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9章 第一堂课(1 / 1)

毕业典礼之后,陈阳的第一堂选修课——《中医经典临证思维精要》也正式开讲。 离上课还有二十分钟,能容纳两百人的教室已经座无虚席,连过道和后门都站满了人。 除了选修的学生,还有很多慕名而来的其他专业学生甚至青年教师,墨浩博也早早抢占了第一排正中的位置。 康兴朝和文荣轩等几位校领导也都找了个地方旁听。 “去年陈阳学长的课,我就听过,陈阳学长讲课,可有意思了......” 趁着还没上课,不少学生都在低声交流着,说着陈阳的一些事情。 上课铃响。 陈阳走上讲台,看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也不由的一愣。 选修课能来这么多学生,这在京都中医药大学也算是非常罕见的。 “小陈现在的名气很大,很多年轻人都把小陈当做偶像。”康兴朝笑着道。 “希望陈阳能给咱们学校带出一批优秀的学生,优秀的医生。”穆学海道。 “文老等人也是寄希望于小陈,希望小陈能改变一下现在中医的现状。”康兴朝点了点头。 陈阳没有立刻翻开教案,而是拿起一根细长的银针,在指尖轻轻捻动,教室内也瞬间安静下来,落针可闻。 “同学们......” 陈阳的声音清晰而平和地响起,目光扫过全场:“今天,我们不急着讲课,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在你们心中,这根小小的银针,它承载着什么?” 陈阳举起手中的银针,阳光在针尖折射出一点璀璨的光芒。 “是冰冷的金属?是神秘的穴位?是祛病的手段?还是……” 陈阳顿了顿,目光扫视教室里的学生们。 “它是先贤观察天地、体悟人身的智慧结晶;是沟通表里、调和阴阳的桥梁;是医者仁心,悬壶济世,刺向病魔的勇气与担当!” 不等有人回答,陈阳就自己说道:“学中医,学的不只是方药针石,更是学一种思维,一种精神,一种对生命敬畏、对自然感悟的态度!” “这门课,我希望带大家走进的,不只是古老的典籍,更是那字里行间、针起针落之间,所蕴含的——生生不息的中医之魂!” 话音落下,教室内一片寂静。 随即,雷鸣般的掌声轰然爆发,经久不息!这掌声,是对新起点的致敬,是对传道者的敬重,更是对那根银针所承载的千年智慧与济世精神的向往! “小陈讲课,总是能别开生面。”康兴朝笑着道。 去年陈阳的课,康兴朝还记忆犹新。 陈阳站在讲台上,看着那一双双被点燃光芒的眼睛,脸上露出了温和而坚定的笑容。 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陈阳,很清楚,也只有这一群炙热的学生,才是最诚挚,最洁白的一群人,因而陈阳选择开设这么一门课程,培养学生们的中医思维。 雷鸣般的掌声渐渐平息,教室里两百多双眼睛,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紧紧追随着讲台上那个年轻的身影。 陈阳手中那根细长的银针,在秋日斜照进来的阳光下,闪烁着内敛而坚定的寒芒。它不再仅仅是金属,仿佛成了连接古今、沟通师生的媒介。 “我们常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陈阳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带着一种奇特的安抚力量,让原本因拥挤和兴奋而有些躁动的空气沉淀下来。 “但于中医而言,这‘器’,不仅仅是这针、这药、这方......更重要的,是驱使这‘器’的‘道’——那便是思维。” 陈阳放下银针,目光扫过前排一脸专注的墨浩博,掠过后面或好奇、或期待、或略带审视的面孔。 “《黄帝内经》开篇《上古天真论》,不讲如何治病,却大谈特谈上古之人的生活方式、精神境界。为什么?” 陈阳抛出了问题,没有立刻给出答案,而是留白,让思考在寂静中发酵。 几秒钟后,陈阳自问自答:“因为它告诉我们,理解疾病,首先要理解生命本身!