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迁都建业,动静极大,时间选得也极巧,就在刘备登基的前一天。 次日,便是刘备称帝之时。 除了袁术的二十万大军及文武百官,还有数十万百姓随行,自汝南渡江前往江东。 …… 次日,徐州沛县。 经过一系列繁复仪式,刘备正式登基,定年号为新汉元年。 登基当日,封袁绍为大将军,曹操、陶谦、公孙瓒为三公。 此外,刘备义弟关羽被封为前将军,可开府建牙仪同三司;陈群任将军府军师幕僚;张飞为后将军,需听命于关羽。 另有一事,刘备亲令组建十万大军,分两路征讨袁术。 此事早已商定,大军亦已准备就绪,只待号令。 两路大军,分别由曹操与袁绍统帅,颜良和夏侯惇为先锋,各率五万兵力,从汝南和广陵两路夹击寿春。 "竟无一兵一卒阻拦?" 两路先锋出征,颜良与夏侯惇领军长驱直入,未遇丝毫抵抗。 沿途城池皆主动开门迎降,仅三日便兵临寿春城下。 "启禀大将军,袁术已于三日前迁都建业。 "颜良禀报。 "可惜,让他逃了。 " 袁绍闻言,颇为懊恼。 他本想借此机会除掉袁术,以免他争夺家族资源,却没想到疏忽间竟让他逃往江东。 "孟德,依你看,如今该如何?"袁绍转向曹操,问道。 “既然公路已赴江东,那便作罢。” 曹操瞥了一眼江东方向,语气淡然。 “嗯?” 袁绍听后,有些疑惑地望着曹操。 他原以为曹操会趁袁术立足未稳时直接消灭他。 “江东世家腐朽,这烫手山芋就留给袁术去处理吧。” 曹操笑道:“莫非本初兄真想拿下江东后再交予刘备?” 江东世家众多,难以治理,即便攻下江东,短期内也难以增强自身实力,还需耗费大量资源。 最关键的是,即便拿下江东,也不属于他们。 根据协议,江东归属刘备。 而在他们眼里,刘备不过是傀儡,怎能给他机会? “孟德此言极是。” 袁绍点头赞同。 即便拿下江东,最终还是要给刘备,既然如此,何必费力? “撤军。” 两人商议后,决定退兵返回。 得知消息的袁术松了口气,特别是杨弘早料到,一旦迁都江东,曹操和袁绍不会将精力放在他们身上,因此才建议迁都。 …… “袁绍、曹操。” 沛县皇宫中,刘备听闻消息,气得咬牙切齿。 当初说得好好的,可如今他们却食言了。 也不能算是食言,毕竟袁术没打就直接撤退去了江东。 有了长江天堑,曹操和袁绍有诸多借口让刘备无话可说。 刘备无奈之下,只好遣信给陈群与关羽、张飞,让他们自行设法应对当前局势。 “军师,接下来我们该如何行事?” 豫章郡中,关羽得知消息后,立即召集张飞和陈群商议对策。 “事到如今,也只能按原定计划行动,全力夺取荆州了。” 陈群苦叹一声。 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 起初,他们打算攻取江东作为退路。 却未料到袁术抢先一步占据江东,并且利用计谋摆平了江东世家。 江东二张等人前往寿春之后便消失无踪,显然已落入袁术掌控之中。 他们不可能与袁术正面冲突,毕竟对方还拥有二十万大军。 因此,只能依照原计划继续攻打荆州和交州。 但这样一来,岂非主公此次赴沛县之举毫无意义?丁 转眼间到了五月十七日。 对刘煜而言,这一天至关重要。 清晨起,礼部官员便已安排人手前往皇宫筹备事宜。 登基大典程序繁复,规模宏大,涉及人员众多。 首先由皇帝亲自主持或委派专人祭天祭地祭祖宗,宣告受命于天地祖先。 此重任自然落在礼部尚书田丰肩上。 田丰代刘煜至太庙祭拜天地祖宗。 随后,皇帝需穿戴整齐衮冕帝袍,在御殿接受文武百官朝贺,听闻众人齐呼“吾皇 ” ,从而明确君臣名分。 最后颁布即位诏书,宣布改元、大赦天下等举措,以示新帝身份。 其间还包括奏乐、舞蹈、击钟敲鼓等多种礼仪。 …… 刘煜身着衮冕帝袍,稳坐御椅之上。 刘煜所穿的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龙袍,而是依照他的要求,帝袍上绣着山川与社稷图案。 他追求的是人皇的身份,而非普通的 。 因此,龙袍显然无法体现刘煜作为人皇的尊贵地位。 毕竟,他的坐骑青鳞可是祖龙之女。 对于这一点,田丰曾提出异议,却被刘煜果断否决。 历史上,三皇五帝皆着帝袍而非龙袍。 “百官听令,朝拜!” 在未央殿内,田丰一声高呼,所有官员齐齐跪拜,并三呼 。 这一切礼仪皆由田丰制定,最终刘煜下令,建立皇汉王朝,定元年为皇汉元年。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朕旨意已下:戏志才辞去吏部尚书之职,封为卫国公,文华殿大学士,升任内阁首辅。” 