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2 / 2)

唐老三看出了不对劲,探头看看不远处,行人走动很自由,好似就他家被限制了,他扯了娘和哥哥就回去了。

“娘,恐怕是大嫂他们怕咱们过去,特意找人拦着呢。”

“什么!”唐老太得了提醒,更是恼怒的不成样子,破口大骂。

可她怎么骂都没用,到底还是一步也出不去。

而这个时候,王爷带了营地里众多将军也到了唐家大院,被迅速迎了进去,安排了最好饭菜,最好的酒,定然是不醉不归啊!

一晃就是三日,整个军镇的老老少少几乎都端过唐家饭碗了,也对唐家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以前提起唐家都是,就是那个卖豆腐的唐家,如今是唐举人的大宅院!

别看这点儿改变小,前者带了几分轻视,后者却是敬畏。

而唐家在拾掇好了残局之后,所有亲朋坐在一处喝茶吃果子闲话儿。

唐川就提起了一件事,“三奶奶,二姥爷,我有一件事想要跟你们商量一下。原本我一心读书,只想考个功名,光耀门楣。但去了一趟京都,见识了那些豪门世家,我才知道家族的重要性。

“咱们整个唐家堡,甚至说塞北,只有我一个人科考当官,即便我能力卓绝,也只是孤军奋战。要想我们唐家打下百年基业,还要整个家族团结一心,迸发后继之力。

“昨日我同妹妹闲话儿,决定从家里生意的盈余里拿出一部分银钱,开办唐家族学,资助族里孩子读书,能考功名更好,即便考不上,也可以明理,或者为家里生意出力。

“不知三奶奶和二姥爷,你们觉得如何?”

唐三奶奶不等表态,李二爷爷已经激动的拍了大腿。

“这还用商量什么?这是好事,大好事啊!人家旁的村子盼着孩子学本事还没门路呢,咱们村子就要自己建学堂了!以后哪个小子敢不好好读书,我就打折他的腿!”

唐川临时加了一句,“二姥爷,不只是小子们,各家姑娘们也可以来学堂读书。虽然她们不能科考做官,但读书能让人明事理,以后出嫁了,教导孩子,或者做个小买卖,甚至在咱们家生意里做个管事都好,起码有安身立命的本事,婆家也高看一眼,不敢欺负我们村的姑娘!”

“对,对!就是这么个话儿!”

这一次轮到唐三奶奶拍大腿了,“还是川哥儿想的周全,爹怂怂一个,娘怂怂一窝!有个好娘教导,孩子们肯定错不了。再说了,可不要瞧不起女子。咱们村子如今家家户户的女人们都能支撑门户,不少赚钱!

“就因为这个,这一段儿收拾了庄稼,多少个村子的人家都来走动,想要娶咱们村的闺女呢!以后读书学写算,咱们村的闺女就是城里的人家也嫁得!”

第311章 杀手锏

五婶子和兰草几个听得是连连点头,底气十足。

李二爷爷把话题重新引回建学堂上,唐川说了具体的打算。

“我们家出银子见学堂,聘请先生,采买纸墨笔砚等物。咱们村里的孩子可以不用出任何费用,周围几村,同咱们一起从京都迁徙过来的,路上有同甘苦共患难情义的乡邻,需要交一半费用。

“学堂中午供给一顿饭菜,早晚需要各家自己负责。每半年一次大考,不认真读书或者实在没有天分的孩子,经过两年依旧在末尾就退学。

“其余表现好的孩子,愿意科考的,我们家继续资助,愿意做工养家的也支持。总之,看个人意愿,也看我们村子的长远发展。

“以后,我们家里生意更好了,到时候还会买族田,所有收益都用作学堂和祭祀的花销。

“若干年后,我们唐家堡,儿郎有出息,姑娘明理自立,自然会兴旺繁盛。”

“好,好!”所有人都是异口同声的夸赞起来,兴奋的不成。以前日子艰苦,只求孩子不会冻饿而死,谁能想到不过隔了两年,村里就已经在规划百年大计,不得不说命运的神奇!

李金第一个表态,“我们没有钱,但有力气。等建学堂的时候,我回村去帮忙!”

“还有我!”五叔也是随后应声。

“我们也不能落下,别的不成,摘菜做饭肯定能帮上忙。”五婶子和兰草几个也是半点儿不落后。

唐甜在一边笑嘻嘻听着,默默盘算着家里生意的进项。别的不说,只酒楼就是日进斗金,不用她在空间划拉好东西出来换银子了!

待得这事商量好,众人就各自忙碌去了。

唐川是一定要回墨池府继续读书的,而且如今是举人了,少不得要加一些应酬,总不能死读书,没几个交好的同窗友人,以后做官也艰难。

唐海要留在周家,同大春几个继续学武。这倒是不用担心,周夫人把儿子们当羊群放养,多了唐海一个也不需要多费什么力气。

最新小说: 你为什么知道剧情 绿皮橘 总感觉自己穿错了书:我是路人丫 死遁后狗男人们都疯了[快穿] 重生后在男团当ACE 大院美人替继妹出嫁后 快穿:恶毒女配抢走了金手指 快穿之地府阿飘要修仙 穿成亡国女昏君后 我比你更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