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仁师垂眸,目光落在手边的茶盏上。 “咱们是奉陛下旨意查案,苏定方怎能不配合?到时候没有完成陛下交代的任务,他担待的起吗?” 孙伏伽微微摇头。 “虽然是奉了陛下的旨意,但是陛下只让咱们查案,可没强行命令苏定方如何,昨日里咱们去王府两卫的军营,入目所及,军营守卫森严,那苏定方就是做给咱们看的。” “莫要说往后,便是今日咱们想要再进王府两卫的营地,恐怕都不是那么容易。” “这里不是长安城,这里是泾阳王李复的封地,这里还是太子殿下避暑的庄子。” 孙伏伽一边说着,一边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语气中满是无奈。 “咱们两个,一边要完成陛下交代的事情,一边还要不得罪这边的人,难,难啊。” 仅仅五年,孙伏伽也不再像贞观元年那样,跟跟愣头青一样了。 当然,或许他本来也不是什么愣头青。 “咱们是来查案的。”崔仁师淡然说道:“刺杀太子的案子,查清楚了,不是皆大欢喜吗?太子殿下不用为此忧心,而对于泾阳王来说,更是好事一桩。” “毕竟,刺杀太子这件事,可是在他庄子上的书院发生的,真要是说起来,他可是比谁都希望,这件案子能够水落石出的。” “不然,泾阳王府也要受牵连,这罪责,他们也逃不过去。” “既然如此,泾阳王为什么会不配合呢?” “孙少卿,你多虑了。” 崔仁师觉得,该着急的不是他们这些查案的。 而应该是泾阳王李复。 他邀请太子来庄子上避暑。 现在太子遇到事了。 刺杀,这么大的事情。 泾阳王不表态?不配合?不赶紧将事情查清楚? 他是要担罪的。 “那既然这样,为什么苏定方,我感觉他不是很欢迎咱们?”孙伏伽坐在了崔仁师对面。 “我看,王府两卫的地牢里,人可不少,而且周围守卫森严,应该是担心被抓到的犯人出什么差错吧?”崔仁师端起茶盏,淡然饮茶。 孙伏伽若有所思。 庄子上出了人命案,很显然,这是杀人灭口。 未曾参与进去的,只是传递消息,都被杀了,那地牢里关押的那些真正做事的,一旦离开王府两卫的营地。 十成十的死路一条。 孙伏伽眉头皱的更紧了。 “苏定方担心,人出了王府两卫的营地,就被杀人灭口,如今要查案子,活捉到的这些人,可是最明显的线索了。”崔仁师说道:“哪怕是没有审问出什么消息,只要他们活着,这桩案子,就不是悬案,就会吸引到背后之人露出破绽。” “简单来说,钓鱼要有鱼饵,牢房里的那些人,就是鱼饵。” 孙伏伽认同点头,眸光中满是严肃。 “刺杀储君,这是诛九族的大罪,牢房里的犯人或者,背后之人,就会提心吊胆。” “如此一来,等着他们露出破绽,案子就会有实质性的进展。” “你我二人身负皇命,再难,也要将这件事给办了!” “苏定方既然担心这个问题,那咱们就不在这个问题上多计较了,就算是见犯人要去王府两卫营地的牢房,麻烦一些也无所谓。” “至少,苏定方的担心,不无道理。” 孙伏伽自顾自的说着。 “这样一来的话,就算是人犯出现什么问题,也是苏定方看管不力。”崔仁师淡淡说道。 这就跟他们没关系了。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轻微的脚步声。两人警觉地停下交谈。 崔仁师快步走到门前,猛地拉开门——走廊上空无一人,只有一盏灯笼在风中轻轻摇晃。 "听错了?"孙伏伽疑惑地问。 崔仁师摇摇头,随后关上门,压低声音。 “这事儿没完,虽说人犯在苏定方手里安全,但是咱们在此查案,也要小心谨慎一些。” “孙少卿,你怕得罪人吗?” 孙伏伽一脸认真严肃,摇头。 “我不怕得罪人,我的职责是查案,是为陛下分忧解难,是为朝廷做事,为百姓做事,若是害怕得罪人,那我当的哪门子的官?” “我当初因为谏言陛下而得到奖赏升迁,若是担心得罪人,就不会站出来直言了。” “我当初,连得罪陛下都不怕。” 