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秋攥紧密信,眼中闪过一抹寒光。 “越是危险的地方,越需要我们。”她语气坚定,“更何况,这已经不只是治病救人的问题了。” 她看了眼怀中的密信,仿佛看到了更大的阴谋正在酝酿。 “走。”她转身迈步,身影坚定如铁。 身后,是尚未愈合的伤口,是未解的谜团,是未知的敌人。 但前方,有等待救治的生命,有她必须守护的责任。 她不会退缩。 一行人继续向西岭进发。山道崎岖,风卷残叶,脚下的泥土被雨水浸得松软不堪。护卫们抬着药箱,脚步沉重,而张老医者则一言不发地紧随其后。陈骁肩上的伤口虽已包扎,但脸色仍显苍白,他始终走在沈清秋身边,像是不愿再让她孤身一人面对任何险境。 走了整整一日一夜,终于在清晨时分抵达了西岭村口。 这是一个藏在群山之间的村落,四面环山,只有一条小路通入村中。村里房屋低矮,炊烟稀疏,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潮湿的霉味。 “到了。”陈骁轻声说。 沈清秋点点头,目光扫过村口几个探头探脑的孩子和老人,他们的眼神里带着警惕和好奇,却没有一个人主动上前。 “先找个地方安顿下来。”她低声吩咐。 张老医者和学徒们开始卸下药箱,在一间废弃的祠堂前搭起临时医棚。村民们远远地围观着,议论纷纷。 “听说是从外面来的医者。” “真的能治得好么?” “以前也有过大夫来,结果一个都没治好……” 沈清秋听在耳中,心中已有数。她打开系统界面,调出一批消毒药水、敷料和常用药品,又取出几套干净的白大褂分给众人。 “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做的不是等病人上门。”她看着大家,“而是主动去了解他们的生活,找出病因,才能真正帮到他们。” 张老医者点头:“我这就去走访几家。” “我和你一起去。”陈骁扶着肩膀站起身。 沈清秋看他一眼,没再说什么。 接下来的几天,支援团队分成小组,挨家挨户走访。他们发现,这里的百姓大多营养不良,水源也不干净,导致许多人生了怪病:有的皮肤溃烂,有的四肢肿胀,还有的孩子发育迟缓、精神恍惚。 更严重的是,村中有人患上了类似血吸虫病的症状,沈清秋通过简单的体检和询问,基本可以确定这是一种寄生虫感染。 “如果再拖下去,可能会大规模爆发。”她在夜间记录病情时皱眉道。 “那怎么办?”一名学徒问。 “先把现有的病人集中治疗,同时要净化水源。”她说,“明天开始,我要教他们最基本的卫生知识。” 第二天清晨,医棚前聚集了不少村民。有人抱着生病的孩子,有人拄着拐杖,还有人只是站在远处观望。 沈清秋亲自为几个重症患者诊治,用针灸缓解疼痛,再配合内服汤药,效果立竿见影。一些原本半信半疑的村民开始主动靠近,讲述自家的病情。 “我家小子发烧三天了,您能看看吗?” “我娘咳了好几个月,夜里喘不过气来……” 她一一应允,亲自诊治。张老医者在一旁协助,学徒们也逐渐进入状态,开始独立处理一些常见病。 傍晚时分,沈清秋坐在医棚角落,翻阅记录本,眉头微蹙。 “你在想什么?”陈骁递来一碗热粥。 “这里的情况比想象中复杂。”她抬头看他,“有些人得的病,根本不是缺医少药造成的,而是长期贫困和无知带来的后果。” 陈骁沉默片刻,点头:“那你打算怎么办?” “不能只靠我们几个人。”她放下碗,“我准备办一场健康讲习会,让村民们自己学会怎么预防疾病。” “可他们会愿意听吗?” “试试看。”她笑了笑,“总得有人迈出第一步。” 几天后,医棚前摆了几张长桌,桌上放着自制的图画册,画着如何洗手、如何煮水、如何处理垃圾等简单易懂的内容。村民们三三两两地围了过来,有些孩子甚至趴在桌子上看得津津有味。 沈清秋站在人群中,拿着一根木棍当教鞭,一边讲解,一边示范。 “饭前便后要洗手,手上有看不见的脏东西,它们会让你们生病。” “水一定要烧开再喝,不然虫子会在肚子里长大。” “垃圾不能乱扔,要挖坑埋起来,或者堆肥。” 她说话的声音不大,却清晰有力。村民们听得认真,有几个年轻人已经开始动手修整屋前的排水沟。 “沈娘,”一位老妇人颤巍巍地走上前,“我家孙儿这两天拉肚子,是不是也能照这个法子治?” “当然。”沈清秋笑着带她走到药箱旁,“这是止泻的草药,回去煎了给他喝,记得让他多喝水。” 老妇人连连点头,接过药包,眼里泛起泪光。 夜幕降临,医棚外燃起篝火,火光照亮一张张疲惫却满足的脸。孩子们围着学徒们打转,嚷嚷着要看针灸演示,几个汉子正帮忙搭建新的医疗帐篷。 沈清秋站在门口,望着这一切,嘴角微微上扬。 “我们做到了第一步。”她低声说。 “这只是开始。”陈骁站在她身旁,声音沙哑却坚定。 远处,山风吹动林梢,仿佛回应着她的决心。 忽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宁静。 “沈娘!不好了!”一名学徒慌张地跑进来,“东头王家媳妇突然昏倒了,嘴里吐白沫,手脚抽搐!” 沈清秋猛地起身,抓起药箱就往外冲。 “快,跟我过去!”喜欢恶毒后娘逃荒逆袭之路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恶毒后娘逃荒逆袭之路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