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个专门研究古代生存的博主,沈清棠知道最早的香菇种植就是利用树干种植。 她在山上找了棵出过香菇的树,让沈清柯帮她把树砍回来。 砍种香菇的树叫做樯。 树砍回来还要在上面用斧头砍出痕迹和沟槽,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这一步叫剁花。 然后找些树枝、树叶把沟槽遮挡起来叫做衣。 香菇不喜阳光,还要挑个背风处。 沈清棠弄的第一棵树到现在已经差不多十天。 目前来看只有寥寥无几的菌丝。 不知道是树木没选对还是天太冷亦或是树干欠打。 树干真会欠打,用棍子在沟槽旁敲敲打打叫惊蕈。 她拿着斧柄在树干上相关部位敲击了一遍。 第二棵树,沈清棠在上面凿了小孔,把平菇根上撕下来的小段塞进去用木屑填上。 再次做衣。 目前,还没有出菇。 沈清棠还在树上种了些木耳。 现在也还没有动静。 沈清棠还知道一个用棉籽壳种平菇的办法。 她打算等去城里时,找老乡买一点儿回来试试。 其实更好用的是玉米芯,只是不知道大乾这时候有没有玉米。 反正沈清棠在县城没见到过。 *** 又是两天过去。 新房的地基石终于找平抹齐。 建房最关键的一步迈了出去。 接下来是砌墙。 盖房子砌墙的宽度有讲究。 一般是两块土砖的宽度或者一块土砖长度。 土砖呈井字形垒砌,一层横一层竖。 缝隙里用掺了碎草和熟石灰的泥抹平加固。 从地基石往上约一米的高度最好砌。 父子俩一个和泥一个砌砖。 和泥属于小工的活,而砌砖则属于技术活。 沈屿之做梦都没想到,曾经为了显摆勤学苦练的丹青这会儿有了用途。 他砌的土砖板板正正大小一致,他垒出来的砖墙横平竖直,两层砖之间的缝隙大小宽窄几乎一样,很是美观。 沈屿之不觉得这跟丹青有什么关系。 沈清棠一直说这是他绘画时培养出来的美感。 沈屿之一度怀疑这是女儿为了让他干活诓骗他的话。 不过也不重要,横竖都得干活。 又是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 爷俩再次掌握了新技能。 午休吃饭时,沈清棠不遗余力地夸他们父子。 “爹,二哥,等房子盖好,若你们再去应聘修城墙,一定能成!” 沈屿之没好气道:“能不成吗?我们爷俩一个瓦工一个木工都是技工呢!” 他们刚流放到北地时,肩不能提,手不能挑。 这才不到一个月,掌心磨起了茧子,能挑水能和泥能砌墙。 再去修城墙,肯定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沈清棠笑着点头,“对,你们比普通的工匠还要多一百文的工钱呢!” 修城墙就是建筑工。 不管瓦工还是木工都属于技工,要比小工的工钱多一些。 李氏掰着手指头算,“那你们爷俩一天是不是就能赚七八百文?十天就是七八贯钱?一个月也能有二十贯钱?那不就是二十两银子?” 沈屿之用衣袖擦了下李氏脸上的泥点,“自从当家后,你也变成财迷了?哪来的二十贯钱?现在冬天不修城墙。就算开春了一个月也要有几天休沐呢! 何况也给不了那么高的工钱。” 李氏羞红了脸,嗔怪道:“我还不能说说了?” 一家四口在山谷里生活以后,沈屿之对她反而越来越亲昵,不像在京城时,经常看不见他人。 沈清棠跟沈清柯对视一眼,兄妹俩有默契地低头扒饭,假装没看见。 沈清棠更是咽回纠正李氏的话。 李氏算的账是理想状态。 众所周知,现实跟理想是有很大区别的。 来北川这段时间,沈清棠也去过城里几次,对北川物价、工资有了个大概了解。 只能说最便宜的是人。 甚至会出现一个活生生的人卖不出一头牲口的价钱。 一两银子就能买一个小厮,而一头成猪要五两。 当然年龄不同,价格也不一样。 比如小童最多能卖到六两银子,成年人则从四两到二十两银子不等。 民间雇佣劳动力,日工钱大概在二百三十文到三百文之间。 官府雇佣民夫,日工钱在一百七十文到二百文之间。 城里杀猪的屠夫,一个月大概能赚三两银子,街头挑担卖油的小贩,一个月赚不到二两银子。 修城墙属于军方雇佣民夫,沈清棠不清楚具体价格,觉得也不可能一个月赚到十两银子。 休沐没有工钱,午饭要扣工钱,若是做得不好还是会扣钱。 一个月能到手五两银都是多的。 *** 翌日。 沈屿之和沈清柯继续垒墙。 沈清棠和李氏则进城。 一是要把捡来的山货和捕回来的鱼卖钱,二要采买物资。 李氏负责摆摊去卖沈清棠捡回来的山货。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沈清棠挑着担子去富人后巷卖鱼。 距离上次进城卖鱼过去一周多,攒了七八十斤鱼。 沈清棠嘴甜会说话,又是个孕妇,但凡开门的或多或少会买几条鱼。 差不多一个时辰就把鱼卖了个精光。 鱼有四五种,有大有小,价格不等。 总共赚了五千一百六十八文钱。 五千文钱就是五贯铜钱。 五贯铜钱在货币价值上等于五两银子,但是,五贯钱的重量可不等于五两银子。 拿着手重。 去找李氏的路上,沈清棠路过钱庄把其中的五贯铜板兑换成了一锭五两的银子,小心的收进荷包里。 想着一会儿喊着李氏去买些改善生活的肉菜。 远远地就看见一堆人围着。 本来沈清棠没在意。 这个时辰正是有钱有闲的人来逛街的高峰。 聚在一起看个新鲜热闹也很正常。 直到沈清棠听见了李氏的哭声。 被围在人群中的是她娘亲李氏! 沈清棠脸色突变,挺起孕肚,喊着“借过”强行挤进人群。 李氏跪坐在地上,两手死死地护着装山货的竹筐,哭着重复:“我没钱!真没钱!” 竹筐还是上次买鸡蛋人家给的。 被围在人群里的除了李氏还有几个人。 大伯、大伯娘,二伯,二伯娘,以及沈清鸣和沈清丹把李氏围在中间。 大伯娘一脸嫌弃:“三弟妹,你看看你现在这副模样,哪里还有曾经半分京城贵妇的模样?”喜欢流放怀孕父不详,边关深山盖大房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流放怀孕父不详,边关深山盖大房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