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珍珠倒是还好,她就是看两个嫂子都忙忙碌碌,觉得自己不跟着干点啥,未免显得太闲。
但张芳芳对这话是深有体会的,没有事业、没有收入的女子,一辈子就跟折了翅膀的金丝雀似的,不止随便男人拿捏,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能拿捏你!
“哎,对了,你们手里赚到钱,跟不跟自家相公说啊?”秦珍珠认真讨教。
张芳芳撇撇嘴,“我倒是想跟你二哥讲,我没处讲啊!”
秦珍珠眨巴着大眼睛看向赵锦儿,“三嫂,你呢?”
赵锦儿如实相告,“说的,但是你三哥根本不爱听,每次都说我自己收起来就行,他拿了月俸,也是原封不动交与我,还教我:女人家手里有钱,有房契,比什么都重要些,至于兜里有几两银子,能不和男人说就不要说。”
秦珍珠深以为然,“三哥说得一点也没错!我前些天算账,被我家那位瞧见了,他大吃一惊,说怎么又这么多钱,这两天,就磨着我,想买一套贼贵的笔墨纸砚。哼,三百多两银子呢!狗男人,就不能让他知道家里米缸有几升米,知道了胃口立即变大。”
赵锦儿和张芳芳都忍不住笑。
赵锦儿认真劝说,“他一个读书人,又没啥旁的爱好,想用点好笔墨不是正常吗?你也不能太过苛刻小气,要不他在同僚中间没面子的!只要不乱花钱,只要要求合理,该花还是不能省。据我所知,不好的笔,写字写着写着,都要分叉的,不好的墨就更不要提了,臭的,但是好墨却是带着墨香的。你想啊,他递给皇上的折子,带着臭味儿,皇上能对他有好印象吗?都要影响他升迁的!”
对于裴枫这个“不合理要求”,秦珍珠本是想暴力镇压的。
但听到了赵锦儿的话,顿时觉得非常有理,当即就决定,等她们一走,立即拨钱给裴枫。
姑嫂仨聊聊孩子,聊聊生意,各自算算荷包里的银子,都红光满面,一下午时间,
从裴府出来,赵锦儿笑意盈盈的。
“什么事这样高兴?”
赵锦儿撅撅嘴,“女人家的事,才不要告诉你。”
秦慕修也不是嘴碎之人,“那我就不讨你的嫌了。囡囡给我吧,我来抱,你到车上歪一会儿,怪累的。“
赵锦儿连连点头,说一下午话,谁说不累呢!
是夜,赵锦儿早早就歇下了,因为明日,她打算去医堂。
回京也有些日子了,这段时日一直在操心相公的病,家里也各种杂事,她还没去过医堂。
一夜无话。
翌日一大早,赵锦儿便起来了,安顿好囡囡,就直奔医堂。
一年多没回来,在马车上,远远瞧见外公的铜雕,赵锦儿的眼眶就有些湿/润了。
前堂,是开辟出来让没课的大夫们给病人看诊创收的。
没想到能在医堂任教的,都是经过层层选拔的东秦名医,医术好,医堂的名气,自也就越传越大,如今医堂的看诊生意,竟然颇具规模!
门口来看诊的病人,排了长长的队伍。
赵锦儿吩咐过,医堂不像太医院,不搞特权,谁来了,都是凭先来后到看病。
因此,这排队的队伍里,有贫苦百姓,也不乏达官显贵。
达官显贵们与贫苦百姓在一起,就被动地了解了不少穷老百姓的疾苦,回去之后,对老百姓的照顾与帮助,倒也多了很多。
这就是医堂运转带来的良性循环。
第763章 我有一个想法
赵锦儿穿过人群进了内堂,里面学习的学生和授课的老师,各司其职,一切都井然有序。
有眼尖的看到她来了,推了推身边的人。
“赵山长来了!”
片刻间,赵锦儿的身边便围了一大群人。
早有人去告诉花镛,不一会儿的功夫,花镛和一众大夫也出现在了赵锦儿的面前。
医堂严格意义上来说,跟学堂差不多,学生们大都两耳不闻窗外事,但是大夫们,却是听到些风声,都知道秦慕修和赵锦儿夫妇,这段时间经历了老大的风险。
这会儿见到赵锦儿活生生地站在面前,纷纷欣喜不已。
花镛激动道,“赵山长你可算回来了!师生们都快盼死了!”
“何止是我们盼,不少来求医的,也盼啊!多少人是奔着赵山长的名头来的。”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听说赵山长与太傅,喜得爱女,改日抽空,咱们都去府上叨扰,给小姐庆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