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汉口,阳光炽热,空气仿佛被煮沸了一般,闷热难耐。空气中弥漫着长江水汽的味道,让人感到有些窒息。 我们三个人站在江汉关钟楼底下,仰望着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钟楼高耸入云,庄严肃穆,钟声回荡在城市的上空,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我们的目光越过钟楼,投向了对面那排殖民时期的老建筑。这些建筑风格独特,红砖外墙爬满了郁郁葱葱的爬山虎,宛如绿色的瀑布倾泻而下。铸铁阳台的漆皮已经剥落得斑斑驳驳,露出了里面的铁锈,仿佛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这些老建筑见证了汉口的兴衰荣辱,它们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底蕴。站在它们面前,我们仿佛能够穿越时空,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繁华与落寞。 "就那栋,"老邻居指着斜对面一栋巴洛克风格的三层洋楼,"周家日记里说的'德明大楼',现在改成青年旅舍了。" 老张擦了擦脖子上的汗:"这鬼天气,跟蒸笼似的。咱先找个地方喝点凉的?" 德明旅舍的前台是个四十出头的女人,烫着一头小卷发,涂着鲜红指甲油的手指在登记簿上敲得哒哒响。 "三位住店?"她抬眼打量我们,目光在老邻居的眼镜和老张的军绿色挎包上多停留了两秒。 "对,要三楼临江的房间。"我递上身份证。 老板娘——后来知道姓陈——突然压低声音:"你们是冲着304来的吧?" 我们三个同时僵住了。老邻居推了推眼镜:"什么意思?" 陈老板娘咧嘴一笑,露出颗金牙:"这半年来了四拨人,都指名要304。上周还有个台湾老头,在房里转悠半天,最后红着眼眶走的。" 老张摸出钱包:"那房间现在空着?" "空是空着,"她抽走两张百元钞票,"不过得加钱。" 304是个狭长的单间,墙上贴着发黄的西洋壁纸,临江的窗户被厚厚的窗帘遮着。老张一进门就打了个喷嚏:"这灰!多少年没人住了?" 老邻居却直奔墙角的老式壁炉——在武汉这种地方装壁炉,本身就够奇怪的。他蹲下身,手指沿着瓷砖缝隙慢慢摸索。 我检查着那张铁架床,突然发现床板背面刻着几行小字: "民国二十七年九月,存于夹墙,待来日" 落款是个"周"字。 "老邻居!"我压低声音叫他。 就在这时,房门突然被敲响。陈老板娘端着盘西瓜站在外面:"天热,请你们吃的。" 她的眼睛却直往屋里瞟,最后停在老邻居还搭在壁炉上的手上。 晚上十点,旅舍渐渐安静下来。我们三个假装关灯睡觉,实际上竖着耳朵听走廊的动静。 果然,十一点刚过,门外就传来极轻的脚步声。钥匙在锁孔里转动的声音让老张一个激灵坐了起来。 门开了一条缝,陈老板娘的身影在月光下像只猫一样溜了进来。她手里拿着个小手电,光柱直接照向壁炉—— "啪!" 老邻居突然打开床头灯:"找什么呢?" 陈老板娘吓得差点叫出声,手电筒"咣当"掉在地上。她转身想跑,却被守在门口的老张堵了个正着。 "误会!我就是来检查窗户......" "检查窗户不带钥匙?"我捡起她掉在地上的万能钥匙。 陈老板娘突然泄了气似的坐到床上:"我就想知道304到底藏着什么......那个台湾老头走时,掉了这个。" 她从口袋里掏出张发黄的照片,上面是个穿长衫的年轻人站在德明大楼前,背后墙上挂着"周氏贸易行"的牌子。 "周世昌?"老邻居接过照片。 "我爷爷是这栋楼的看门人,"陈老板娘突然红了眼眶,"49年周先生走时,说会把爷爷接到台湾,结果......" 第二天一早,我们找来工具,开始拆壁炉的瓷砖。陈老板娘在门口放风,时不时紧张地看向走廊。 当第七块瓷砖被撬开时,露出个黑漆漆的洞口。老张伸手进去,摸出个包着油布的匣子。 油布揭开,里面是本厚厚的账册,封皮上烫金的"周记"二字已经褪色。翻开第一页,密密麻麻记录着: "唐三彩马两件,寄存英租界花旗银行保险箱,钥匙交马掌柜" "青铜鼎一件,埋于后院梧桐树下三尺" "《千里江山图》摹本,缝于客厅沙发夹层" 最后一页写着: "余奉命护送故宫文物西迁,特将私藏分存七处。若有不测,望后来者能将国宝归于国家。周世昌,民国二十七年十月" 老邻居的手微微发抖:"这是......故宫文物南迁的民间版本!" 陈老板娘捧着账本,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我爷爷到死都念叨,说周先生一定会回来......" 原来她这些年守着旅舍,就是想等一个答案。 "那个台湾老头?" "是周先生的孙子,"她抹着眼泪,"他说爷爷到死都惦记着大陆的这些宝贝。" 老张突然一拍大腿:"咱得去后院看看那棵梧桐树!" 后院的梧桐树已经长得有两人合抱粗。我们借来铁锹,在树根处往下挖了快一米,锹头突然"当"地撞到了什么。 是个锈迹斑斑的铁箱! 打开箱子,里面塞满了防潮的油纸。层层揭开后,一尊泛着青绿色光泽的方鼎露了出来—— "西周饕餮纹方鼎!"老邻居的声音都变调了,"这品相......绝对是国宝级!" 陈老板娘却后退两步:"你们拿走吧,我不要......我只要知道我爷爷没白等就行。" 三天后,湖北省博物馆的专家带着专业设备来取走了方鼎。陈老板娘破天荒地请我们吃了顿饭,席间喝得满脸通红:"我这辈子......值了!" 离开汉口那天,长江上起了雾。老张望着逐渐模糊的江岸线:"你们说,另外五处藏宝点在哪?" 老邻居翻着那本账册:"上海、重庆、贵阳......最远的一处在昆明。" 我收起相机里拍的资料:"下一站?" "先回北京,"老邻居小心地包好账册,"这事得上报文物局。"喜欢京城寻宝记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京城寻宝记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