孙伏伽一脸正气。 当初当面谏言陛下,也并非抱着升官发财的心思去的。 只是实在是不想因为陛下放纵打猎,而耽误朝廷政事。 陛下登基之后,朝中多少事情等候陛下决策,等候君臣处置。 虽然陛下是皇帝,但是明君怎会因为自己的私欲而荒废朝廷大事呢? “如此,明日你我二人分头行动,要走访书院的先生,还要继续跟苏定方打交道,还有地牢里关着的那些人,还要详细审问,另外,也要跟苏定方对一对如今所掌握的信息。” 今天他们跟泾阳县的官府对接了这件事,将案子的卷宗拿到了手。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至于被灭口的人,尸体还在义庄停放着,官府虽然已经让仵作查验过,但是案子没有了解之前,还要继续停放。 天气炎热,也拖不了多久,尸体已经装进了棺材,棺材里还放了不少药草。 庄子外面,查案的人忙翻了天,宅子里却是一片宁静祥和。 李复在练字,李承乾难得能休息一番。 因为这件事一出,翠微宫那里就往这里送奏疏了。 李二凤还在震怒于有人竟敢胆敢对太子储君动手,在查案期间,让李承乾好好待在庄子上的宅子里休养,又怎么会在这个时候,送那么多奏疏给太子呢? 对外,可是太子受到惊吓,在修养身体呢。 孙伏伽来到王府两卫的军营当中,见到了苏定方。 苏定方也知道对方是为了查案而来,第二次见面,也就少了诸多的客套和寒暄。 孙伏伽直接提出了要去地牢见人犯。 苏定方自然准许。 这是他们这些查案人员的权利。 只要人犯不离开地牢,吃的喝的,都被严格监视,地牢守卫不与外界人往来,这就足够了。 本来王府两卫的人,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属于泾阳王府的兵员。 他们需要忠心的对象就只有陛下和泾阳王殿下。 与外人勾结? 在庄子上都这么久了,所享受的待遇如何,是他们亲身体验过的。 若是这样的情况下,还与外人勾结,那才真是被猪油蒙了心了。 地牢之中阴冷潮湿,空气中弥漫着血腥和腐朽的味道,还掺杂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味儿。 着实是最近这几天,地牢里过于“热闹”了。 以前王府两卫的地牢,可干净了。 因为这一开始,建造地牢的目的就不是为了关押什么犯人。 而是用于训练和惩罚士兵。 训练他们的环境抗压,再者就是在军营之中犯错,惩治他们,关小黑屋什么的。 这才在营地里弄了这么个空间狭促的地牢。 但是也没想到,用处来的这么快。 这地牢,算是“接客”了。 苏定方带着孙伏伽进地牢的时候,地牢里的守卫正在给犯人们上刑,皮鞭挥舞,掺杂着犯人的惨叫,声音此起彼伏。 “说!是谁派你来这里的?”守卫恶狠狠的询问着。 犯人低着头,身上的是伤口密密麻麻,层层叠叠,血肉模糊。 “你们不要白费力气了,说破天去,我们也只是闹事,而不是刺杀太子。” 刚抓进来的人,多少还有点力气回话。 而已经受刑日久的人,此时此刻却是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给这些人上刑的守卫一看如此,挥了挥手。 旁边的人会意,转身离开了这边。 不多时,带着医者过来了。 “给他用药,别让他死了。” 医者应声。 这几日他一直都住在营地当中,专门给这些犯人开药医治,确保他们不会断气。 “这两天,不要再给他用刑了,先缓一缓,不然人要熬不住了。”医者一边给人上药,也查看他的伤势,给出了建议。 这医者本就是庄子上的人,虽说医者仁心,但是也清楚,同情心可不能滥用,这些人到庄子上来,就是来给庄子上捣乱的。 甚至去祸害书院。 那书院是什么地方? 是自家娃娃读书的地方。 