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与长孙皇后,这对站在大唐权力巅峰的伉俪亲自敬酒,令秦明心中多了一丝无奈,但面上秦明却不敢有丝毫怠慢。 他连忙起身,双手举杯,谦虚了几句,随即一饮而尽。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见状,对视一眼,笑着饮尽杯中酒水。 李世民放下酒杯,轻咳一声,缓缓道: “贤婿啊!今晚朕唤你过来,是想与你商讨一桩关乎大唐江山社稷的大事。” 秦明闻言,知道今晚的重头戏要来了,于是他立马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正色道: “陛下请讲,臣洗耳恭听。” 李世民微微颔首,神情变得严肃起来,缓缓说道: “近年来,国子监虽为朝廷培养了众多栋梁之材,然而其教学方式略显僵化,缺乏新意。” “此外,学子中多为世家子弟或门生,寒门子弟鲜有机会进入国子监深造。” “长此以往,朝廷的人才选拔将被世家大族所垄断,于朝廷多有不利。” “朕今日观你府上这座书院,教学方式新颖,且广纳寒门子弟,颇有成效。” “因此,朕想从国子监以及族中遴选一批学子,送入你这座书院,以此来增加朝中寒门子弟的数量。” 秦明坐在一旁,眉头微蹙,心中暗自揣测李世民的真正意图。 他揉了揉眉心,轻声问道: “陛下,打算送多少人到书院?” 李世民闻言,眼前一亮,他捋了捋短须,试探性地说道: “朕听闻你那书院再有半个月便可落成,这么短的时间,朕也就只能搜罗个五六百人。” 此话一出,秦明立马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啥?五六百人?” 秦明瞪大了眼睛,惊呼道: “这也太多了,不行,这绝对不行!” “且不说,书院的课舍能否装下这么多人,单单仅凭书院里十数名儒学先生,根本无法应对如此庞大的学生数量。” 秦明迅速整理了一下思路,继续说道, “更何况,书院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与国子监迥异,贸然增加几百名受过不同教育程度的学子,书院恐难在短时间内适应。” “这不仅会影响现有学生的学业,也可能导致新来的学生无法迅速融入,反而适得其反。” 李世民听罢,点了点头,表示理解秦明的顾虑。他拽着秦明的衣袖,让其重新坐回了椅子上。 在这之后,李世民迟疑片刻,伸手勾住秦明的肩膀,喟叹道: “贤婿啊!朕知道你为难。” “然而,朝廷目前需要更多的寒门子弟崭露头角,以破除世家大族对朝政的束缚。” 他轻叹一声,拍了拍秦明的肩膀,继续道: “你是朕的女婿,又刚好有这样一座书院,如今朕只能靠你了。” “不过,你放心。既然是为国培养人才,朕也不能让你吃亏。” “从今往后,朕每年都会从内帑中拨出不下于二十万贯钱财,用以维持书院的运转。” “此外,朕还可以从国子监调拨一批博士来充盈书院,以此减轻书院教习们的负担。” 秦明听罢,一阵头疼。 李世民这又是给钱,又是给人,显然是铁了心要在书院插上一脚。 只不过,清北书院对于秦明而言,意义非凡。 它不只是一座书院,更是秦明的心灵寄托。 更何况,秦明创办书院的初衷,可不是为了给朝廷培养人才,而是为了民族复兴。 正因如此,书院新址,儒学院占地只有十分之一。 其余的九成建筑,皆是为未来的医学、工学、算学、农学、物理学、化学等学科的研究与教学准备的。 秦明希望在未来,书院不仅能培养出文人墨客,更能孕育出推动社会进步的科学家。 故而,不到万不得已,秦明不想让书院与皇家挂钩,以免它沦为皇家追名逐利的工具。 秦明沉默良久,还是决定最后再挣扎一下。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抬眸,凝视着李世民,轻声道: “陛下,倘若真的想让更多的寒门子弟入朝为官,甚至与世家大族分庭抗礼,只凭臣这一座小小的书院恐怕远远不够。” 李世民哦了一声,眉头微挑,饶有兴致地问道: “贤婿,你有何高见?” 秦明整理了一下思路,缓缓道: “陛下可还记得,去岁冬日,臣曾向陛下提过科举改制一事?” 李世民闻言,微微一愣,随即缓缓点头,轻声道: “你是指增设地方考试?” 秦明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正是。增设地方考试,不仅能够让更多寒门子弟有机会参与科举,还能更好地发掘和培养各地人才。” “况且,公主殿下的书铺很快会以低价售卖书籍。” “两相结合之下,不出十年,定能改善世家把控朝政的局面。” 李世民听罢,沉思片刻,缓缓点头道: “此言有理。” “增设地方考试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但此事,事关重大,朕还需慎重考虑。”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秦明见李世民有所意动,眸光微闪,轻声道: “其实,想要打破世家对人才的垄断,还有一个更为简单的办法。” 李世民闻言,眼前一亮,随即拎起酒壶,给秦明倒了一杯酒,微笑道: “说来听听。” 秦明端起酒杯,轻抿一口,整理了一下思绪,缓缓说道: “臣听闻我朝科举考试,有一个流传已久的雅习,考生在应试之前,往往会携带自己的诗文前往朝中官员或者地方名流家中行卷。” “希望他们向主持科举的考官推荐自己,从而增加及第的可能性和争取更好的名次。” 李世民微微颔首。 “确实如此,行卷之风在我朝颇为盛行,许多寒门子弟也借此机会得以展示才华,获得推荐。” 秦明闻言,笑着摇了摇头,语气笃定道: “陛下,此风虽有助于发掘人才,但也容易导致考官偏袒和徇私舞弊。” “世家子弟往往能通过家族人脉,获得更多的推荐机会,寒门子弟则往往因缺乏朝中人脉而处于劣势。” “因此,臣提议废除行卷制度,改为糊名制,以确保科举考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李世民闻言,眉头紧皱,顿时陷入了沉思。 这时,一旁久未发言的长孙皇后,突然开口问道: “明儿,你所言‘糊名制’究竟是何意?” 秦明微微一笑,解释道: “所谓‘糊名制’,就是在考生的试卷上隐去姓名、籍贯.....” ........喜欢大唐秦公子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唐秦公子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