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且先不谈论其他方面,单就频繁的王朝更替所导致的伤亡情况而言,其惨烈程度简直难以想象。 每当一个王朝走向衰落,社会秩序崩溃,百姓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战争、饥荒、瘟疫等灾难接踵而至,无数无辜的生命在这片土地上消逝。 王朝末期,往往是民不聊生,饿殍遍地,尸横遍野的景象令人痛心疾首。 再看一场小型战役,即使规模相对较小,但其中的伤亡人数也绝非小数目。 战场上,刀光剑影,血肉横飞,士兵们在生死之间挣扎,每一刻都可能成为他们生命的终点。 而这样的小型战役,在王朝更替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数十场甚至上百上千场。 那么,如此频繁的战役叠加起来,又会造成多少人的死亡呢? 而这个天文数字,代表着无数家庭的破碎,无数生命的终结。 还是那句话,王朝的更替往往伴随着血雨腥风,那不仅仅是权力的交接,更是无数生命的消逝和无尽的苦难。 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损失可想而知。 然而,如果这种更替只是简单的权力转移,或许还能让人稍感安慰。 但若是一个庞大的王朝突然分裂成数个小国家,那么情况将会变得更加糟糕。 各个小国家之间为了争夺领土、资源和权力,必然会展开激烈的争斗,这无疑会导致更多的人员伤亡和社会动荡。 在这样的乱世中,人口数量必然会大幅减少! 而人作为万物之灵,其数量的减少意味着人道的力量被削弱。 当人道的力量被削弱时,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会受到严重阻碍。 与此同时,人的基数减少还会对修仙者的数量产生直接影响。 而随着人口的减少,能够踏上修仙之路的人也会相应减少,这将导致修仙者的数量逐渐减少。 国祚不过五百…… 如此规律,应当很好查证才是,为何古往今来没人发觉? 难道,这也是上天的影响? 朱十六这样想着,而顾瑶的思维很快地便发散了出去,很快便想到了其它事情。 她突然意识到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只有她这个穿越者察觉到了。 由于修仙者数量的锐减,这必然会对天地灵气的吸纳产生深远的影响。 假如刘常温所言不假,天道这么做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抑制”人道的发展,那么按照这个逻辑来推断,天地间的灵气理应变得越来越浓郁才对。 退一万步讲,即便不能如此,也至少应该维持在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之中。 然而,现实情况却与这种预期大相径庭。如今天地之间游荡的灵气,与三万年后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要知道,天地灵气可是修仙者修炼的根本源泉啊!其数量的多寡,直接决定了修仙者的修炼速度以及所能取得的成就。 正因如此,历经漫长岁月的顾瑶,对于这两个时间段的差异自然是心知肚明。 那么,问题来了。 为何在三万年后,天地间的灵气会减少那么多? 或者换一个问题。 消失了的灵气都跑去哪里了? 回想着刘常温的话,顾瑶的脑海中不断闪过各种念头,这些念头如同闪电一般,在她的思绪中交织、碰撞。 突然间,她似乎是想到了什么。 也许……天道并不是想要“抑制”人道。 她不禁开始重新审视天道与人道之间的关系,以及天道的真正目的。 顾瑶的思绪如同脱缰的野马一般,狂奔不止,仿佛要冲破她的脑海,飞向无尽的远方。 实际上,以顾瑶的思绪和品阶,遇到这样的事情,她的脑子里肯定会乱成一团麻。毕竟,她仅仅只是一介练气期的小修,实力低微,经验浅薄。 打个比方来说,这就好比是一个刚刚入门的青铜小兵,却要去琢磨那些电竞大神的操作和思路。 对于这个青铜小兵来说,那些电竞大神的技巧和策略就如同天书一般,难以理解。 除了感到一阵头大,脑子一片浆糊以外,这个青铜小兵恐怕只会像个傻瓜一样,嘴里嘟囔着“阿巴阿巴”,完全不知所措。 然而,这并不是因为顾瑶的智力水平不够,而是因为她所处的层次和那些电竞大神相差太远,根本无法理解他们的世界。 经验与眼界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但……她现在没脑子。 肉体与灵魂之间,你很难说是谁束缚住了谁。 当然了,这些都不是重点。 此时的顾瑶想到了灵气,这是修仙者赖以生存的关键。 难道说,天道是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掠夺灵气? 这个猜测让顾瑶的心跳陡然加快,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 她感觉,自己似乎正处于一个天地牢笼陷阱当中,正有着一根巨大的吸管正不断地抽取着牢笼内的一切。 如果天道真的是这样的目的,那么对于修仙者来说,这无疑是一场灭顶之灾。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因为一旦灵气被掠夺殆尽,修仙者将失去生存的根基,他们的存在也将变得岌岌可危。 如果此时的顾瑶有躯体,额头定然已经冒出了一层细汗,手不自觉地握紧,指甲也有可能深深地陷入掌心。 因为她意识到,这个惊人的猜测可能会引发一场轩然大波,甚至会改变整个修仙界的格局! “这也许……便是院长让我前来的原因?” 顾瑶忍不住这样想着。 而此时,顾瑶正在思索的期间,朱十六和刘常温已经快要打起来了。 “陛下何故如此?哪怕我不说,陛下应该多多少少也能猜得到我的身份。” “因此面对此时的场景,内心深处多多少少应当是有所准备才是。” “只要您答应我,依附于天道门,践行上天的理念。” “我保证,日月帝国绝对能够成为中州王朝内,第一个国祚破千的国家!” 