理解生命如何与天地、四时、万物和谐共处,理解当这种和谐被打破时,失衡是如何发生的。这,就是中医思维的起点——整体观,天人相应。” 陈阳转身,在身后的白板上写下两个遒劲的大字:“象”与“数”。 “‘象’,是现象,是外在表现。病人发热、恶寒、汗出、脉浮……这些都是‘象’。” 陈阳解释道:“但中医不满足于看‘象’,更要通过‘象’去揣测内在的‘数’——脏腑经络气血运行的状态,阴阳寒热虚实的格局。这就是司外揣内。” 说着陈阳拿起讲台上一个普通的玻璃水杯,举了起来:“好比这个杯子。我们看到它外形完好也就是象,但若轻轻敲击,声音沉闷则是另一个象,我们就知道里面可能有裂痕,就会揣测其内部状态,即‘数’。诊断疾病,亦是此理。望闻问切,就是收集‘象’,再运用经典理论这把‘钥匙’,去解读内在的‘数’。”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个简单又形象的比喻,瞬间让许多学生眼中亮起了“原来如此”的光芒。 枯燥的理论,在陈阳的口中好像也变得鲜活起来。 “那么,经典理论这把‘钥匙’怎么用?” 陈阳话锋一转:“死记硬背条文?生搬硬套方剂?那只会沦为‘方书医’、‘条文医’。我们要学的是其中的思维方法——如何在纷繁复杂的‘象’中,抓住核心病机;如何根据病机的动态变化,灵活调整策略。这,就是‘辨证论治’的精髓,也是‘精要’所在!” 停顿了一下,陈阳的目光落回墨浩博身上:“墨浩博同学。” 墨浩博一个激灵,下意识地挺直腰板:“到!” “我记得你前一阵,处理过一个风寒感冒初期的病人。” 陈阳问道:“当时病人主要症状是什么?你怎么考虑的?” 墨浩博没想到会被点名,还是在这么多人的课堂上,早知道就不坐这么靠前了。 “呃…病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苔薄白,脉浮紧,我…我当时考虑是风寒束表,肺卫失宣,准备用荆防败毒散加减。” 墨浩博还是第一次在这么多人面前被提问,说话都有点结巴了。 “嗯,思路基本正确。” 陈阳点头肯定,墨浩博也松了口气,脸上露出喜色。 但陈阳紧接着追问:“但如果这个病人除了上述症状,还伴有明显的口干、咽痛,甚至舌尖有点红呢?荆防败毒散还能直接用吗?” “这……”墨浩博卡壳了,眉头紧锁。教室里的其他学生也陷入了思考。口干咽痛舌尖红,这明显是有热象啊! “这就是关键!” 陈阳缓缓道:“表象是风寒束表,但内里可能已开始化热,或者病人本就是寒热错杂的体质!这时,如果还死守‘风寒’的帽子,只用辛温解表,无异于火上浇油!我们的思维必须动态观察,见微知着,根据每一个细微‘象’的变化,调整对内在‘数’的判断,从而改变治法和方药。或许,需要加入银花、连翘、板蓝根等辛凉清解之品,在解表的同时兼顾清里热。” 说着陈阳拿起粉笔,在白板上“辨证论治”四个字旁边,用力写下“动态观”三个字。 “经典不是束缚我们的绳索,而是照亮迷雾的灯塔。它提供的是方向、是方法、是无数先贤用生命和智慧验证过的规律。但病人是活的,疾病是变化的!我们要学会在经典的框架内,根据‘象’的变化,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它!这才是真正的‘临证思维’!” 这一番话,如同醍醐灌顶,让整个教室的学生,包括一些旁听的年轻老师,都感到一阵思维的激荡。原来中医的“活”,就活在这里! “陈老师!” 一个坐在后排,戴着眼镜,看起来有些书卷气的男生忍不住举手,声音带着激动,“那…那如何培养这种动态的、抓住核心病机的思维能力呢?感觉好难啊!” “问得好!” 陈阳笑着示意对方坐下,继续说道:“这需要深厚的经典功底作为根基,需要大量的临床实践去磨砺,更需要一颗沉静的心去体悟。今天,我就先教大家一个入门的方法——从‘针感’开始体悟‘气机’。” 陈阳再次拿起了那根银针。 “针,是沟通医者与患者气机的桥梁。下针时,指下的感觉,病人的反应,都蕴含着丰富的信息。” 陈阳走到讲台边缘,目光炯炯:“哪位同学愿意上来,体验一下合谷穴的针感?