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2 / 2)

说着,就带李桂枝走了。

王凤英没来及骂回去,一口气堵胸口里,吃晚饭时还骂骂咧咧。

“这个丁氏简直太不要脸了!她家就五口人,老两口带小两口,上头一个卧床不起的老婆子,能吃多少?这就开始借粮了,往后天儿越来越冷,地里能找到的野菜越来越少,她还不得上街讨饭?”

秦大平白她一眼,“你借她几把米不就得了,好歹也是邻里一场。”

王凤英更气了,“就你会做好人!那丁氏是沾得的吗?她家两个男子汉,一个比一个懒,就算没下冰雹,也不会有啥好收成,如今多少劳力都去镇上找活儿干了,他家爷俩天天坐门口叼烟袋,婆媳俩只顾描眉画眼的,也不知道出去挖野菜,不饿她家饿谁家?”

秦大平被怼得张不开嘴,干脆不说话了,低头老实喝粥。

秦老太点头表示赞成,“这事凤英做得对,咱家的粮也就将将够吃,只要开了借粮的头,人家不知当咱们多大的家业,都跑来借,到时候是借还是不借?”

王凤英得了婆婆撑腰,又瞪秦大平一眼,秦大平只当没看见,继续喝粥。

“好了好了,往后再碰着谁来借粮,一口咬定没有就是,不必多费口舌。都吃饭!”

秦老太头疼不已,一把年纪,还得时不时给儿子媳妇浇火,她心累啊!

赵锦儿突然低低开口,“奶,我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一家人都朝她看来,毕竟她平日比刘美玉还闷,除了干活基本不说话。

秦老太慈爱的笑笑,“都是自家人,有话就说,哪有什么当讲不当讲的。”

秦慕修从郡上回来后,就不让赵锦儿给他往屋里端饭了,每天都和大家一起吃。

此刻也静静看着自家小媳妇,比旁人更好奇她要说甚。

赵锦儿对上他鼓励的眼神,当即挺直腰,大着胆子说出自己的想法。

“丁大娘和桂枝嫂子都不是善茬,她们借粮不成,还碰了一鼻子灰,肯定对咱家怀恨在心,指定又要使什么阴招。咱得准备准备,防患于未然。”

王凤英愣了愣,旋即炸毛,“反了她还!借不成就要害人,那是借吗?那是抢!说破天也没这个理,我不怕她!”

赵锦儿却道,“要是寻常年份,确实不用怕她,可今年这个光景,家家户户都绝了粮,她若真出去嚷嚷咱家藏着粮,只怕到时候大家饿极了,会来咱家找茬。”

一屋人一听,顿时想到秦老太说的那个饿极了连人肉都吃的恐怖故事。

“那可咋办?”

王凤英只是脾气火爆,脑子还是有的,赵锦儿这么一提醒,她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眼下大家还能靠野草挨一挨,再冷下去,啥吃的也没,家里不会被抢吧?

秦慕修没想到自己的小媳妇能有这样的远见,笑着对她点点头,表示赞许。

得到相公的肯定,赵锦儿更不怯场了。

“首先,咱们得把粮食转移走,藏在地窖里,实在太不安全,就算村民们不打主意,谁知到时候有没有流民来打主意?”

赵锦儿的话勾起秦老太的回忆。

“对,锦儿说得对!我小时经历的那次饥荒,到后来可是乱成一团,到处都是流窜的难民,见着谁家有粮食都抢,抢完就跑,比山上的土匪还凶!偏他们也是普通百姓,打不得杀不得。”

第57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

“再者,往后咱们白日最好不要烧锅了,每天夜里偷偷烧一顿,把一天的吃食都煮好,省得旁人看到咱家烟囱总冒烟。”

这话也打进王凤英心坎里。

丁氏那老婆娘就说是看到秦家烟囱整日烧得突突的,才断定他们家肯定有粮。

赵锦儿接着道,“最后,哪怕家里粮食够吃,我们也不能像往年一样在家里猫冬,家里女人得跟着大家伙一同出去挖野菜,男人最好也能去镇上找个活儿干,否则人家当咱家多大的家业呢!”

王凤英郁闷不已,藏富她能理解,可大冬天下地干活,她实在不乐意。

毕竟也是四十来岁的妇人,这些年为一大家子操劳,落下不少病根,一年到头就指着冬月和腊月在家歇歇。

现在还得冒着大雪出去挖野菜,夭寿哟!

刘美玉没说话,心里也是抗拒得很。

吃了镇上大夫开的药以后,她总觉得两腿发虚,这个月月事更是接连来了半月有余。

别说干活,往那一站,不到一碗饭的功夫,都头晕眼花的。

见大娘和大嫂都不说话,赵锦儿意识到自己似乎说错了什么,胆怯怯看向秦慕修。

秦慕修又微微点头,表示她说得都对。

秦老太也道,“大雪天出去干活,确实累,但锦儿说得不错,眼下这个情形,咱们不能在家待着。这人呐,多多少少都有红眼病,自己过得去的时候,人家好碍不着他什么,但自己过得惨时,旁人若在享福,就很容易嫉恨,一旦嫉恨了,什么事都能干得出来。有句老古话叫什么来着?”

最新小说: 四合院:傻柱重生,娶妻陈雪茹 猫痕伤 异瞳狂妃:邪帝,太凶猛! 出猎 迢迢明月 她的琴师[女尊] 听到乖巧妻子心声后 戏缠郎 你为什么知道剧情 绿皮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