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69章 安天下狂澜(下)
第二日
委员长在开完会之后,换上他最喜欢的军装,来到防空洞的指挥部。
此时的指挥部已经初具模样,国防部作战厅,参谋本部都派了人来支援。
作战室内忙碌的样子他很久没有看到了,让委员长很有当年在徐州北伐的感觉,看着依旧坐在那里稳如泰山的白崇禧与沈复兴,他有感而发,浓烈的乡音差点吓了沈复兴一跳:
“当年,先总理率革命军分三路汇合徐州,兴师北上。光复徐州的第二天,清帝见大势已去,宣告退位。民国十六年四月,也正是在徐州城郊,我有幸亲率数十万健儿征讨北洋军阀孙传芳、张宗昌,大获全胜。现在,廖肯被困馆陶,我不明”
“委员长,这便是昨日跟您说的计划书.”沈复兴当场打断委员长的【施法】,这话讲出来,不吉利啊。
就在昨天,沈复兴用【帅者,用将也,将者,用兵也,舍将而以帅统兵,自古未有】开头,用当年他11年前率军北伐一统秋海棠叶作为结尾,说服了委员长。
特别是讲到【本d本军所到之处,民众竭诚欢迎这都是您作为统帅取得的成就,而不是为将时取得的成就】。
沈复兴记得很清楚,这句话说完,张治中、何应钦与白崇禧仿佛看怪物一样看向沈复兴。
他们三人眼里,委员长听到这话时,突然站得笔直,挺起的胸膛比见到英美法代表还要高,如果不是几人看着,怕是立马要飘到天上去了吧?
你也太会了!
这才有了今天,沈复兴重新提交战术报告的场面。
其实,沈复兴想得很周全,就是没想到日寇疯了一样调度十几万大军南下。
这样一来,战役规模扩大,他想要一人独揽大权是不可能了。
哪怕是陈诚,胡宗南之流也不可能!
国家有国家的规矩,军队也有军队的规矩。
委员长接过沈复兴的计划,开口问白崇禧:“健生啊,你怎么看?”
“维安思虑良多,虽有风险,但从这几日战斗来看.”说到这里,白崇禧看了一眼沈复兴,眼神复杂:“委员长眼光毒辣,这戴安澜是黄埔三期的,是您的学生,跟您一起参加北伐,这天下啊,要多一个名将了。”
沈复兴微笑不语,何应钦见委员长思考,立马说道:“长城抗战时,您给亲手给他颁发过五等云麾勋章,中原大战前,他长子出生,取名覆东,覆灭东洋,您还夸过他呢!”
卧槽!?
白崇禧傻了,他看看何应钦,又看看沈复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人家在委员长身边混这么好,果然是有理由的啊。
委员长笑着说道:“记得那个廖肯.”
“门门第九,是个全才,您亲自点的将,让他去税警总团锻炼。”何应钦立马补上。
白崇禧嘴角一抽,继续闭目假寐。
没意思~
“维安啊,说说战况吧。”委员长显得很满意,他双手叉腰站在地图前,似乎要做什么决策。
沈复兴没什么好说的,总不能跟戴安澜兄弟抢功劳吧?
他拿起指挥棒,在地图上点着:“如今日寇第4旅团一部于昨夜攻入馆陶,与廖肯部城内发生巷战。”
委员长嘴角一抽,刚才的好心情全没了。
“5团作战参谋朱凯仁亲自率兵于城内设伏,击毙敌第12大队大队长,歼敌700余人,日寇龟缩馆陶一角,于今日早晨继续增兵。”
“廖肯决议继续放开东门,敌139联队率部已经入城,目前正在激战。”
“安阳方面,贾幼慧将炮兵分成120个阵地,另有200个木质假阵地,漫天炮火覆盖之下.进攻的伪军有溃逃的迹象。”
委员长又露出笑容。
“但大名的日军正在南下,大名县东临卫河,北面漳河,交通不便,乃是绝地!”
委员长眼神复杂。
“元宝山守军匡章还在坚持,伪军17师多次劝降,匡章依托山势与火炮优势连续打退伪军进攻。”
“唯一担忧的,便是南下的另外的伪29师与刘月俊部,另外日寇还有一个旅团没有出现。”
委员长脸色不好,轻咳两声借口会议离开。
这还微操个屁,还是把鼠标还给沈复兴吧。
见委员长离开,沈复兴与白崇禧对视一眼:“电告戴安澜,放手一搏!”
可即便防空洞里的大家沉得住气,前线记者一篇一篇报道,可就不容乐观了。
特别是费加罗报的记者与泰晤士报的记者,他们送回重庆的消息很快就刊登在了报纸上。
【大名暹罗,税警5团被困馆陶】
【多田骏率部十余万南下,豫北岌岌可危】
【戴安澜将军失联,安阳局势危急】
顿时,重庆人心惶惶,毕竟是守护一方的精锐部队,也是许多人心中不可战胜的存在。
如果税警总团败了,不少人就要另谋出路了。
一时间,新乡、鹤壁、濮阳等前线城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骚乱。
第三日
日军再次出动飞机猛轰安阳防线,留守的贾幼慧从后方急调两个营抵御侧面渡过漳河伪29师。
而多田骏的杀手锏也终于出现,在伪29师身后,正是失踪已久的第15旅团!
最危险的时刻,到了!
贾幼慧命令一营长闻辉、二营长兼作战参谋卫长东死守砖寨营乡,不得后退一步!
南下的日寇第九旅团迎头撞上了大名生产建设团与税警6团余部,双方在卫河发生争夺战。
而在馆陶,廖肯亲自操着冲锋枪又击退了一波日寇。
整个馆陶不说成为废墟,肉眼可见几乎都是残垣断壁,双方的战士经常伏于瓦砾之中一击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