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0章 规矩(1 / 1)

这个时候,怀仁到宫中来,那就说明,南山别院那里,已经完事儿了。 那帮混账的罪名,彻底安定了下来。 原定的人要杀,还有更多牵扯进来的人,也要处理! “臣拜见陛下。”李复走进两仪殿内,恭敬行礼。 两仪殿里这么多人,还真是超乎了他的意料。 因为大云寺的案子吗? 还是三省六部的稽查,已经都查完了,来两仪殿交差的? 动作还挺快嘛。 “免礼,赐座。”李世民抬了抬手。 “来的正好,朕正在与诸位爱卿商议,如何处置大云寺涉案人员。”李世民说道:“正好,你也坐下听听。” “是。”李复乖乖应声。 先听听这些重臣,是什么反应吧。 反正一开始要查的时候,没人站出来反对。 现在结果出来了,要是再据理力争,要保人的话,恐怕不太好吧? 事实都摆在眼前了,大云寺案子里牵连的人,没有一个是无辜的。 或是直接,或是间接,手上都沾着血呢。 就算有的人罪不至死,但是也不会一点惩罚都没有。 “方才说到哪儿了?对了。” “说到大云寺安主谋处死,、所有涉案官员的家产充公,女眷没入掖庭,男丁流放岭南。” 说完后,李世民看向李复。 “你觉得如何?” 李复颔首。 “挺好的,现在泾阳县官府那边,马周整理了名单,孙伏伽已经回到长安城,从大理寺调派人手,开始行动起来了。” “很快,这案子就能结了,大家也就不用整天提心吊胆了。” “这也就是所谓的,要杀要剐,给个痛快。” “朝廷的恩典,绝对痛快。” 李复丝毫不会质疑李世民的这个决断。 该死的死,该流放的流放。 别说什么祸不及家人,就跟这些脏钱,他们家里人没跟着享受一样。 衣食住行吃穿用度,哪方面少了他们的? “泾阳王,但是此案牵连这么广,如果全都如此处置,恐怕人数上.......”房玄龄有些犹豫,他在考虑朝廷的安稳。 “难道,连这种案子,都要法不责众了?”李复反问:“那以后大家做坏事,都提前联系好,人越多越好,就像是隋末大家扯旗起兵一样,人多了,朝廷就管不了了。” “随之而来的,朝廷也.......” 李复双掌一合,啪的一声,又分开了。 大隋呢? 那么大的一个大隋呢? 怎么成大唐了呢? 李复言语中的讽刺意味都要溢出来了。 李世民的面色变得难看了起来。 两仪殿内的众人噤若寒蝉。 这泾阳王,真是什么都敢说啊。 李复嘴角掀起,脸上露出嘲讽的笑容。 “诸位相公,为何一言不发啊?” “可是,我说的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犯了错的人,不应该被大唐的律法所惩治?” “还是,人多,就可以赦免?” 李复看向长孙无忌。 “吏部尚书,陛下即位后,不能说头等大事吧,也是重中之重。” “那就是,重新修订律法。” “如今才贞观五年,新修的律法,不管用了吗?” 长孙无忌摇了摇头。 这话,就有些重了。 殿内一片寂静。 外面起风了,殿内能清晰的听到,风掠过廊下的呜咽声。 李世民眸光扫过跪坐在两仪殿内的朝臣。 “泾阳王说的话,你们也都听到了。” “朕问你们,朝廷的律法,还要吗?” “上行,则下效。” “如果说,朝廷,官员,不遵守律法,不遵守规矩。”李世民的眸光变得锐利起来。 那这个规矩,就谁也不要遵守了。 谁的拳头大谁有理,谁有兵权谁就有绝对的话语权。 卢承庆回来,正好,也不用特意去秦州办他了,直接调兵,平了卢家就是了,但凡范阳卢氏,一个不留。 这可以吗? “诸位爱卿,谁,又能安安稳稳的坐在这里呢?”李世民的声音冰冷。 现在事情能够坐下来议论,大家能安安稳稳的坐在两仪殿中商讨。 这就是,在守规矩。 按照朝廷的制度来办事。 “南山别院查抄之后,百骑司衙门已经在整理最新的证据,大家如果想看,明日一早太极殿上朝,大家可以.......共赏嘛。”