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饿了这么多日子,老妖婆依旧骂人骂的麻利,怕是暂时死不了了。
也就是说,到了塞北之后,他们还是要被继续奴役……
夫妻俩越走越觉得眼前发黑,然后当真昏死过去!
板车因为没了人牵引,差点儿翻倒,惹的唐家人惊呼,唐老太臭骂,最后发现家里唯二的奴仆倒下了,唐老二和唐老三简直要气疯了,想扔下不管,又舍不得买人时候花费的银子。
于是,在后边队伍的催促下,他们只能把陈家夫妻扔上板车,自己做了一回牛马……
这些热闹都被郭岭和兵卒们看在眼里,兵卒还罢了,郭岭心里却是越发不耻。
昨晚吃饭时候,听说唐家的丑事,他也很气愤,但今早起来,脑子清醒又觉得不能偏听一面之词,以后还是要多看看。
结果,他就看到了唐家这般……果然是一家子烂泥,唐大勇这个长子怎么能是个好东西。回去还是要同上司和好兄弟们都说说,若是没有必要,尽量不要同唐大勇接触了!
这人对自己妻儿都如此狠心,还能对旁人好到哪里去啊。说不定什么时候,为了利益就要做出背刺战友的事!
远在塞北的唐大勇不知道他努力营造的人设,已经开始出现裂痕了。
听说接应迁徙队伍的小队已经出发,他还忍不住高兴,家里人再有不久就要到了,算起来,一家人也足有几个月没有团聚了。
但想想公主和家里人的不合,他又开始头疼……
北风依旧吹,雪粒子依旧打在脸上生疼,绝不手软。但迁徙的队伍却一日五十里,坚持不懈的走在路上。
许是一冬日休养生息,所有人比之从泰安出发的时候,好似气力更足了。
特别是唐家堡众人,晓行夜宿,白日互相帮忙拉爬犁,晚上轮流巡逻值守,当真做到了听话又团结,让郭岭和兵卒们都是佩服又高兴。
有这样的领头羊,迁徙队伍走起来,省却了很多琐事!
索性,他们把自己随身背着的粮食也都交给了唐家堡,搭伙一起吃饭。这般他们不用生火单做,也能留出更多空闲歇息!
李二爷爷当即答应下来,然后一家分上两三人,就把这事安排好了。
郭岭当然是跟着崔大夫一起吃的,偶尔李二爷爷也会被孩子们强硬留下,所以饭桌儿上总是很热闹!
一晃儿就是六七日过去,这一天到了塞北最大的城池墨池府附近,远远看着远处巍峨伫立的巨大城池,别说十二村屯的众人惊喜兴奋,就是郭岭等兵卒也很是高兴,忍耐不住刀鞘敲击马鞍,高声欢呼。
第110章 墨池有奇遇!
因为这座城池是北地的骄傲,这里距离边关只有不到百里,人口三万,据说是开国皇帝亲自监督建造,也是北地的定海神针。
当年外族进犯最厉害的几年,皇帝甚至都住在这里,就为了及时得到前方战报,守护疆土,半寸不让。
如今虽然皇帝不住了,但墨池府依旧繁华兴盛,每年秋冬时候南方的商队来往于此,收购皮毛药材和山货,城门口可以说车水马龙,人流如织。
特别是二十多年前,一位出自北地的大学士感念故乡文风不兴,用毕生积蓄钱财,在此开设了麓山书院,培养了很多学子,如今或者科考为官或者提刀入伍,为北地安宁和大庆兴盛做出了很多贡献!
可惜,多年征战,又距离边关军镇很近,战火无情,墨池府和军镇之间的地域,渐渐因为人烟稀少而荒芜,甚至闹出了山匪,所以,这次迁徙军户过来,无论是对军镇还是墨池府,都是意义重大。
唐甜也没去过京都,这墨池府就是她来到大齐之后,见到的最大世面了。
这会儿,她被李老四扛在肩头,同样感慨又惊喜,忍不住喊着唐川。
“大哥,以后咱家一定送你到这里读书!让你从这里考秀才,然后再去京都考举人考状元!”
“好,大哥听你的!”唐川难道没有谦虚,挺着胸膛站在爬犁上,同样意气风发,有些少年人的骄傲无畏模样!
郭岭正好听见,就笑道,“这里离得军镇不到一百里,咱们还有七八日的期限,倒是不着急赶路了。索性咱们在城外修整半日,明日一早继续出发!”
“噢,太好了!”
“谢谢郭总旗!”
“咱们可以进城去看看了!”
队伍里众人都是忍不住欢呼,为了暂时歇歇,更为了能见识一下北地第一城的风采。
很快,队伍就到了城外二里处,麻利的扎营落脚儿。
墨池的城头上,负责守卫的兵将早就留意他们这大队人马了,迅速派人过来问询,郭岭亲自带了官文手续到府衙去报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