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队遇上后,简单商议了下,决定放弃南下的大路,向西南方向的团泊洼转移。
这里地松沼泽多,日军机械化部队难以深入,但陈捷华他们的物资补给也成了大问题。
当时空间里只带了武器和弹药以及药品,没地方带干粮,失策。
兄弟们的干粮吃完后,只能吃野菜。但没人抱怨,因为大家都很兴奋,一千多人突袭了鬼子的机场,战果辉煌,积累了几年的郁气仿佛一扫而空。
现在更严峻的是天气。
7月末的华北正值雨季,连日暴雨导致团泊洼附近严重淹水,许多小路被冲毁。
先一步撤退到南边的于学中利用自己对这边地形的熟悉,带着小分队绕道返回,成功接应了被困的众人。
众人在新海县简单休整。
陈捷华的能力再次刷新众人的认知,“你居然还是医生?”
“我如果说我的主业是医生,你们信吗?”
陈捷华了点时间,麻利而熟练的给重伤的兄弟做了手术,金贞姬自然成了临时“护士”。
重伤员稳定后,安排朱慧吾的“红中组”成员将重伤员向南转移到淮阴,交给万福麒照应。
轻伤的简单包扎、消炎,跟着大部队向山东石臼所港转移。
7月18日夜里,众人与天枢舰队接上头,上船,老周指挥舰队向南边开去。
接下来向哪走?
次日午后,一路奔波劳累的众人睡醒起来,陈捷华带着周永素、于学中、高运鹏以及刘峻泽一起开会商议。
首先放弃向北回东北的选项。
关无痕那边已经增补了两万多的兄弟,兵强马壮,这边现在一千人不到,过去也就是锦上添。
剩下的选项,好几个都被否决,比如高运鹏提议去上海,被陈捷华否决。
自己有历史知识,日本海军和陆军即将联合进犯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就在今年,这一千不到的弟兄,去“淞沪绞肉机”填空可不划算。
老周提议去台湾,也被大家否决。
台湾南边现在是蔡贤初“天玑组”(原十九路军精锐)的地盘,在美绪的暗中操作下,和台湾的日本驻军形成一个微妙的平衡,两边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这一千人过去,破坏平衡不说,关键用处也不大。
最终大家在两个选项中摇摆不定,第一个,跟老周的舰队去南洋找个基地秘密特训,第二个,在福建、江西、浙江交界的山区找个地方特训。
“去福建吧,这样补给方便,而且和高雄那边的部队遥相呼应,相互有个照应。”陈捷华最终拍板。
“福建那边,民国22年的时候给刘尊民同志送过一次材料,那边的革命根据地现在应该是荒废了,可以先去那看看,位置很好。”
接下来的时间,陈捷华绞尽脑汁编写“特种部队”训练纲要,等部队找到合适的地方,让老于带着大家进行训练。
至于器材和特种兵需要的物资,陈捷华和老周躲在船舱里一起画图研究,由老周带回美利坚去生产制造。(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