朱十六怒视着眼前的刘常温,胸膛止不住剧烈地起伏着。 事实上刘常温说得对。 对于他的真实身份,朱十六早就已经有所预料。 他又不傻,一次两次对方用“天意”来劝告自己,能说对方只是想要用别样的方式来安慰他。 但是刘常温用这套说辞已经有十几次了,哪怕反应再迟钝的人,心中定然也会有所猜测。 更别说他这个日月帝国的开国之君了。 而为什么能猜到,原因更简单了。 身为自上古时期一直留存至今的门派,天道门的理念思想早就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除了那些修行刚十年左右的小菜鸟可能会不知道以外,基本上所有的修仙者都有所耳闻。 见朱十六这副模样,刘常温也不恼,只是微微叹了口气。 但……人,总是会抱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在诸多跟随他打天下的原始股当中,他与刘常温的情谊也最为深重。 不光是两人一同出生入死过,还因为在几十年前,对方出面要了一块荒地。 不至于让他父母与兄长死无葬身之地。 百善孝为先,再加上长兄如父。 他对刘常温的感激与情谊交织在了一起,编织出了一个幻想。 也许,只是他想错了。 但,现实还是给他狠狠地扇了一记耳光! 似乎是早就料到了朱十六的反应一般,开口道: “…我也知道,陛下您身为一代雄主,定然不会听信我的一面之词。” “那么,您就瞧好了。” 说着,刘常温缓缓后退,整个人也就这样虚化在了原地。 只留下他的几句话,不断地回荡在书房内。 “除非是域外天魔,否则越是想要脱离天命的安排,掌控自己的命运,所遭到的反噬定然会越来越大……” “陛下,您会后悔的。” 待刘常温离开之后,过了好一会儿,朱十六才像突然回过神来一样。 慢慢地转过身,重新坐回椅子上。 他的动作有些迟缓,仿佛全身的力气都被抽走了一般,一屁股坐下去之后,便如泄了气的皮球一样,软绵绵地靠在了椅背上。 朱十六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那口气在他的胸腔里憋了许久,此刻终于得以释放,让他感到一阵轻松。 然而,这轻松并没有持续太久,他的眉头很快又紧紧地皱了起来,心情依旧无法平复。 “呵……吓唬朕……” 朱十六的嘴角泛起一丝冷笑,自言自语道: “真当朕是吓大的?”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威严和不屑。 过了一会儿,朱十六似乎冷静了下来,他摇了摇头,像是要把刚才的不快甩出脑海一般,然后低下头,继续处理起手中的事务来。 在他看来,所谓的“践行天命”,不过是无稽之谈罢了。自己只要老老实实地种田,不惹是生非,又能出什么事情? 一个月后—— “呵呵……呵呵哈哈哈哈哈——” 看着被压在地上,一脸怒容瞪着自己的长袍中年,朱十六笑了。 “刘宰相啊刘宰相……你说说你,你的脑子里究竟是怎么想的?” “你居然敢谋反?!” 听到朱十六说的话,跪在地上的中年人吐了口唾沫,直接无视了朱十六的威压,冷笑道: “朱十六……我去你姥姥的!” “当年你趁着我去打仗,你直接杀了我的儿子,这件事我可一直都记在本子上呢!” “你还问我为什么……我恨不得吃汝肉,扒汝皮!” “混帐!你也不想想你这宰相位置是怎么来的?!” “劳资稀罕吗?!啊!” 看着眼前这个跟了自己半辈子的战友,此刻正恶狠狠地盯着自己。 朱十六指着对方,连叫了三声“好”。 当即下令,将对方的九族消了,还顺带废除了宰相制度。 同时,还处理了一批与其结党营私的官员。 在朱十六看来,这没什么好说的。 站错了队做错了事,就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然而,就在他的指令发出去的第二天,他的大儿子,当今日月帝国的太子便是找了过来,跪到了他的身前。 “求父皇,赦免宋晓的罪状。” “他可是我的老师啊!” 看着跪在自己身前,不断磕头的大儿子。 朱十六顿时是气得有些牙疼。 “你知不知道,为父这么做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你!” 话刚落音,只见朱十六面无表情地将手伸进储物袋中,仿佛那里面藏着什么宝贝似的。 过了一会儿,他的手缓缓地抽了出来,手中赫然握着一条荆棘藤蔓。 这条荆棘藤蔓通体呈现出墨绿色,上面布满了尖锐的刺,看上去让人有些不寒而栗。 然而,这并不是它最可怕的地方。 最可怕的是,这种荆棘藤蔓本身并没有太大的杀伤力。 但抽打在金丹以下的修士身上,却会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法言喻的剧痛。 朱十六拿着一段,将手中的荆棘递给跪在眼前大儿子。 “拿住它。” 正在地上不断磕头的太子闻言,也是抬起头来。 当看到眼前的是藤蔓时,眼中也是闪过了一抹茫然之色。 显然,他也是知道眼前这根藤蔓的作用。 “这……父亲,这藤蔓上满是灵魂尖刺,这该如何握住?” 见自己的儿子发问,朱十六冷笑了一声。 居然是一只手拎着荆棘藤蔓的一侧,在另一只手直接握在了藤蔓上。 然后,在太子震惊的目光当中,手直接在藤蔓上直接扫过! 同时,他的表情有些扭曲,显然这种藤蔓的疼痛,哪怕现在已经是金丹期的朱十六也有些遭不住。 但是最后,他还是将将那根光秃秃的枝干放到了太子的眼前,对方的手里。 “现在……知道了吗?” “如果我现在狠不下心来一撸到底,那么你又怎么能够抓住你手上的荆棘?” “只要我将荆棘上的刺拔掉了,你不才能更好的握住手中的棍子吗?” 太子闻言,顿时被噎住了。 因为他也听出了朱十六话语当中的另一层意思: “宁可错杀一千,也绝不放过一个!” 听出这话,太子顿时也是不说话了。 然而,这还没完。喜欢觉得为师不是人?你可以不觉得啊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觉得为师不是人?你可以不觉得啊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