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的法子?” 众人面面相觑,脸上具是莫名。 而三娘更是心头一紧: “嘉娘,大周王法,不可私刑......” 余幼嘉瞥了三娘一眼,又瞧见了身后一张更比一张紧张的神色,懒散道: “我们足足忙了一天一夜,怎么不比松松绑在那儿的周氏累?” “况且......” 余幼嘉勾了勾唇角: “你们今日难道就没有听到有多少人夸我宅心仁厚?我岂是会乱用私刑罚的人?” 宅心仁厚... 不会乱用私刑...... 每句话都感觉不像有错,可用在嘉娘的身上,怎么就这么古怪别扭呢? 众人脸上一阵变化,余幼嘉不必猜都知道她们在想什么,索性大步迈出,进入院子之中。 此时正差不多将用晚膳,不时有人穿梭于院中,是以余幼嘉一进门,便有好几个人凑了上来: “嘉姐,你可算是回来啦!” “嘉娘,今日如何?咱家这梨膏糖,可是能卖出去?” “万事开头难......” 几声问询,余幼嘉都没有接话,而是三娘兴高采烈的将今日发生的事儿一一说了,换得一阵此起彼伏的惊呼声: “嘉姐,你真厉害!总共做出五罐梨糖,今日一日便卖掉三罐还多!咱们只要继续做这赚钱的买卖,往后,便再也不用担心大伯母,和五郎的药钱了!说,说不准往后咱们还能住好些的屋子,你也能早日从猪圈里面搬出来......” “那我去烧水.....不对,嘉妹,你出门时的嘱咐没能办成,那一老一少的果农今日没有来,家中没有熬煮的鲜梨,需得你再想想其他主意了。” “......这主意还不好想?这崇安县的生意,依我看还是挺好做的。” “吕氏!你夫人我还没死呢,你倒怪腔怪调上了?!主意若是好想,你如今怎在这里!?” 热烈的氛围被吕氏不知缘何而起的冷言戳破,黄氏的呵斥声随之响起,响彻院内。 庭中多是小辈,没有与长辈相争的道理,这气氛便骤然冷落下来。 余幼嘉倒是无谓的模样,随意挥了挥手: “我今日心情好,别在我面前吵嚷,不然等我动手,你们面上一定难看。” “至于鲜梨......那果农衣着褴褛,家中想必只有一老一少两人,守着种有好几种东西的果林,采摘是个不小的问题,势必不可能天天都出门卖果。” “这事儿我有预料,不必惊慌,明日再卖半日,将剩下的梨膏糖卖完,余下半日,我便去寻那俩果农的住处,到时候便能续上。” 三句话,理顺了三件事。 原先有些尴尬的气氛也霎时缓和了不少,众女眷纷纷应了声,准备牵引着余幼嘉去用晚膳,可余幼嘉脚下的步子,却是没有动分毫。 众人有心去瞧,却见余幼嘉站在原地,眼神穿越众女眷,径直落在神色舒展的余老夫人身上,不容拒绝道: “老夫人,我欲给流放北地的男丁们写一封信,信该寄往何处?” 这话一说出来,刚刚有些活络起来的氛围霎时又冷了下去。 余幼嘉早早便发现了一件事,众女眷到崇安县后的三日里,有意无意,便会避开提起族中男丁。 是伤痛,还是内有隐情,余幼嘉不会深究。 只是这也不意味着余幼嘉会给她们过多的机会。 余幼嘉不会蠢到问什么‘我可以写信吗?’‘我想要写信,您觉得如何?’之类的废话。 她想要,就得到。 从一开始,余幼嘉的心,就像是千年玄铁,一旦做出决定,必定不会被外力干扰。 而得到这个结果的过程.....无所谓。 余老夫人原先颇为欣慰的神情有片刻的僵硬,好半晌,方才强装镇定道: “何故突然提起这件事?” 没有回答。 更不会作答。 余幼嘉只是无声的站在原地,与余老夫人僵持。 片刻之后,浑身不自在的余老夫人就长长叹了一口气,带着几丝妥协之意缓缓开了口: “若是牵挂他们,想着如今赚到些许银钱,想寄些细软......便不必费心了。” “余家男丁刚刚获罪流放时,余家未被抄家,老身仍有几分薄面,因担心他们在北地受磋磨,特地将银票缝在衣角之中,又托人在他们临走时带上——” 余老夫人脸上懊恼与怒气逐渐攀升,手上不知从何处而来的枯木拐杖重重点了一下地面: “哪成想,未出京都,那银钱便被看守的解差搜了出来!” “若不是余家门生中有亲眷在衙役中当解差,给递了消息,老身还不知那些解差搜出银钱之后,还一直借由老大老二的名头一直频频向家中递信要求金银......” “后余家又被陛下抄家,自顾不暇,那些来传信讨要银钱的差役......那些差役竟有胆说‘若无银钱上下打点,余家男丁们往后的日子,一定不会好过’!”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女眷们显然是第一次听到此等消息,一时间皆是呆愣在了原地。 黄氏满目错愕,往后退了一步,险些跌坐在地上: “母亲一直拦着咱们不许寄信,不许提及大爷二爷,难道,就是因为这个缘由?” 余老夫人闭目,重重点了点头: “正是!” “如此威胁,摆明不掏银钱,便会用私刑!” “可阖家女眷那时也正被抄家,家中有如此多的孙辈朝不保夕—— 老身又当如何抉择,又能如何抉择?” 余老夫人周身轻颤,额边垂下的几缕发丝,越发衬的人苍黄枯老: “给了银钱,男丁们确会好受一些不假,可...可终只是一时的。哪怕到如今,老身都不知道信与细软到底能不能到他们手上!” “若咱们一直给银钱,家中孙辈便要一直被吸骨敲髓,咱们再无银钱,难道还得卖儿卖女不成?” “不去信,不挂怀,那些差役知道折磨人不能得银钱,没准便会歇了心思.......” “老身不让你们提及家中家中男丁,原是想瞒上一时,怎知你们满心想着等余家平反,东山再起—— 浑不知,老身早就当抄家那日,家中男丁们......便死了!” 【轰隆——】 原本沉寂广阔的天边骤然炸响一道雷声。 南地本就风雨莫测,此时又正值多事之秋....... 这,显然是暴雨将至的前兆。 余幼嘉将遥望穹顶的视线收回,环顾四周,仔细观察每一张凄然心死到连哭都哭不出来的脸庞。 好半晌,她才有些突兀的开口说道: “老夫人寄信,寻的是驿卒?” 余老夫人显然还在心神俱震之中,闻言多少有些莫名: “什,什么?” 余幼嘉揉了揉额角: “寄信无非有两种,一是官府所设的驿卒,也称驿使,走驿站,官道,再交由当地差役下派。” “二,则是民间脚夫,大多是商队做生意,顺便带信,少部分自己有门路,若银钱够,或信足够多,也愿意自己根据收信人所在位置划一条顺路的线,自己跑一趟。” “这种人多被称作信客,或者信足。” “老夫人既说会有差役来索贿,想必用的绝对不会是信客......” “那您肯定更不知信客因家眷多在寄信当地的缘故,更重信誉,若不是丢信等少数情况,多半会亲手交到收信人手中取得回信或信物后再归来?”喜欢酿秋实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酿秋实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