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张天子诏令自长安甘露殿飞出,传向大唐各处。 大唐,这一座庞然大物再次运转起他的战争模块。 一时间,长安城内高层个个跟打了鸡血似的,翘首以盼等着来自皇城内的宣诏出现。 战功啊,日后怕是越来越少,现在好不容易有个大动作,这群武将们一个个的岂能按耐住内心的亢奋? 都是杀坯,甭管杀啥。 —— 常府。 对了,如今的常何职务依旧是掌管着玄武门禁军,并不是李世民不重视常何,相反,只有重视,才会继续安排常何掌管玄武门禁军。 不过如今的常何倒是有着上柱国的勋官,和持使节的荣誉在身。 至于晋升的机会? 这不就来了? “臣,常何遵旨!” 在常何的一声答应之下,此事算是有了结果,虽然常何现在还有些迷惘,不知道为啥他就要出趟远门了,但,去瞅瞅亲戚也不是不行。 当然,看望亲戚什么的也都是顺带的,主要还是完成任务。 “老爷,外面有人通报,说是您的故友前来拜访。” 常何一愣,旋即大喜。 嘿!他就知道,他的好兄弟肯定不会给他忘记的! “某去亲自迎接!” 为什么马周来了?会不会让皇宫里面的那位担忧东宫与玄武门守将的关系? 别闹,李世民根本不在意。 不是是个人都是他李世民的。 他李世民当初能办到的事情,不是随随便便一个人都能办到的。 更别说,马周根本没得藏着掖着,就大大方方的去了,当然,人家还是以故友身份前去的。 合情合理。 “宾王,这次你怎么过来了?哈哈,明明还没到我们兄弟俩约定的喝酒时间啊!”常何也是个明白人,马周以朋友身份前来,他自然明白什么意思,二人的感情就如同往昔即可。 马周摇摇头笑道,“此次周前来,只是以朋友的身份来恭喜常兄罢了。” “哈哈哈,常某晓得,宾王放心!” “来都来了,喝点儿?” “那就喝点儿!” 俩人看似什么都说了,也什么都没说,作为好友,这点默契还是有的。 当然,这也在被允许的范围之内。 总不可能有人一辈子都没有什么朋友吧? 就连魏铁头还有几个关系不错的朋友呢! 第二日,常何便快马加鞭带人出了长安城,既然领了任务,自然是要去办的。 虽然马周什么都没说,但马周能去找他,就代表了某种信号。 此事办好,办利索了,功劳莫大! 常何缺的无非就是一个机会罢了,至于风险?这年头干啥没得风险? 话说回来,还有什么风险比得上当年的玄武门之变??? 至于这半个月的路程,对于常何这位上过战场打过战争的将军来说,倒是显得不足一提了。 (从长安(唐都,今西安)到高昌国都城(今新疆吐鲁番市高昌故城),在唐代的交通条件下,距离约 2,200-2,400唐里(折合现代约 1,000-1,100公里)。若以“策马急行”方式(即官方加急文书或军情传递速度),通常需 10-15日。) 先从长安到凉州,嗯,跟在常何队伍里面的还有去凉州宣读圣旨的使者,目的也是让郭孝恪准备出使西突厥。 待到了凉州,再前往瓜州,伊州,最后到达西州,也就是高昌。 东宫,崇仁殿。 待到诸多事情安排好之后,长安城内再次恢复了安稳,最起码对于太子殿下来说是的。 另外,安排那些事情基本上也跟他没得什么关系,他只是负责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件事是他爹去办的。 你瞧瞧,这就是当太子不当天子的好处了。 天子有啥好当的? 还是让他爹李世民先好好当上几十年再说吧。 别家有没有三十年的太子李承乾不清楚也不想知道,但是,如果情况允许的话,这太子当个四五十年他也没什么问题的。 “此次常何郭孝恪二人前往高昌,西突厥出使,没有个把月的时间怕是不会有什么消息传来,正好,我大唐此时便有时间抓紧备战。” “对了,岑舍人,这几日孤让你收集的我大唐周围其他国度消息有没有?若是有的话现在给孤念一念。” 自从上次从岑文本这边知道了大唐周围几处国家的消息之后,李承乾便专门让他去打听这等消息。 不论是皇宫内的渠道,还是市井的渠道,只要是能打听到对应的消息,就没问题! 甚至,有时候皇城内的消息还不如那市井消息来的更快一些。 当然,市井的消息需要审查,比不得这皇城内渠道获得的消息准确就是了。 “回殿下,有的。” “赐座!” 李承乾摆摆手,李阿难立马给岑文本送上墩子让他坐下,岑文本手中倒是有不少的消息,看那些纸张厚度就能看出来了。 “吐蕃处的松赞干布正式亲征,并且在内部展开血腥统一战争,甚至于,还有不少原本吐蕃的贵族被杀的流窜到我大唐边境。” “苏毗、象雄等诸多吐蕃的老牌贵族更是近乎全灭。” “目前吐蕃已经迁都逻些,听闻这松赞干布遣使去往了天竺学习梵文,并且,打算创立他们吐蕃独有的文字,藏文。” “此外松赞干布已经攻灭尼泊尔李查维王朝,控制加德满都谷地,打通进攻天竺通道。” 一连两张纸,上面写的都是有关于吐蕃目前的情况,岑文本也是下了大力气去搜集这些消息。 “呵,没成想,这吐蕃也出了一位人物啊!都在进行统一,进行战争,啧啧。” 李承乾岂能不知道松赞干布的名声? 大唐遣女子和亲的对象,不就是这个松赞干布么? 就是可惜了李道宗的女儿了,不过,这次有李承乾在,他松赞干布先活到贞观十五年再说和亲的事儿就行。 西藏,也适合建造贞观城的。 真的! “孤知道了,继续。” “唯。” “蕞儿小国高句丽的荣留王高建武重修“千里长城”(从扶余至渤海),防备我大唐唐军,征发民夫致怨声载道。” “近些日子他们国内已经发生了小部分的民夫叛乱,不过都被容留王及时镇压了。”喜欢大唐:四象不过李承乾!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唐:四象不过李承乾!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