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事儿?”见赵锦儿进门,笑着问道,不等她答话,又道,“你来得正好,快帮我把箱盖子掀着,我拿点东西。”
赵锦儿一脸迷茫的上前帮秦老太扶着箱盖,阿修不是说奶找她吗?
秦老太念念叨叨,“侯府要啥有啥,旺儿怕是也不馋吃,咱家这炒花生和山芋条儿都是自己做的,倒是能让他尝尝鲜,你快端去,别叫人干坐着。”
赵锦儿就端着糕点盘到堂屋来了,秦慕修正陪旺儿说话。
想问秦慕修咋回事,当着外人,又不好开口。
只好先把糕点盘摆到旺儿面前,“旺儿哥,这都是我们自家做的,尝尝。”
旺儿笑着道谢,“太客气了!”
嘴上这么说,身体却很实诚,吃得可欢,不一会就嚼了一地花生壳。
秦老太可喜欢这个活泼又没架子的小伙,拉着问,几岁了?家里几口人?可说媳妇了?
旺儿边吃,边一一回答,“刚满十八,家里爹娘健在,有两个兄弟,还有俩姐姐。”
赵锦儿忍不住噗嗤一声笑。
“笑啥?”秦老太问道。
赵锦儿撇嘴,“奶这样儿有点像李媒婆……”
秦老太哈哈大笑,“你别说,我还真想给旺儿小爷做个媒。”
旺儿挥挥手,“不急不急,我还没攒够买屋的钱呢。”
秦老太睁大眼睛,“你家里没屋吗?怎么还要攒钱买屋?”
旺儿嘿嘿一笑,“家里有屋倒是有屋,但我在城里做活,总不能把媳妇孩子扔乡下啊,我想着,攒两年银子,在郡上买两间屋,带个小院儿的那种,最好离侯府不远,到时候白日在主家做事,晚上就能回家陪媳妇孩子,就算不能天天回去,也是个照应不是?”
第135章 分家
秦老太笑道,“媳妇孩子在乡下,你爹娘兄弟也会照应的嘛。”
旺儿不以为然,“媳妇孩子是自己的,指望爹娘兄弟照应怎么行。”
秦老太不明觉厉,觉得这话有道理好像又没道理,不知怎么搭话。
倒是秦慕修在旁点头,“媳妇孩子就得自己照顾,不能假手于人。”
秦慕修这么一说,秦老太顿时就觉得这话确实有道理。
毕竟这个孙子自幼不在父母身旁,靠的就是爷奶叔伯,对这个话题最有发言权了。
没有爹娘的孩子,哪怕其他人照顾得再好,也是缺憾的吧?
旺儿见秦慕修懂自己,打开了话匣子,“你们家和睦,秦公子你是不知道,有些人家鸡毛一地的!我二哥也在外头做活的,二嫂带侄女在家,我爹娘重男轻女,偏心生了孙子的大嫂,大嫂和我娘一起,把二嫂欺负得抬不起头,二嫂在家,连个佣人都不如,真的,侯府里的佣人都没我二嫂辛苦,我不想自己的媳妇儿也沦落成二嫂那样。”
赵锦儿在旁听着,不由对旺儿刮目相看。
这世道,男人娶了妻子回家,不就是为了孝顺父母生儿育女的吗?
才不管媳妇死活呢!死了就再找个呗。
难得旺儿还没媳妇,就知道站在媳妇的角度去心疼媳妇,将来肯定是个好丈夫,好父亲。
秦慕修就在这时看了赵锦儿一眼,眼神满是温柔坚定。
赵锦儿撞上这个眼神,心头暖暖的。
嗯,我们家阿修也是好丈夫,将来肯定也会成为好父亲。
晚饭后,秦老太当孩子王,亲自带一帮孩子们去看大戏,闹到半夜才回,可算是尽兴而归。
旺儿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就走了,秦老太见他爱吃白烙饼,连夜烙了一袋子给他带上。
吃早饭时,秦大平一边稀里哗啦喝着稀饭,一边感慨道,“这旺儿小爷倒是随和,不像有些人在大户人家做几年事,尾巴都翘上天,瞧不起这瞧不起那的,整得好像不是村里出去的一样。”
秦大平只是随口一说,说完,章诗诗的脸色却是煞的一变,筷子重重在碗里捣了两下,起身扭着屁股出去了。
秦大平一脸懵逼,“老.二媳妇这是怎么了?”
秦老太幽幽叹口气不说话:这儿子活了四十岁,脑子还是缺根弦,他这骂的不就是章诗诗爹妈吗?那俩口子自打进城干活,连她这老娘都瞧不起了,更别说乡里乡亲的了,这不,诗诗都嫁给秦鹏了,她爹连个头都没露。
王凤英白瞪秦大平一眼,“白面馒头都堵不住你的嘴!”
说完,连忙拿了两个馒头并一个煮鸡蛋追出去哄章诗诗。
这边厢秦慕修不紧不慢的吃完早饭,用赵锦儿给他绣的小手帕擦净嘴,突然开口道,“正好都在,我和锦儿有个事想跟大家商量一下。”
秦老太、秦大平、秦虎都看向秦慕修。
小老三平日里话不多,什么大事要这么郑重?
赵锦儿:啥事,我怎么不知道?
秦慕修在桌下擒了赵锦儿的手,轻轻捋了捋,才道,“我和锦儿想起房子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