,其中肯定暗藏玄机。 “叔玠兄所言不无道理,但我之所以要入宫劝谏,只是想让圣人收回越王入朝参政这条诏令。” 魏征语气坚定,目光如炬,显然对李世民的这一决策深感不安。 他继续说道: “越王虽有贤名,但毕竟年轻,且未经历朝堂的风浪。” “况且,如今太子殿下地位稳固,越王此时参与朝政,恐会引起不必要的猜忌与纷争。” “甚至会动摇国本。” 王珪闻言,眼神闪烁。 这些道理,久居官场的王珪,又岂会不知,但就是因为知道,才更要阻止魏征。 王珪深吸了一口气,只得换了一个思路。 “玄成此言差矣。” “你许是忘了,越王如今本就有官身,乃是从五品的路桥司副司长。” “按照朝廷法度,以他的官职本该每日上朝的。” “只不过,之前陛下那道敕封秦郡公为路桥司司长的诏书之中,另有一道旨意:” “路桥司所有官员,每月初一、十五才能上朝。” 王珪苦口婆心地劝解道: “你若因此去劝谏,陛下肯定会收回之前的这道旨意。” 魏征听罢,眉头紧锁,显然在权衡王珪的话。 他深知王珪所言非虚,但心中仍有些不甘心。 “可是...” 王珪见魏征依然犹豫不决,心中焦急,但他知道此时必须更加坚定地劝说好友。 “玄成,你我皆知陛下自登基以来,素来是乾纲独断,行事果决。” “他决定的事,谁也改变不了。” “你又何必自找苦吃呢!” 魏征闻言,眼神闪烁了一下,心里不断地权衡利弊。 玄武门之变后,魏征深思熟虑良久。 为了不使自身的才学,湮灭在岁月长河里,更为了施展心中的抱负, 魏征无奈之下选择了归顺李世民麾下。 然后,在此之后,为了保全个人清誉,也为了避免李世民卸磨杀驴,确保一家老小的性命。 魏征毅然决然地走上了死谏之路。 他常常直言不讳,甚至很多时候故意触怒龙颜。 然而,魏征也是人,每天立人设,他也会累。 因此,在王珪不断地劝解下, 在他再三提出要去他家小酌之后,魏征在这道册封诏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且盖上了门下省的印鉴。 .......... 酉时三刻,延康坊,越王府。 “越王李泰接旨。” 无舌双手捧着圣旨,站在偌大的庭院中央。 越王李泰整了整衣襟,上前一步,躬身行礼,恭敬道: “儿臣接旨。” 无舌缓缓展开圣旨,清了清嗓子,朗声宣读: “门下,天下之本....兹有四皇子泰,聪颖贤明,恭敬有礼....” “兹特封越王李泰为魏王...” 这句话宛如一道惊雷,在李泰耳畔炸响,让他整个人直接愣在了原地。 以至于无舌后边说了什么,李泰根本就没听清。 ...... 与此同时,东宫。 一位身着绯红色官袍,面容方正,蓄着长须的中年男子,快步走进了东宫正殿。 此人正是东宫右庶子孔颖达。 孔颖达整理一下衣襟,拱手行礼道: “臣孔颖达,参见太子殿下。” 此时,太子李承乾正端坐于案前,手执一卷书卷,目光却显得有些飘忽不定。 孔颖达的突然到来,让他微微一怔,随即放下手中的书卷,抬眼看向来人。 “哦?是孔庶子啊,快请起。” 李承乾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孔庶子这么晚过来,可是有什么要事?” 孔颖达起身,面容严肃,语气中透着几分凝重: “回禀殿下,臣刚从宫中得知,陛下已下诏,晋封四殿下为魏王,并且准许他入朝参政。” 李承乾闻言,眉头一挑,眼神微闪,但很快恢复了平静,淡淡地说道: “哦?父皇竟然给青雀晋了封号?这倒是一件大喜事。” “看来,吾今晚要好好琢磨琢磨,明日送青雀什么样的贺礼才好。” 孔颖达微微皱眉,犹豫了一下,试探性地问道: “太子殿下,难道一点也不担心吗?”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承乾闻言,神色一凛,目光如炬,直视孔颖达,淡淡道: “孔庶子,此言何意?” 李承乾的声音虽小,但却透着一股冷意。 孔颖达心头一紧。 这一刻,他仿佛有种被猛虎盯上的感觉。 那种压迫感让他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多年前,锋芒毕露、气势逼人的李世民。 孔颖达深吸了一口气,尽量平复了一下不安的心跳。 他斟酌一二,小心翼翼地答道: “太子殿下,四殿下素有贤名,此次晋封为魏王并获准入朝参政,难免会引起朝堂上的诸多猜测。” “尤其是对太子殿下的地位……” 李承乾摆了摆手,打断了孔颖达的话: “孔庶子多虑了。父皇此举,必有其深意。” “再者,青雀是吾之胞弟,手足兄弟,他若是能在朝中站稳脚跟,将来也定是吾之臂膀。” “吾高兴还来不及,又何须担心?” 孔颖达闻言,神色接连变幻,宛如万花筒一般。 只因类似的话,陛下当年也曾说过。 唯一不同的是,陛下当初说的是: 他不仅要做隐太子的手足兄弟,还要成为隐太子在朝堂上的臂膀,辅佐隐太子成就一代明君。 如今李承乾年纪尚幼,孔颖达无从判断,李承乾这句话是真心实意,还是仅仅为了掩饰内心的不安。 但他深知,宫廷之中的风云变幻,往往就在一念之间。 孔颖达也知道这些话他本不该说,但他身上已经打上了李承乾的标签,他不得不提。 但这种事,点到为止就好,说太多容易里外不是人。 孔颖达心中暗自思量,决定不再多言。 “殿下所言极是。” 孔颖达微微点头,语气平和地说道: “是臣多虑了。” 李承乾闻言,微微颔首。 两人又闲聊了几句,李承乾便以挑选贺礼为由,示意孔颖达可以退下了。 ......喜欢大唐秦公子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唐秦公子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