放心,我会用最细的针,手法很轻。” “我!老师选我!”墨浩博第一个跳起来举手,满脸的跃跃欲试。 “好,墨浩博同学,请上来。” 在众人好奇又略带羡慕的目光中,墨浩博快步走上讲台。陈阳示意他伸出右手,找到合谷穴的位置,消毒。 教室里静得能听到呼吸声。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看着陈阳凝神静气,持针的手稳如磐石。 “放松。”陈阳的声音温和而具有穿透力。只见他手腕微动,针尖快如闪电般刺入墨浩博手背的合谷穴,动作轻柔得几乎感觉不到疼痛。 “嘶……”墨浩博却忍不住轻轻吸了口气。 “感觉到了什么?”陈阳问。 “酸!胀!好像…好像有股气顺着我的手臂往上走了一点!”墨浩博惊奇地描述着,这种感觉和他自己扎针或者被实习医生扎时完全不同! “这就是‘得气’。” 陈阳的手指并未离开针柄,而是极其轻微地捻动着:“医者的指下,能感觉到针下沉紧,如同‘鱼吞钩饵’,这便是气至。病人感到酸、麻、胀、重,或传导感,也是气至的表现。不同的感觉,反映了不同经络、不同部位气机的状态。” 他一边说,一边极其精妙地调整着针尖的方向和捻转的力度:“现在呢?” “胀感更强了!好像…好像聚集在针下……”墨浩博闭着眼,努力感受着。 “嗯,这是气聚于此。”陈阳点点头,又做了一个细微的提插动作,“现在呢?”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啊!散了散了!那股胀的感觉好像散开了,很舒服地往手指方向走……”墨浩博惊喜地睁开眼睛。 “看.....” 陈阳面向所有学生,指着墨浩博的手:“通过这小小的银针,我们就在体察和引导他体内的气机。气滞则胀,气通则散” “这就是‘象’也就是针感、与‘数’体内气机状态的实时对应,在临床上,通过针感的反馈,我们就能动态地判断病情的进退、气机的顺逆,从而调整针刺手法,或补或泻,或导或引。” 陈阳轻轻起针,动作干净利落。墨浩博活动着手腕,满脸的不可思议和兴奋,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所以,要培养临证思维.....” 陈阳总结道:“不妨从这小小的针感开始,每一次下针,都带着观察、带着思考,去体会指下的变化,去解读病人的反应。久而久之,这种对‘气机’的敏感度,这种动态把握疾病状态的能力,就会融入你的血脉,成为你中医思维的一部分!” “太神奇了!” “原来针感这么重要!” “我也想试试!” “陈老师讲得太透彻了!” 教室里瞬间沸腾了!学生们交头接耳,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陈阳这第一堂课,没有枯燥的条文堆砌,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用生动的比喻、犀利的追问、震撼的现场演示,将“中医经典临证思维”这个看似深奥的主题,像剥洋葱一样层层展开,直指核心,点燃了所有人心中的求知之火。 “希望大家下去之后都可以去练习,去找感觉,熟悉的朋友之间,可以从一些比较安全的学位着手,相互尝试......” 一节课,不知不觉结束。 康兴朝和文荣轩几个人悄无声息的走出了教室。 “小陈是真有天赋呀。” 一边走,康兴朝一边感慨,这教学水平,也是一流。喜欢离婚后我的国医技能觉醒了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离婚后我的国医技能觉醒了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救命!土匪都开始内卷啦 领证才知道已婚,老婆是女魔头 绣娘传奇 退圈失败后,我靠慢综爆红全网 婚后索吻,高冷封总轻点宠 早死的白月光她回来了 求生:我的兵种叠加所有升级路线 喂,你的体验卡到账了! 陆总,太太要去父留子 抗战:溃军觉醒,亮剑敌寇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