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过后的清晨,青山村笼罩在一片白茫茫的雾气中。王轱辘呵出的白气在眼前凝结成霜,他紧了紧沈雅琴给他织的毛线围巾,摇着轮椅缓缓穿过梨园。工人们正在给果树做防寒处理,刷石灰水的刷子与树干摩擦发出沙沙的声响。 "王叔,东区的老树都处理好了。"技术员小赵搓着冻红的手走过来汇报,"新栽的五十棵幼苗也都裹了防寒布,保证安全过冬。" 王轱辘点点头,伸手摸了摸身旁一棵老梨树粗糙的树皮:"这棵老树跟我同岁,可得照顾好了。" "您放心。"小赵翻开记录本,"对了,大棚那边的草莓已经开始转色,预计腊月下旬能上市,正好赶上春节。" 正说着,沈雅琴挎着竹篮从晨雾中走来,篮子上盖着厚厚的棉布,仍能看见热气从缝隙中冒出。她今天穿了一件墨绿色的棉袄,脖子上围着那条王轱辘从县城买回来的羊绒围巾,发髻梳得一丝不苟。 "快趁热吃。"沈雅琴掀开棉布,取出两个裹着油纸的饭团,"新腌的酸菜馅,开胃。" 王轱辘接过饭团,热气立刻温暖了他冻僵的手指。咬开酥脆的外皮,酸菜的清香混合着肉末的鲜美在口中绽开,让他满足地眯起眼睛。 小赵识趣地告退去忙了,沈雅琴在王轱辘身边的石凳上坐下,从篮子里又拿出一个保温杯:"红枣枸杞茶,驱寒的。" 两人安静地吃着早饭,晨雾渐渐散去,阳光透过梨树枝丫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沈雅琴突然开口:"轱辘,昨晚梨生来电话,说艾米丽的父母还想来看看咱们的'青山村'。" 王轱辘眼睛一亮:"什么时候?" "腊月二十三,小年前。"沈雅琴抿了口茶,"他们一家都回来,要住到正月十五。" "那得好好准备。"王轱辘兴奋地搓着手,"民宿那边留几间朝阳的房间,再找个会做西餐的厨子。" 沈雅琴笑着摇头:"早安排好了。梨叶说把合作社的接待楼收拾出来,那里有地暖。至于吃的,艾米丽说她母亲最爱吃中国菜,特意点名要尝我做的红烧肉。" 王轱辘看着妻子神采飞扬的样子,忍不住伸手替她拂去肩头的一片落叶:"还是你想得周到。" 沈雅琴拍开他的手,脸上却带着掩不住的笑意:"老不正经,让人看见像什么话。" 吃完早饭,王轱辘要去草莓大棚看看。沈雅琴推着他的轮椅,两人慢慢走在田埂上。路过新建的医疗站时,正遇见老支书扶着老伴出来。 "老王,雅琴,早啊!"村支书笑呵呵地打招呼,"带老婆子来复查血糖,这医疗站可太方便了。" 王轱辘关切地问:"检查结果怎么样?" "好多了。"老支书的老伴开心地说,"张医生说再控制两个月,药量就可以减半了。" 告别老两口,沈雅琴推着王轱辘继续往大棚走。路上,王轱辘突然说:"雅琴,我想着等澳洲亲家来了,带他们去看看李青。" 沈雅琴的脚步顿了一下:"应该的。李青是'青山麦'的创始人,他们该去祭拜。" "我还想..."王轱辘的声音低了下来,"在坟前种一棵澳洲桉树,算是两地情谊的象征。" 沈雅琴沉默了一会儿,轻轻捏了捏王轱辘的肩膀:"好主意。梨生说艾米丽的父亲最爱园艺,让他亲手种下更有意义。" 草莓大棚里温暖如春,与外面的寒冬形成鲜明对比。一排排翠绿的植株整齐排列,白色的小花间点缀着红宝石般的果实。技术员小李正在检查自动控温系统,见他们进来赶紧迎上前。 "王叔,沈姨,快来看这个新品种。"小李引他们到大棚最里面的一畦,"已经可以采收了,甜度达到十四度。" 沈雅琴弯腰摘下一颗红得发亮的草莓,轻轻一咬,甜蜜的汁水立刻充满口腔:"真甜!比市面上的好吃多了。" "这是农科院最新培育的'红颜'品种,咱们是全省第一个试种的。"小李骄傲地说,"预订价是普通草莓的三倍,已经有不少高端超市来洽谈了。" 参观完大棚,已近中午。两人决定顺路去合作社看看,梨叶正在主持年终总结会。 合作社的会议室内座无虚席,梨叶挺着明显的孕肚站在投影幕布前,正在讲解来年的发展规划。看到父母进来,她微微点头示意,继续道:"...所以明年我们将扩大'青山麦二号'的种植面积,同时启动有机蔬菜认证程序..." 王轱辘和沈雅琴在角落安静聆听,看着女儿从容不迫地主持会议,心中满是欣慰。会议结束后,梨叶走过来,脸上带着疲惫却满足的笑容。 "累了吧?"沈雅琴心疼地摸摸女儿的脸,"中午回家吃饭,我炖了你爱喝的鲫鱼汤。" 梨叶摇摇头:"妈,别忙了。菌生说要带我去县城吃火锅,你们也一起来吧。" 王轱辘这才想起今天是女儿的生日,内疚地拍拍额头:"瞧我这记性,连闺女生日都忘了。"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爸,您别这样。"梨叶挽住父亲的手臂,"我自己都忙忘了。再说三十多岁的人了,过不过生日无所谓。" "那怎么行。"沈雅琴坚持道,"生日一定要过,图个吉利。不过既然菌生有安排,我们就改天再给你庆祝。" 中午,王轱辘和沈雅琴在家简单吃了午饭。饭后,沈雅琴拿出一个绣了一半的虎头帽继续做,这是给外孙的。