他们这些人,诚心不想让娃娃们在书院里安心读书。 打死他们都是轻的。 奈何,他们也不过是小卒而已,听命行事。 守卫一听医者的话,看来是下手有点重了。 “这次打的狠了?” 医者闻言,愣了一瞬,摇了摇头。 “不是,这都打了好几天了,旧伤未愈又添新伤,要不是经常医治,早就死了,贼人也是人,又不是什么神仙,哪儿会金刚不坏,被打了这么久,还能无碍呢?” 守卫认真点头,觉得医者的话,有道理。 苏定方和孙伏伽两人现身地牢,地牢里的守卫纷纷行礼。 “可有什么进展?”苏定方淡淡问道。 知道没有进展,也不会有进展,但是当着孙伏伽的面,该问还是问。 守卫摇头。 “用过刑了,但是他们嘴巴很紧,依旧没说是谁派遣他们到庄子上来行事的。” 守卫的回应也很有分寸。 只是说行事。 可没说是行什么事。 自己人心照不宣的当着外人的面打马虎眼。 孙伏伽听着两人的对话。 随后决定亲自去问一问犯人。 结果得到的消息跟昨天是一样的,只是说来闹事,不是刺杀太子,但是背后是谁指使的,就是不说。 如此一来,孙伏伽心里就有数了。 他们说的,是真的,但是也的确是隐瞒了幕后之人。 这些人,不是冲着太子,而是冲着书院。 但是太子倒霉,给书院挡了灾了。 孙伏伽心里有了计较,想明白了这件事的始末之后,也就大概知道,指使这些人的是谁了。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个局,并不难想,也并不算多深奥。 但是这个套下了,有人钻进去了,就必须要按照下套的人的计划,将这条路一条道走到黑。 太子是如此认为。 陛下也将这件事定性。 这属于黄泥巴掉裤裆,不是屎也成了屎,说不清的。 这下轮到孙伏伽有些苦恼了。 这件事,该如何。 秉公处理? 承认这些人只是来闹事的? 背后之人毫发无伤,依旧稳坐高台,但是是他们做错了事,还闹出了人命。 就此按照下套的人的计划,将这些人刺杀太子储君的罪名钉死? 但是内心又有点过不去这道坎。 一时之间,孙伏伽纠结了。 陛下和太子殿下,到底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孙伏伽对着苏定方摆了摆手,说自己要回去好好想想。 苏定方也没说什么,只是点头应声,带着孙伏伽离开了地牢,亲自将他送出了王府两卫的营地。 随后转身又叮嘱了一遍军营里的守卫,一定要严加守卫军营,看管地牢。 孙伏伽回到客栈当中,崔仁师还未曾回来。 “崔仁师.......刑部侍郎,刑部.......” “大理寺.......” “世家.......崔家。” 孙伏伽坐在房间里的桌案边出神,口中偶尔喃喃念叨着。 孙伏伽的面色越来越难看。 因为他想到的东西,越来越多。 贞观朝即便是经过一系列的动作,裁撤掉诸多官员,但是朝中五品以上的官员中,世家子弟仍旧有六成多。 而仔细去想,去琢磨,刑部,大理寺,这些大唐司法要害部门,更是这些世家豪族重点想要进入的地方....... 苏定方的想法,还真是一点毛病都没有啊。 那些犯人,绝对不能离开那里的地牢。 谁说都不好使,就是不能让他们离开。 对于他们来说,地牢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遭罪归遭罪,但是死不了,甚至苏定方还给他们请了医者,保住他们的性命。 最终所求的,无非是关于背后指使他们的人的具体线索。 想法很笼统,想要具体,就要去审问,就要去找证据。 孙伏伽决定,明日他要单独、亲自再去一趟书院。 宅子里,李复和孩子们排排坐,坐在院子的树荫下,吃着瓜果,聊着这件事。 “王叔,来庄子上查案的,一个崔仁师,一个孙伏伽,他们两个,信得过吗?”喜欢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