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日后,张家村。 “哎哟!”宋晚舟跳下马车,扶着腰直叫唤。 这几日马车颠簸,即便车内铺了厚厚的褥子,到底还是把她这小身板折腾得不轻。 就连宋芫也一脸疲倦,宋皎皎倒是精神奕奕,小丫头一路上都在闭目养神,这会儿反倒神采飞扬。 “大哥,我去练剑了。”她朝宋芫挥挥手,拎着木剑就往院子里跑。 宋芫无奈地摇头:“这丫头,也不知随了谁。” 宋争渡帮着卸行李,闻言笑道:“皎皎性子像爹,倔得很。” 刚出了趟远门回来,宋芫累得都不想动弹,在家里歇了几日,好不容易缓过劲来。 而宋争渡则在回来的第二日,便收拾行李上县学去了。 宋晚舟也只短暂在家歇了两日,便惦记着县城里的铺子,匆匆忙忙地赶回去照料生意了。 家中一下子冷清了许多,偌大的院子里,只剩下宋芫、宋皎皎和两个仆人。 宋皎皎依旧每日天不亮就起身练剑,一招一式刚劲有力,院子里时常回荡着木剑破空的声响。 还是年轻好啊。 宋芫窝在摇椅上,看着宋皎皎耍剑的小身影,不由的发出感慨。 歇够了,宋芫便去作坊转转,顺便去铺子看看。 南阳府新盘下的商铺需要装修布置,得派可靠且有经验的人手过去。 宋芫看中了小春子。 打算将小春子派去南阳府负责新铺子的筹备工作,今后也将作为常驻掌柜管理这家店铺。 还有布庄以及果子行,一时没想到合适的人选,就暂时让工匠先装修着。 至于宋芫买的一千亩农田。 这次买田并不顺利。 去了南阳府这一趟,宋芫才知道地方豪强有多猖獗。 他们不仅肆意抬高田价,还勾结官府,对有意购买土地的外来者百般刁难。 宋芫买田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 不是因为带的银子不够,而是那些土地几乎都掌控在豪强手中。 其中当数永王名下的土地最多,且多是良田沃土,遍布南阳府各个州县。 永王就蕃不过四年,是如何积攒下如此庞大的田产的? 答案不言而喻—— 强取豪夺,巧取豪占。 宋芫原本看中了岐水县附近的五百亩良田,可一打听,才知道那片地早已被永王府以极低的价格从百姓手中强买,再转手高价卖给富商。 当地百姓敢怒不敢言,稍有反抗,轻则被官府以“抗税”之名抓进大牢,重则家破人亡。 只有极少数且零星土地掌握在穷苦农户手中,那些土地贫瘠又破碎,即便低价抛售,宋芫也不忍趁人之危。 而宋芫买下的一千亩地,还是从几个破落贵族手中辗转购得。 宋芫懒得专门派人打理,便将这一千亩地的田契给了管家老周,嘱咐他先找些可靠的佃户暂且耕种。 至于以后田里产出的粮食,则由他爹处理。 是要卖了,还是留着自家使用,亦或是做些其他安排,都由宋远山决定。 毕竟他如今在南阳府任职,对当地的情况更为了解,由他来处置这些田产产出再合适不过。 且不说宋远山得知自己莫名多了一千亩田产时是何种反应。 单说宋芫这边。 转眼春分将至。 地里也该忙起来了。 早在半个月前,阿牛便雇了短工,准备春种的事宜。 今年还是照样种小麦、土豆、花生和棉花。 不过宋芫还想再种些红薯和玉米,但他发现田地不够用了。 这几年他陆陆续续买了不少地,加起来也有好几千亩。 但总感觉还是买少了。 宋芫不知为何,有种紧迫感,想再多买一些地,越多越好。 于是他让人唤来冬生。 去年自宜州回来后,冬生便一直在家中陪伴父母,偶尔也会帮着宋芫处理些杂事。 听到宋芫传唤,冬生很快就赶到了。 “宋大哥,你找我?”冬生进门便问道,脸上带着关切的神情。 宋芫点点头,示意冬生坐下,说道:“冬生啊,我想再多买些地,要麻烦你跑一趟广安府。” 说着,宋芫递过厚厚一点银票,总计有五万两。 这是几乎是宋芫全部家底了。 冬生接过银票,手微微一抖,显然被这数目惊到了:“宋大哥,这……这么多银子,全用来买地?” 宋芫神色凝重地点头:“对,能买多少买多少,最好是连片的良田。若是遇到合适的山林、庄子,也可以一并买下。” 冬生犹豫了一下,还是忍不住问道:“宋大哥,是不是出什么事了?怎么突然急着置办这么多产业?” 宋芫沉默片刻,开口道:“我总觉得...这世道不太平。” 他虽未明说,但冬生立刻明白了他的担忧。 这些年,各地藩王蠢蠢欲动,朝廷赋税越来越重,再加上天灾不断,百姓的日子愈发艰难。 届时乱起来,土地才是最稳妥的倚仗。 冬生郑重点头:“宋大哥放心,我这就动身去广安府,一定把事情办妥。”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小石榴不知上哪得知他要买地的消息,竟主动派人送来一叠地契。 细数之下,竟然有一百万亩地。 一百万......亩? 宋芫手都颤抖了。 这可是整整一百万亩地啊。 宋芫这辈子,哦不,上辈子上上辈子上上上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地契! 他反复数了三遍,确认自己没看错—— 整整一百万亩良田的地契,从云山县一直延伸到广安府,连成一片沃野。 这绝非一朝一夕能够置办。 小石榴是哪来这么多的土地? 自小石榴就蕃以来,就一直低调行事,不像永王那般大肆圈地、横征暴敛。 且每逢天灾之年,小石榴还会减免百姓赋税,开仓放粮。 可以说,在云山县一带,惠王的名声极好,百姓都称他为“仁王”。 这样一位年幼的藩王,怎会悄无声息地积攒下如此庞大的田产? 宋芫望着这些地契,百思不得其解,立刻命人备马,匆匆赶往惠王府。 穿过垂花门,便隐隐传来金铁交鸣之声。 宋芫心中一怔,循着声音快步走去,转过回廊,眼前豁然开朗。 后院演武场上,小少年手持长剑,身姿如风中劲竹。 虽身形单薄,每一招却带着破风之势。 他正与四名王府侍卫对峙,剑影翻飞间,竟不落下风。 见宋芫过来,他迅速收剑,轻轻笑道:“宋哥哥这么着急来找我,可是为了地契的事?”喜欢美食博主在古代发家致富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美食博主在古代发家致富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