王轱辘则翻看着相册,里面全是王青山和王思远从小到大的照片。 "雅琴,你看这张。"王轱辘指着一张泛黄的照片,"青山四岁时非要学爷爷摇轮椅,结果摔了个大跟头。" 沈雅琴凑过来看,忍不住笑了:"思远那孩子更逗,把麦穗当头发别在耳朵上,说要做个像太姥姥一样的农民。" 两人翻着相册,回忆着孩子们成长的点点滴滴,不知不觉太阳已经西斜。沈雅琴收起针线活,起身准备晚饭。 "简单吃点就行。"王轱辘摇着轮椅跟到厨房门口,"中午剩的鱼汤热一热,再炒个青菜。" 沈雅琴麻利地系上围裙:"那怎么行,医生说了你要营养均衡。我做个蒜蓉粉丝蒸虾,再炒个芥蓝。" 晚饭刚做好,梨叶和菌生就回来了,手里提着个精致的蛋糕盒。梨叶的眼睛红红的,像是哭过,但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光彩。 "怎么回来了?不是说去吃火锅吗?"沈雅琴惊讶地问。 菌生笑着解释:"梨叶非要回来跟你们一起吃蛋糕。她说最想感谢的就是父母。" 原来在餐厅里,菌生安排了一个惊喜——通过视频连线,让远在澳洲的王青山和王思远给姑姑唱了生日歌。两个孩子还展示了他们亲手做的生日贺卡,上面画着全家福。 "爸,姥姥,谢谢你们。"梨叶抱住沈雅琴,声音哽咽,"没有你们的付出,就没有今天的我。" 沈雅琴轻拍着梨叶的背:"傻孩子,跟我们说什么谢。" 王轱辘摇着轮椅过来,递给女儿一个红包:"生日快乐。不多,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梨叶接过红包,发现里面除了钱,还有一张泛黄的纸条。展开一看,竟是当年她出生时医院开的出生证明,上面有李青和王轱辘的签名。 "这..."梨叶的眼泪夺眶而出。 "你妈一直收着的。"王轱辘轻声说,"现在该交给你保管了。" 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分享着生日蛋糕。梨叶许愿时,悄悄看了看父亲和外婆,在心里默默祈祷他们健康长寿。 夜深了,送走梨叶夫妇,王轱辘和沈雅琴坐在院子里看星星。冬夜的星空格外清澈,银河像一条闪亮的丝带横贯天际。 "轱辘,冷不冷?"沈雅琴给王轱辘拢了拢衣领,"进屋吧。" 王轱辘摇摇头,从口袋里掏出个丝绒小盒:"给你。" 沈雅琴疑惑地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枚金镶玉的戒指,玉是上好的和田白玉,温润如脂。"这..."她的手微微发抖。 "补给你的。"王轱辘取出戒指,轻轻戴在她的无名指上,"咱们结婚时太仓促,现在补上,不晚吧?" 月光下,白玉泛着柔和的光泽,与沈雅琴手上的皱纹相得益彰。她轻轻摩挲着戒指,突然说:"还记得你第一次来我家吃饭吗?" 王轱辘笑了:"怎么不记得。那天你做了红烧肉,我紧张得把饭粒掉了一桌子。" "李青那丫头还笑话你。"沈雅琴回忆道,"谁知道后来..." 两人相视一笑,默契地没有说下去。夜风拂过梨园,干枯的枝叶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第二天一早,王轱辘被院外的喧闹声吵醒。他坐着轮椅来到门口,看见李大勇正指挥几个工人往院里搬东西。 "这是干什么?"王轱辘一头雾水。 李大勇神秘地眨眨眼:"好东西!县老年大学送的,说是给你们的特别礼物。" 工人们搬进来的是一套精致的石桌椅,桌面刻着棋盘,旁边还配着两个铺着软垫的石凳。 "老年大学新开的棋牌班缺个示范点,听说你们俩棋艺好,特意设在这里。"李大勇得意地说,"以后每周三下午有老师来教课,村里的老人都能来学。" 沈雅琴闻声出来,看到石桌椅也吃了一惊:"这...这怎么好意思..." "雅琴姐,您就别推辞了。"李大勇笑着说,"您和王哥可是咱们村的模范夫妻,老年大学巴不得有这样的示范点呢。" 等李大勇和工人们离开,王轱辘和沈雅琴围着石桌椅仔细打量。桌面上的棋盘雕刻精美,石凳的软垫是防水的厚帆布,考虑得十分周到。 "倒是挺实用。"沈雅琴摸了摸光滑的桌面,"以后天好时,可以在这儿下棋晒太阳。" 王轱辘突然想起什么,摇着轮椅进屋,不一会儿拿着一个木盒子出来:"正好用上这个。" 盒子里是一副玉石制的象棋,棋子温润透亮,是王轱辘年轻时在县城买的,一直舍不得用。 "来,杀一盘?"王轱辘摆好棋子,挑衅地看着沈雅琴。 沈雅琴不甘示弱地坐下:"怕你不成?输了的人今晚洗碗。" 阳光透过梨树枝丫洒在棋盘上,光影交错间,两个白发苍苍的身影相对而坐,时而皱眉沉思,时而展颜欢笑。石桌上的棋局渐渐进入胶着状态,就像他们的人生,经历了风风雨雨,最终归于平淡温馨的相守。喜欢轱辘杆子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轱辘杆子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