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疼,母嫔很多年没有走过这么多路,实在逛不动了。”玉嫔去意已决,转头对封佩云道,“麻烦封小姐回去跟你母亲表达本宫的谢意,多谢她玉成本宫和华儿的心愿,今日我们玩得很开心。改日本宫会请太太进宫,到本宫的回月宫坐坐。”
玉嫔都要走了,封佩云哪里还有心情陪万华继续瞎逛,就劝万华道,“时候不早,我们也回去吧。”
万华只好不情不愿地跟着玉嫔一起回宫了。
“玉嫔今日可有什么不对劲?”
晚上,封商彦问他妹妹。
封佩云摇头,“没有,没逛一会就说脚疼,直接回去了。我还以为她要逛很久呢。”
“中间什么事都没发生吗?”
“没有啊。哦对了,我们去了一家高丽参店铺,买了点高丽参回来泡酒。玉嫔好像跟那个店主寒暄了几句,不知说些什么,我没听见。大概是聊聊家乡的风土人情?”
封商彦也没多想,就没再追究此事。
……
医堂转眼已经开了快两个月,学生们在系统的教学之下,进步很大,有些原本有底子的,甚至可以随老师们坐诊。
不少百姓听到医堂看诊收费很便宜,大夫们的医术还很高敏,纷纷慕名而来。
这些大夫都是从各地州县而来,颇有大展身手,与太医院一较高低的抱负。
两个月下来,医堂从门可罗雀道万人空巷,竟然名声大噪!
不只是普通老百姓,就连名门贵胄,也开始约医堂的大夫们上门看诊。
医堂得到这样的认可,赵锦儿很开心,但是她不想刚刚有点起色,大夫们就开始频繁外出看诊,这样下去,大夫们只顾着去有钱人家看诊挣钱,哪还有心思继续教学生?
于是她让花镛和几个科长(每科的负责人)组织所有大夫一起开了一次会。
严禁大夫们私自外出看诊,如有发现,先警告,屡教不改者,革除医堂老师之职务。
刚刚尝到甜头的大夫们,听到这话,纷纷有些不乐。
有人问道,“所谓大医精诚,难道不是应该对病人一视同仁,有钱或者贵胄人家的病人,不肯抛头露面出来看病,咱们上门也是应该的呀!”
赵锦儿冷下脸,“那些贵胄名门,若真的病得不行了,没人上门,肯定也会主动来医堂的。”
第644章 花镛的才干
众人听了,纷纷撇嘴。
有人小声道,“大夫也是人,我们也有妻小家累,这么离家千里地来到京城,回去一趟千难万难,如果能凭本事挣几个钱补贴家用,不偷不抢的,为何不可?”
赵锦儿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反驳。
见她不说话,人群的声音就越来越大。
“医堂的课,我们一天也没落下过,每隔几天的医堂坐诊,我们也没逃避,出去接诊,都是利用晚上或者休息时间,我们没耽误任何事啊!”
“要不干脆把我革除算了,我出个诊,遇到大方人家,伸手就是十两二十两的诊金,一月出个两三次,比医堂发的多得多。”
“好像确实是这样的。”
就在这时,花镛大声道,“都住口,都住口!听我说两句!”
花镛医术好,会做人,平时谁有困难找他他都不推辞,又有很强的交涉能力,所以整个医堂上下,从大夫们到学生们,都服他。
他这么一开口,众人立刻就安静了。
“大家听我说两句!咱们医堂开到现在,两月有余,能有如今的斐然成绩,着实不易,这离不开所有人的努力,更离不开赵山长的前后奔走。
我相信大家当初能留下来,一方面是仰慕鬼医老人家,想在他门下让自己的医术更精一步;一方面,是你们都有对整个杏林的责任心,抛下俗见将毕生所学倾囊教授给学生;但,还有最重要的一方面,是因为赵医女给大家争取到的条件!
若医堂给大家的月俸,不够大家养家糊口的,大家会留下来吗?!”
众人被问得哑口无言。
因为激动和生气,花镛的脸庞都有些红了:
“既然当初觉得够养家了,现在为什么又不够了?
是不是去了几户达官显贵家里,见过世面,开过眼了,就瞧不上这点薪水了?
今日不是我花镛菲薄你们,那些有钱有权的人家,愿意出高价请你们上门,也不是看在你们的医术有多高明,而是因为你们是医堂里的大夫,这个身份让你们蒙了光环而已!不要就以为自己真的比太医院的太医还厉害,你要是比太医厉害,太医院里头怎么没坐着你?离了医堂,你们什么都不是!”
他是山东人,人高马大、声如洪钟,再加上气势汹汹,一下子就把所有人都震住了。
“做人不能忘本!数典忘本之人,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也会为世人所不齿!”
花镛做了个掷地有声的总结。
说罢,他转头看向一样也被震住的赵锦儿。
“赵山长,话已至此,不必多说,愿意遵守医堂规矩的,留下,不愿意遵守的,革除!这么好的条件,这么好的环境,还愁招不到好大夫?我是不信这个邪了!至于生了离心的人,留下也是隐患,只会带坏医堂的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