关于内阁事务,刘煜早已向众人说明。 进入内阁意味着踏入权力中心,但有一条铁律:一旦成为内阁成员,就必须辞去现有职务。 戏志才功勋卓着,封国公实至名归。 “臣戏志才,谢主隆恩。” 戏志才领旨谢恩。 这是当朝首位国公,众人投来羡慕的目光。 “原吏部侍郎,升任吏部尚书。” 戏志才卸任后,需有人接替,上次他升任尚书时,此人已被提拔为礼部侍郎。 如今戏志才入内阁任首辅,此人自然是最佳继任者。 “臣,叩谢圣恩。” 此人略显激动,快步上前跪拜致谢。 吏部尚书位高权重,仅次于内阁。 “礼部尚书田丰,辞去尚书一职,封宋国公,文华殿大学士,入内阁,任次辅。” 又是一位国公。 田丰是最早追随刘煜的人,如今刘煜登基,作为从龙之臣,他的功劳自然不可磨灭。 “臣田丰,领旨谢恩。” 田丰上前行礼,恭敬地谢恩。 “原礼部侍郎管宁,晋升为礼部尚书。” 提起管宁,确实是运气颇佳。 他加入刘煜阵营时间不长,便进入礼部任职,任郎中一职。 当田丰升任尚书时,管宁也被提拔为礼部侍郎。 如今刘煜登基大封,管宁因机缘巧合,从侍郎直接跃升为尚书。 “臣管宁,叩谢皇恩。” 管宁言语间难掩激动之情。 管宁的晋升可谓恰到好处。 若晚一步,他将从基层重新开始;而早一步,以他的能力,刘煜自不会轻易提拔。 或许,这份好运也是一种实力的体现。 “封工部尚书欧兴为曹国公,荫三代不降爵。” 没有欧兴,便没有今日的工部,甚至神城的建设也是由他主导完成。 因此,欧兴封国公实属合理。 然而,欧兴无法入内阁,因为他无法处理其他政务。 无奈之下,他仍需留在六部之一的工部。 尽管如此,欧兴功绩卓着,刘煜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在国公身份基础上,让其子孙三代均享受此爵位,永不降级。 在刘煜的治下,并不存在‘世袭罔替’的制度,即使是皇室宗亲,爵位也会逐代递减,更不用说国公了。 “臣欧兴,叩谢陛下隆恩,祝陛下万寿无疆。” 欧兴神情激动,出列向刘煜叩拜。 瞬间,欧兴回忆起往昔岁月,那时他不过是一名普通工匠。 虽祖辈是欧冶子,但那又如何?世人对工匠的态度显而易见。 未曾想,他竟一步步晋升至六部尚书,并获封国公之位,还能荫及三代不降爵,这无疑是浩荡皇恩。 一时之间,即便是国公之尊的戏志才与田丰,也对欧兴心生羡慕。 毕竟那‘荫三代不降爵’的荣耀,可是一般人难以企及。 他们自己呢?到了下一代,若想承袭爵位,也只能是侯爵;再传一代,则降为伯爵;到了第三代,就只能成为子爵。 而欧兴的子孙却能一直保持公爵的地位,直至第五代才降至侯爵。 这并非没有代价,朝廷并非一味给予优待,若有功绩,自然可以升爵。 刘煜仅此一项原则——朝廷不会供养无用之人。 即便先祖有功于社稷,后人也需凭自身能力争取荣誉,不可坐享其成。 戏志才与田丰深知,欧兴之所以获得‘三代不降爵’的殊荣,实则源于一种补偿。 因欧兴未能入阁,仍需兼任工部尚书,而马钧和蒲元依旧只能担任左右侍郎之职。 然而,随着刘煜登基,普天同庆。 加之近期马钧和蒲元确实有所建树,相继发明创造诸多成果,因此被晋封为雍伯与梓潼伯。 “臣等叩谢陛下隆恩,祝吾皇万寿无疆!” 马钧与蒲元激动地出列跪拜。 从子爵到伯爵,对他们这些出身工匠的人来说,无疑是莫大的荣耀。 此次刘煜登基,大封群臣。 尤其是那些随他打天下的老兄弟们,功勋卓着者封为国公,次之者封侯。 此次开国大典,刘煜共册封十二位公爵、十二位侯爵以及九位伯爵: 【戏志才——卫国公】 【田丰——宋国公】 【欧兴——曹国公】 【贾诩——凉国公】 【郭嘉——郑国公】 【吕布——温国公】 【典韦——魏国公】 【张辽——晋国公】 【赵云——定国公】 【于禁——陈国公】 【甘宁——平国公】 【乐进——镇国公】 【东阿侯——程昱】 【东阳侯——陈宫】 【广平侯——沮授】 【河阳侯——徐晃】 【安平侯——文丑】 【西平侯——麴义】 【河间侯——张合】 【颖水侯——淳于琼】 【辽东侯——徐荣】 【关西侯——华雄】 【雁门侯——高顺】 【东莱侯——太史慈】 南阳伯许攸、颖阴伯荀谌、阳翟伯辛评、忠诚伯周仓、忠勤伯裴元绍、雍伯马钧、梓潼伯蒲元、平海伯高览、平定伯文聘。 子爵与男爵的数量更多。 除封爵外,刘煜还调整了六部,同时将内阁和军机处分列。喜欢洪荒:我的系统被诸天抢疯了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洪荒:我的系统被诸天抢疯了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