李复的眼神里带着一抹疯狂:“大家都可以看看,也多了解一些这案子的细节,免得,冤枉了好人。” “我带了一本册子过来。”李复从怀中掏出了一本新装订好的册子。 “这是在现场的时候,整理出来的。”李复说道:“百骑司的吏员记录下来,我想着,先送到宫中来,正好也巧了,大家都在,要不要看看?” “里面,是南山别院里记载的一本账册,除却大云寺里寻欢作乐,还有宇文运搜罗美女,送到长安城各家宅子里的。”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当然,人活着送进去了,如果一不小心死了,大云寺那边还负责超度呢。” “怀仁。”李世民目光猛然间看向李复:“够了,朕还是那句话,但凡涉案者,一律严惩。” 目光扫视过群臣:“谁再敢求情,一视同仁!” “陛下圣明。”众人反应过来,纷纷应声行礼。 “刑部会同大理寺,涉案罪人张榜公布,这是朝廷给百姓们的交代。”李世民冷着脸说着。 “好了,都散了吧。”李世民一甩袍袖,开始打发人。 众臣战战兢兢地退出两仪殿。 “玄成,怀仁,你们两人留下。”李世民低沉的声音传入众人耳中。 两仪殿大门打开,一瞬间冷风贯进了殿内,让人头脑霎时间变得清醒起来。 众臣离开。 待殿门关闭,李世民长叹一声。 “怀仁,你今天,可是得罪人了。” “臣弟当然知道。”李复说道:“即便是诸位相公们没有参与到这件案子当中,但是,涉案者,多少有些沾亲带故的,这里头,都是人情世故。” “既然你知道,为何方才言辞还那般激烈?”李世民反问道。 这不像是以前的李复,会圆滑的躲开。 “有些话,总要有人说,有些事,总要有人做,有人做了,总要有人站出来附和,事情才能做成。”李复认真说道:“我知道,朝堂上,官员之间,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但凡有机会让他们站出来说一句好话,他们就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不管平日在朝堂上,为人处世多么的端正,可是人总是会有一点自私在身上的。” “会有诸多的考虑,或者是考虑影响,或者是考虑其他什么。” “但是大云寺的案子,我不想考虑那么多。” “臣弟只能说,有时候,一件事是底线,若是守不住,往后,事事难做。” 魏征站在一边,听着李复的话,赞同地点点头。 是如此。 寒风呼啸着掠过宫闱,从两仪殿出来的朝臣走在宫中,抬头望望天。 “这是要下雪啊。” “看上去像是,今年的雪,来的比去年早。” “这天,更冷了。” “下雪的时候不冷,等雪下完了要化的时候,才冷呢。”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往外走着。 两仪殿内,炭火烧着,已经驱散了方才开门灌进来的寒意。 “陛下,大云寺的案子严办,也是代表朝廷的态度,此案一过,朝廷要整顿寺庙,后续会顺利的多。”魏征拱手说道。 李世民微微颔首,闭上双眼。 “但是,这代价,还真是不小。” “不过,朝廷若有肮脏,也的确是该清理。” “不能放任不管。” “朕知道难,但是越难,就越要办。” “朕要的是贞观治世,贞观盛世!” 李世民的眸光中带着坚定:“谁阻拦,谁死。” 巳时,细碎的雪开始飘然落下。 两仪殿的大门再次打开,李复和魏征两人从殿内迈出。 “下雪了啊。”李复站在廊下,目光眺望着远方。 “今年的第一场雪。”魏征感慨一声,随着说话间,呼出雪白的雾气,而后迅速消散在空中。 走出廊下,一片雪花落在脸上,冰凉触感让他恍惚了一瞬。 李复伸出手,看着一片晶莹的雪花在掌心缓缓融化。 “魏公,你看着雪。”李复轻声说着:“多干净。” 魏征望着两仪殿外的广阔:“可惜,多干净都盖不住人间的腌臜。” 一阵寒风卷着雪粒扑面而来,李复眯起眼睛。 “三日后的刑场,殿下会去吗?”魏征问道。 李复摇了摇头。 “比起结局既定的人,我更希望,将精力放在还未曾安抚好的受害者家眷上面。”李复说道:“我想不出,朝廷还能如何弥补他们。” “他们不接受钱财。” “他们想要他们的亲人。” “可是死去的人,朝廷如何还给他们。” “而仅仅只是一个公道,还有人想要阻拦。” “嗐.....” 说到最后,李复的脸上也露出了无奈。 雪下的更大了。 “魏公,明日一早,太极殿,有劳了。”李复停住脚步,转过身去看向魏征,郑重其事的向魏征行了拱手礼。 魏征望着李复郑重其事的样子,风雪中他的须发已染上点点银白。 缓缓抬手还礼,衣袖上的积雪簌簌落下。 “殿下放心,此事,必争。” 李复解下自己身上的披风,给魏征披上。 “天寒地冻,魏公保重。” 李复对着魏征微微颔首,而后大步离开。 东宫书房内,炭盆烧得正旺,李承乾斜倚在软榻上,手中奏章被炭火映得泛着暖黄。 窗外寒风呜咽,大雪纷飞。 "殿下,炭要添了。"贴身内侍轻手轻脚地进来,铜钳拨弄炭火时溅起几点火星。 李承乾头也不抬地"嗯"了一声。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什么时辰了?" "回殿下,申时三刻了。"内侍捧着热腾腾的姜茶放在案边。 “阿耶那里可有什么消息送来?”李承乾问道。 内侍摇了摇头。 “过了午时后,陛下那里安静的很,并没有派人来通传什么消息。” 李承乾呼出一口气,将手上的奏章批阅完毕,放在了手边的桌案上。 “着人将这些送去两仪殿。”李承乾吩咐着,一边说着,一边起身:“孤去立政殿看看母亲,去把今年秋天进贡来的梨膏,枇杷膏,全都带上。” “是。”内侍躬身应声。 李承乾起身时,腰间玉佩与鎏金带扣相撞,发出清脆的声响,走到窗前,伸手摸了摸窗棂上凝结的霜花。 书房外的庭院已经有一层厚厚的积雪,几个小内侍拿着竹帚清扫,呼吸间的白气清晰可见,又迅速消散。 李承乾抬头看看天空中仍旧飘着的雪花。 "殿下,披风。"内侍捧着白狐裘快步上前。 太子任由内侍系好裘衣。 “让他们先回屋子里,等雪停了再出来打扫。”李承乾说道:“这会儿还下着雪,就算是扫干净了,也是些无用功。” “是,奴婢代他们多谢殿下体恤。” 地上有积雪,即便是踩上去,也不会弄脏靴子,无非是进屋前跺跺脚的罢了。 出了东宫,往立政殿的方向走去,穿过回廊,李承乾忽然驻足。 远处梅园里,几株红梅在雪中绽放得正艳。 “去折几枝梅来。” “这个时节,难得有些颜色。” 内侍领命而去,踩雪的声响渐渐远去。 "殿下,梅来了。"内侍捧着几枝红梅回来,花瓣上还沾着未化的雪粒。 李承乾接过花枝,低头轻嗅,梅香混着冰雪的清气。 “走吧。”李承乾小心护着梅花,往立政殿走去。 立政殿里,炭火烧的足,到了冬日里,长孙皇后的身体就比不得以往了,好在这两年注重调理,倒是比以前强的多,身子不会觉得那般沉重。 “母亲。” 李承乾在殿外轻轻跺去靴上的积雪,掀开锦帘时带进一缕寒风。 进殿后女官连忙上前,为他解去身上厚重的披风,将寒意隔在外殿。 步入内殿,暖意袭来,李承乾脸上挂着温和的笑意。 长孙皇后原本靠在软榻上,听到儿子的声音,缓缓起身,目露慈爱。 “这样大的雪,怎么还过来。” “母亲你看,梅园里的梅花开的正好,儿给您摘来了。”李承乾献宝似的,将梅花给自己的母亲看。喜欢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我的修仙模拟器 我的师父什么都懂亿点点 戏假成真:演癮君子这么像?查他 大明:如此贪的駙马,朕杀不得? 混沌仙途,我以无道斩天命 爆发吧,武医生 全球游戏:开局百亿灵能幣 天道神监 九域劫主 神罚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