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灵感,源自我在二〇二四年经历的一段低cHa0期。那年,我刚从大学毕业,与陈漉凌一样,二十二岁。
初入职场的我,接连遇上许多的不顺与委屈,甚至惨烈到让我的LINE与IG在短短几日内涌入三十多则关心讯息,甚至还有曾在学校里从未与我交谈过的同学、早已毕业多年音讯全无的老友,甚至是在其他单位因实习而短暂相识的学姐。
他们不厌其烦地开导、鼓励我,还有人还细心地列出景点,交通方式,劝我多走走散心。不少人听闻我的遭遇,语气充满不平与震惊地问:「你被这样对待,你们单位的人没人帮你讲话吗?光是听到你被这样的对待,我就觉得好可怕!」
二〇二四年,对於我而言,是至今人生中最痛苦的一年。那段时间,我罹患了焦虑症,被迫暂停一切,在家休息,接受长达数月的JiNg神治疗与心理谘商。
当我想到这个故事时,我已经停笔了一年有余。最初是因为现实太过繁忙,总想着:「等有空再写,并好好完成属於他们的故事。」
没想到生活上接连的变调,让我失去继续创作的勇气及热情。
直到焦虑症逐渐好转,这本书才终於诞生。坦白说,我从未想过自己会好起来。那段日子里,每天我都蜷缩在床上,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劲,以前热Ai的事物如今内心再无涟漪,身边的关心更让我觉得自己无b失败。心里浮现的,不是温暖,而是羞愧与无力,我甚至出现各种焦虑症的身T化症状,让我对生活的一切彻底绝望,甚至一度想要离开这个世界。
为什麽我会写下这个故事——我当时会写下这本故事时,只是觉得很特别,也是属於我的经历。这是一段我走过来的路,是我淋过雨後学会握伞继续往前走的证明。
这不是英雄式的重生,只是一个普通nV孩,在寒风刺骨的黑夜里,悄无声息地捡回属於自己的微光。
陈漉凌的角sE,完全来自於我本人。许多场景、对话、反应,都是我真实经历过的片段进行改编。我曾前往一间庙宇,想为自己祈福,那里的师傅看我气sE不好,主动免费为我算命。那位师傅的话语既准确又温厚,给了我许多安慰与力量。那时,一个念头悄然成形:这或许能成为我下一本的灵感。
陈漉凌的外型与X格,以我为主。从小到大,我总因为面无表情,被误解为高傲、骄纵、做作,甚至连我午休时间趴着休息,也会被人无端批评。那时候的我,总太过在意他人的评价,尤其是那些毫无逻辑的恶意揣测。如今想来,我仅是一笑置之,毕竟在这个世界上,谁又能真正成功逃过流言蜚语呢?
至於名字的由来——「漉」字是我从「鹿相」的艺人身上获得的灵感,那些艺人总是看起来温柔又亲切;「凌」则是手机选字中意外出现的字眼,我便一拍即合地定名为「陈漉凌」。
傅湛行的名字也是如此,最初,我只确定想用「湛」这个字,那是一种如同湛蓝澄澈的天空。接着我开始尝试各种可以搭配的字词,终於选定了「傅湛行」,既稳重又带着一丝古意。
傅湛行,是我至今最喜Ai的男主角。他对陈漉凌的深情不渝,对人间之人的坚持与原则,都有一种令人动容的坚定。他口中那句「人间之人」,从不轻易更改,唯有在面对陈漉凌时,才会柔声唤她的名字——「漉凌」。
这样的他,又何尝不让人心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