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鹏也就是不知道她们的想法。如果知道的话肯定摇摇手指:你们想多了!
曾经的大夏那是一个崇尚强者的国度,人们喜欢阳刚气魄的男人。早期华夏影视作品如果男演员形象不好都不能饰演正面角色:所有男演员清一色剑眉坚毅的形象。那时候的女性更喜欢所谓的‘男子气概’。
而现在呢?由于女性审美观发生了变化,这一切也就都发生了变化。
大多数女性喜欢所谓的‘中性美’‘小鲜肉’,于是电视上出现了一大批的所谓‘阴柔美’的男人,画着眼线描着眉毛画着浓妆戴着耳环一个个比女人还妖娆。而且由于这样的形象更受女性喜欢更容易有关注度,作为娱乐圈背后的资本市场就大力推广这样的形象。
还有所谓的‘耽改剧’,也就是那种磕男男cp的更受女性观众喜欢。无数女性为这样的影片疯狂。
都说男人是下半身思考的动物,这话一点儿不假!女人喜欢什么样子他们就会变成什么样子,于是国内的年轻男性也会努力变成女人喜欢的样子。什么‘阳刚’?什么‘肌肉’?都不要了!现在就要‘娘’!
现在很多国内很多年轻男孩用‘手无缚鸡之力’来形容都是表扬他们——那瘦的跟芦柴棒似的,风一大都感觉会被风刮走……
都知道老外喜欢做各种各样的奇葩调查统计,老美那边曾经做了一个调查,就是女性求偶目标调查,所有肤色的女人都把黄种男人排在最后面,如果黄种男人想要脱颖而出超过其他种族男性?硬性条件是税后年薪二十五万美金以上。
这是什么概念么?在老美如果税前年收入是十万美金,就超过了90%的老美百姓——这个数字甚至更高。
毕竟这个数字是人均数。把姚老大和郭小四两人放在一起计算俩人平均身高也有一米九以上,难道能代表郭小四身高很高?
归根到底说就是在不管什么肤色的女人眼里,黄种男人都不是好的选择。
很多‘玻璃心’很容易把这个现象和什么‘崇洋媚外’挂在一起,其实这事情再正常不过了。
男人好色,那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印在基因里的‘繁殖后代’因素作祟;而女人呢?‘保护弱者’、‘依靠强者’也是她们印在基因里的因素。
前面因素导致出现了一群所谓‘妈妈粉’,喜欢娘化的男人;而后面因素则让她们寻找伴侣的时候寻找更加强大的异性。
有一说一,黄种人和黑人以及白人比较起来,看起来确实‘卖相’没那么好看,再加上现在‘以娘为美’的变态审美风格,现在黄种男人和其他种族比起来差距也就更大了一些——除非你能用钱证明自己的强大。
萧鹏自己不就是最好的例子么?
在马赛苦苦当了那么多年的潜水员,基本没有女性正眼看他。而有钱了呢?就算在这个岛上不是也是如此么?虽然在这里不靠钱,但是谁强大两个女孩跟谁。
这就叫‘现实’,别整天笑话那些‘洋垃圾’跑到大夏玩弄女性,如果不是因为大夏不是移民国家,恐怕现在国内相当大比例的男人就找不到老婆!
萧鹏听了蒙特拉塞‘没有烤箱’理论之后摇了摇头,这么多年不断给老外解释大夏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他已经累了。
没有烤箱?
亏你们也想的出来!
烤肉串、烤馕、烤火烧之类的了解一下?
我们不烤那是因为烤在很多时候限制了食材的发挥!
第1063章小心思
萧鹏的‘度假’生活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而岛上其它人都要疯了,你丫还真把这里当天堂了?
就算这里有好吃好喝的,宝拉她们也受不了,天天催着萧鹏制作木筏离开这里——你把这里当天堂我们可把这里当地狱!
其实什么‘木材晒干’只是萧鹏偷懒的借口,他本来想告诉她们这里有救生筏的,但是转念一想:制作个木筏也是一个很不错的体验不是?那行吧,开始制作木筏!
正好他带来的调味料也基本快用光了,自己这段假期也该结束了!
制作木筏其实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搬动那么重的木头进行制作,对普通人来说,‘一男两女’这个搭配想要制作木筏真的是很困难的事情。
而萧鹏的‘怪力’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他自己在那里制作木筏,让宝拉和蒙特拉塞两人准备食物和淡水:这段时间下雨明显变少,她们要把脏脏的地下水过滤后再煮开;而至于食物则是准备熏鱼和木薯团。
这里的渔业资源够多,萧鹏用了一种他在非洲学到的捕鱼方式,就是那个叫‘尤布’的谢列尔渔夫教给他的。
当时萧鹏送他手里换来了一只蛇鹫放生,尤布觉得有点儿不好意思,就交给了萧鹏他们传统的捕鱼方式。
其实通过这个捕鱼方式也能看出来非洲人民的生活态度——他们活的够随性。
他们传统捕鱼方式唯一使用的工具竟然是石头!
谢列尔人把石头扔到海里,堆一个大概有小腿那么高的‘简易水坝’。涨潮的时候潮水漫过石头,退潮的时候这些石头则会拦住那些涨潮时到岸边的鱼,拿着长矛一扎一个准。做这么一个‘水坝’需要用几天的时间,但是基本上做这么一个几年内都可以守着这么一道石头水坝吃鱼。
就像尤布,每天的‘工作’基本就是去自己的那圈石头堆里溜达一圈就完事了。
非洲人民穷是穷,但是真的很难饿肚子……这也是非洲那边烹饪手法简单的原因。有个说法很有意思但是萧鹏非常认可——越是食物物资丰富的地方越是难诞生优秀烹饪手法。
非洲就是这样地方的代表。
说到扎鱼其实也是个技术活,归根到底就是‘快准狠’三个字,其中‘快’和‘狠’其实都不难做到,基本一个成年人都能做到投掷标枪扎鱼的力度和速度,最难得是‘准’。
这个‘准’不光是指投掷标枪的准头,准头可以靠着训练做到:在眼前画个靶子居高临下往下扎,普通人练个三五天就能做到。
扎鱼真正的技术难点是鱼的位置。
人眼看到水里的鱼其实并不是鱼的真正位置。
上过高中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光在水里有折射。别看站在齐膝高的水里水并不深,但是事实上鱼真正的位置更加靠后,在这个深度大概在有鱼尾二十公分的位置扎矛是最容易扎到鱼的地方。鱼在水里越深,下矛的位置也就越靠后。
事实上这种用长矛扎鱼的技术是人类最古老的捕鱼技巧之一,到了现在还有很多地方依然保存着这种捕鱼习惯,像宝岛地区及南太平洋以及非洲,都能找到这样用长矛捕鱼的渔民。不过比较起来还是略有不同的。
宝岛地区的标枪捕鱼的目标基本是旗鱼或者剑鱼,他们渔船都有一个高翘的船头,而矛鱼手就手持三四米长的长矛站在船头寻找目标——这样的长矛投掷出去更加的稳定;而像南太平洋岛国及非洲的矛鱼手虽然也是站在船头寻找目标,但是他们用的长矛大概只有一米半那么长,报到那边的矛鱼手是把长矛投掷出去,而他们则是高举长矛从船上一个猛子直接扎到海里去叉鱼,用自己的体重来发力!
当然,那样的矛鱼手不是谁都能做的——判断鱼的位置,下矛的准头之类的都是需要长期训练才能胜任。相比起来这样站在潜水里扎鱼真的是容易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